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3%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8-07 11:08:00
在亚洲大部分国家受西方国家经济下滑拖累而陷入低迷的时候,中国经济上半年仍然保持了百分之七点九的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官员指出,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上半年国内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三。
内需还能拉动中国经济走多远?这已成为国内外经济专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的观点见仁见智,但大都同意:在力争出口较快增长的同时,内需未来将扮演中国主要的经济拉动力角色,中国经济将因此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年三月在“两会”上指出,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专家指出,中国把“十五” 期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百分之七左右,显然充分考虑了内需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外贸出口和国内需求。专家认为,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看,近期中国的出口顺差有减少趋势,但国内需求则随着投资与消费的增长而稳步增加,两方面大致能够抵消,预计经济增速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已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仍高达百分之十五点一,今后几年随着国债资金对基建项目的不断投入,投资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另外,外商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已成为趋势,海外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因此全社会的投资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在高水平。
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足以让任何一个经济体艳羡,目前已经形成了家电、住房、教育、汽车和旅游等消费热点。中国居民的储蓄总额已突破七万亿元,其中蕴藏的消费潜力是惊人的。由于农民收入成长的环境得到改善,政府也已宣布增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这必然会给消费带来原动力。
另外,还有一些明显的利好因素支撑内需的增加,如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京申奥成功。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由奥运带动的投资与消费将拉动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零点三个百分点以上。
西部大开发是内需增加的另一个重点。按照“十五” 规划,中国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建设资金投入,同时将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西部开发和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节水和开发水资源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工程将为今后几年投资需求的增长拓展广阔的空间。
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内需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因种种制约因素而没有得到发挥。中国将继续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继续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促使消费需求获得更大的增长。
经济学家樊纲在分析了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后说,今后几年内,中国有可能出现一个既没有通货紧缩,也没有通货膨胀,增长率维持在百分之七点五到百分之八之间的稳定增长期。
内需还能拉动中国经济走多远?这已成为国内外经济专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的观点见仁见智,但大都同意:在力争出口较快增长的同时,内需未来将扮演中国主要的经济拉动力角色,中国经济将因此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年三月在“两会”上指出,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专家指出,中国把“十五” 期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百分之七左右,显然充分考虑了内需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外贸出口和国内需求。专家认为,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看,近期中国的出口顺差有减少趋势,但国内需求则随着投资与消费的增长而稳步增加,两方面大致能够抵消,预计经济增速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已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仍高达百分之十五点一,今后几年随着国债资金对基建项目的不断投入,投资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另外,外商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已成为趋势,海外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因此全社会的投资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在高水平。
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足以让任何一个经济体艳羡,目前已经形成了家电、住房、教育、汽车和旅游等消费热点。中国居民的储蓄总额已突破七万亿元,其中蕴藏的消费潜力是惊人的。由于农民收入成长的环境得到改善,政府也已宣布增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这必然会给消费带来原动力。
另外,还有一些明显的利好因素支撑内需的增加,如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京申奥成功。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由奥运带动的投资与消费将拉动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零点三个百分点以上。
西部大开发是内需增加的另一个重点。按照“十五” 规划,中国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建设资金投入,同时将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西部开发和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节水和开发水资源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工程将为今后几年投资需求的增长拓展广阔的空间。
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内需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因种种制约因素而没有得到发挥。中国将继续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继续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促使消费需求获得更大的增长。
经济学家樊纲在分析了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后说,今后几年内,中国有可能出现一个既没有通货紧缩,也没有通货膨胀,增长率维持在百分之七点五到百分之八之间的稳定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