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利集团的创始人,是被誉为“中国绸王”的传奇浙商沈爱琴。1975年,沈爱琴担纲起杭州笕桥绸厂的负责人,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成功将一个只有二十多人的乡镇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丝绸王国”。
2012年1月,屠红燕正式从母亲沈爱琴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万事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她说,回顾万事利集团46年的创业史,就是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万事利集团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盛会经济 让中国丝绸站上世界舞台
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成功举行,杭州被世界瞩目。大气华贵的丝绸装饰艺术品、丝绸国礼、丝绸家居品等各类产品,也成为峰会上的人气明星,赚足眼球。
从场馆的丝绸软装提升到丝绸新材料的创新运用,从各国元首的邀请函到菜单、节目单,中国丝绸尽显魅力。尤其是在浙江西子宾馆宴会厅,作为背景的西湖全景巨幅丝绸壁画,几乎哪个电视镜头都离不开它,是十足的“屏霸”。
据了解,在G20杭州峰会上,运用到丝绸元素的产品遍布会场的角角落落,多达上百种。这些匠心之作,正是来自万事利。
近年来,伴随着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国际盛会落户中国。这些盛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各种独具特色的中国品牌和中国元素也通过国际盛会不断走向世界。
从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到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万事利丝绸在各类国际盛会上频频亮相,用极致的文化创意与匠心工艺彰显了中国风范,让中国丝绸站上了世界舞台,也扩大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万事利丝绸还成为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特许生产零售商和杭州2022年亚运会官方特许生产零售商、官方供应商。相信这两大体育盛会一定还会为万事利的发展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屠红燕说,母亲一辈子做丝绸、穿丝绸、爱丝绸,她经常说,丝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组成,是要做“万万年”的。万事利丝绸一直将“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作为企业使命。从做优丝绸产品到做强丝绸品牌,万事利成功完成了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再到如今的国际化品牌塑造三次转型。
关键词:数字化变革
让“人人都是设计大师”成为现实
当下,顺应数字化改革浪潮的趋势,万事利持续进行科技投入,积极拥抱数字化新技术,激发创新活力。
在万事利的产品展厅,一块看起来再传统不过的丝巾,背后藏着很多数字化秘密:设计运用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时尚配色方案,印染运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双面印花技术,此外还有AR技术,可以与客户产生深层次互动。
2019年,基于人工智能设计、大数据技术,万事利搭建了“西湖一号”丝巾设计平台以及“万事礼”丝巾个性化定制APP。它学习了236位人类画家和200多位丝绸设计大师的画作和纹样设计的艺术精髓,并将其转换为人工智能灵思与设计力,其纹样的设计多样性可以达到10的26次方。
“人工智能丝巾的诞生,意味着‘人人都是设计大师’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丝巾,它宣告了一个高度定制化新时代的到来。”屠红燕说。
从十多年前的贴牌加工赚点辛苦钱,到如今一条自主品牌丝巾能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元,万事利的转型升级有目共睹。近年来,万事利砍掉了30多家纺织类子公司,淘汰了污染大、能耗高、人工多的传统印染工艺,聚焦适应小批量、定制化市场的数码印花技术,发力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的高附加值环节。比如万事利开发的双面数码印花技术,成功解决了面料上颜色的正反面渗透问题,可以实现丝巾同花同色或同花异色的特色效果和个性化市场需求。
面对数字化浪潮,万事利仍处于不断升级中,正在打造基于管理制造一体化的“丝绸工厂大脑”。而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丝绸创意设计、生产研发、精准营销等各环节相融合的新模式,又将为万事利的新制造升级打开新的空间。
关键词:共同富裕 让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任。作为杭商,如何更直接、更有效地参与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对于万事利来说,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我们的主要抓手一定是乡村振兴。”屠红燕说。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万事利充分发挥产业资源、技术、服务、品牌等各种优势,通过建设高品质蚕桑基地等方式,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衢州市开化县溪东村是知名的桑蚕专业村,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地就家家种桑、户户养蚕,近年来,随着养蚕利润下降,养蚕量从2000张降到低谷期的两三百张,年轻人劳动力大量外流。
2018年,万事利与溪东村开展结对帮扶,为溪东村引进了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培育的“黄金茧”特种蚕种,并集中力量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特种原料茧示范基地建设。一方面,万事利在溪东村建设了小蚕共育室和标准化养蚕大棚,等蚕种进入共育室两周后,蚕宝宝长大了,再由蚕农领回家,特种蚕的存活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万事利以保护价向蚕农收购黄金茧,不到两年时间,溪东村的“黄金茧”养殖就大面积铺开,2020年的产量达到4.5万斤,为溪东村蚕民增收近百万元。
万事利基于对市场的精准把握,依托强大的自研技术陆续推出黄金蚕丝被、丝绸面膜等主打纯天然、绿色环保的高功效丝绸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由此延伸的特种蚕经济也为溪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除了开化县溪东村,万事利还陆续帮扶丽水景宁县、桐庐合村乡等数十个乡村,帮助当地实现农户增收、产业脱贫,并助力云、贵、川等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
“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产业带动,辅以就业帮扶、公益捐赠,不断助推国内各地城乡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万事利的力量。”屠红燕说。
Q&A
Q:每日商报 A:屠红燕
Q:万事利的党建工作有何特色亮点,如何以党建促企建?
A:万事利集团一直都非常重视党建工作,并逐步形成“3344”党建工作体系:“三培养”人才培养机制、“三优先”人才培养政策、具有产业优势的“四有”党建工作方向、具有万事利特色的“四融合”党建工作法。
比如,招聘人才时优先录用党员,内部培养时优先提拔党员,考核奖励时优先考虑党员,通过“三培养三优先”实现了党员覆盖率10%,中高管党员覆盖率95%,大大高于非公企业平均数,为非公企业实现党委班子与经营班子“交叉任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组织架构上真正实现了防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两张皮”。
Q:您从您母亲身上传承了哪些精神?
A:母亲身上有太多宝贵的精神品格值得我学习,她对事业的执着和坚守,对中国丝绸的爱之入骨,都深深影响了自己。自懂事起,母亲便教导我要坚持、坚定、坚信听党话,跟党走,这样可以让自身成长和企业发展少走很多弯路,伴随万事利一路走来,我越来越觉得母亲的话简单淳朴、饱含哲理。我也将继续带领万事利坚持党的路线,响应党的号召,带领万事利不断开创一个又一个的崭新局面。
Q:用一句话表达您对建党一百周年的感想或祝福。
A:学百年党史,做百年万事利。万事利从风雨飘摇的笕桥小厂发展到集团化丝绸企业,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们会继续努力,将万事利打造成为一家百年企业。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