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丝绸春季交易会总结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4-02 09:57:00
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主办、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承办的“2007中国丝绸春季交易会”于3月14日-16日在香港成功举行。我会王沈阳会长、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王北鹰副司长及相关负责同志、对外贸易司纺织品出口处鲍立荣调研员到会指导;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经济部有关负责人也到会祝贺。
本届交易会通过我会和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的认真组织以及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企业及客户到会情况
国内丝绸企业和国外客商均对本届交易会予以广泛关注,国内参展企业和国外客商到会均为近几年来最多的一次。本届交易会共有58家企业、111名代表参加,其中新企业参展数较多,许多国内大型丝绸企业的负责人如浙江凯喜雅李继林董事长、广东丝绸柯惠琪总经理以及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陶文瑞总经理等也亲自到会。客商到会人数达148人,其中:印度71人、香港48人、日本9 人、尼泊尔4 人、泰国3 人、澳大利亚2人、意大利2人、加拿大1人、美国1人、英国1人、法国1人、巴基斯坦1人、斯里兰卡1人、新加坡1人、台湾1人、澳门1人。
二、成交情况
据统计,本届交易会实际及意向性成交共计1411.12万美元,与2006年春交会相比增长(下同)92.51%。其中丝类商品成交390.4吨,金额1031.6万美元,分别增长111.6 %和60.69%;真丝绸缎成交140.3万米,金额379.52万美元,分别增长317.56%和317.05%。
主要出口市场中,对印度市场成交623.18万美元,增长164.62%;对欧洲市场成交501万美元,增长108.75%;对日本市场成交117.5万美元,下降48.69%。(见附表)。

三、成交情况分析
(一)2007年春交会背景情况介绍
2006年国内丝价大起大落,由上半年最高时的35万元/吨,降至年底的20万元/吨左右。为了稳定市场,2006年底,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茧丝办”)在认真听取和研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适时启动了应急调控预案,开始通过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平台收储厂丝;2007年1月30日,又委托中经实业开发公司承担部分国家储备厂丝的收储工作。国家收储计划的公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至本届交易会召开前,丝价基本稳定在国家收储价的水平,但市场成交不活跃。
(二)2007年春交会成交情况特点
1. 日本市场严重萎缩,印度、欧洲市场需求较为稳定。
本届交易会市场格局发生了改变,印度、欧洲、日本三个市场的成交份额分别为44.16%、32.74%和8.33%。而2006年春交会的市场格局是印度、欧洲、日本三足鼎立,三个市场的成交份额分别为32.13%、35.5%和31.24%。印度份额明显增大。
印度市场成交份额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库存减少,而日本市场成交份额减少的原因则是去年在高价位时签约较多,库存较为充足,至今尚未完全消化,加之目前我国国内茧丝价格走势不明朗,日本客商持观望态度,签约谨慎。
2. 江苏、四川、浙江三省的企业成交额较大。
江苏省企业共成交722.8万美元,四川省企业共成交409.04万美元,浙江省企业共成交128.45万美元,占总成交额的比例分别为51.22%、28.99%和9.1%。
成交金额排名前5位的企业依次为: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泗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宏和丝绸有限公司、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桐乡花神生丝有限公司。
3. 绝大部分丝类商品的成交价格较2006年春交会大幅下降,真丝绸缎成交价格出现上升。
(1)丝类商品中除绢丝平均成交单价较2006年春交会上升外,其他品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厂丝平均成交单价为26.43美元/公斤,下降35.93%。出口成交价格对日本最高,为30美元/公斤,下降30.76%;对印度最低,为25.02美元/公斤,下降32.49%;对欧洲为27.27美元/公斤,下降34.45%。
捻丝平均成交单价为30.19美元/公斤,下降33.33%。
双宫丝平均成交单价为24.93美元/公斤,下降13.59%。
柞蚕丝平均成交单价为17.59美元/公斤,下降40.71%。
绢丝平均成交单价为27.09美元/公斤,上升20.03%。
(2)真丝绸缎平均成交单价较2006年春交会有所上升。
坯绸平均成交单价为2.69美元/米,上升2.67%,印染绸平均成交单价为4.98美元/米,上升55.63%。
四、交易会期间的主要活动
1、召开了预备会。交易会前,我会依惯例组织参展企业召开了业务预备会。本次预备会采取互动的形式,一是请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王北鹰副司长以及对外贸易司纺织品出口处鲍立荣调研员介绍了2006年我国茧丝运行、贸易及相关政策等情况;二是听取了企业代表对我国茧丝运行管理及厂丝储备等方面的建议。预备会的召开使全体参展代表对去年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当前的形势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贸易洽谈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召开了进口商座谈会。为了更广泛的听取进口商对中国及全球丝绸贸易的看法和建议,更好地促进全球丝绸贸易发展,我会于3月15日组织召开了进口商座谈会,50余名进口商参加了会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王北鹰副司长、对外贸易司纺织品出口处鲍立荣调研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王北鹰副司长首先向外商介绍了2006年中国蚕桑生产、丝绸加工、“东桑西移”工程以及中国茧丝价格等情况。特别强调:目前我国的交易市场尚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茧丝实际价格,外商在参考交易市场的价格时,一定要多方面了解全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信息,综合分析,理性判断,避免受恶意投机炒作的影响。商务部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随时发布有关信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进口商代表向商务部领导询问了国内丝绸运行管理的相关问题,并对丝绸贸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座谈会达到了相互交流、沟通的目的。
3、王沈阳会长视察了会场。交易会期间,王沈阳会长视察了会场,并广泛与企业代表和进口商交谈,深入了解情况。同时会见了日本松村株式会社专务松永孝精先生一行,王会长对松村株式会社原会长松村章一郎先生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并请松永孝精先生向其家人转达诚挚的问候,希望今后继续加强沟通,共同促进中日丝绸贸易的健康发展。
4、我会人员与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交易会期间,我会人员与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充分听取了企业领导及代表的意见和看法,并与相关企业就行业协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五、企业和客商反映的主要意见和建议
交易会期间,通过进口商座谈会及与企业代表的广泛交谈,国内企业和进口商对当前丝绸贸易及行业管理主要提出了以下希望:
1、国内企业:
(1)去年丝价的大幅波动使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对今后的价格走势非常困惑;
(2)希望政府至少能将丝价稳定到4月中旬春茧上市,以便进口商积极签约,并保证合约的履行;
(3)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厂丝储备制度,使之更为主动有效,这样才能逐步恢复市场信心,从而使行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2、进口商:
(1)去年全球丝绸贸易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茧丝价格的大起大落,部分厂商(特别是印度厂商)因无法承受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而逐步转产,需求因此出现萎缩;
(2)对中国政府的厂丝收储举措表示赞赏并希望能长期实施,这样将对稳定丝价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于嘉兴交易市场,国内企业和进口商意见都很大,一致认为去年少数人在交易市场上的恶意炒作使大多数国内企业和进口商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希望政府加大对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其市场行为,以避免继续对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六、对目前行情的看法和建议
交易会期间,少数人利用交易市场恶意做空茧丝价格,春交会结束后的一个交易周来丝价更是出现大幅下跌。广西交易市场近期合约SS0704由3月16日的20.3万元/吨下跌至3月26日的18.4万元/吨,下跌19000元,跌幅达9.36%;远期主力合约SS0709由3月16日的18.65万元/吨下跌至3月26日的17.5万元/吨,下跌11500元,跌幅达6.17%。
丝价的大幅下跌,使在交易会上签约的国内企业因此面临进口商不履行合约的风险;而进口商虽然库存紧缺,但出于对后市价格继续下跌的担忧,观望心理进一步加重,在行情稳定前签约将更为谨慎。
从企业和客商反映的情况来看,大家都认为大起大落对丝绸行业发展极为不利,迫切希望丝绸行业能平稳发展,丝价能保持相对稳定。鉴于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交易市场的管理,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打击少数人的恶意炒作行为,确保价格和市场的稳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贸易环境;
2、完善健全厂丝储备机制,使之更为灵活有效,成为调控市场的有力手段。
以上特报。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2007年3月27日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丝绸分会
本届交易会通过我会和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的认真组织以及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企业及客户到会情况
国内丝绸企业和国外客商均对本届交易会予以广泛关注,国内参展企业和国外客商到会均为近几年来最多的一次。本届交易会共有58家企业、111名代表参加,其中新企业参展数较多,许多国内大型丝绸企业的负责人如浙江凯喜雅李继林董事长、广东丝绸柯惠琪总经理以及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陶文瑞总经理等也亲自到会。客商到会人数达148人,其中:印度71人、香港48人、日本9 人、尼泊尔4 人、泰国3 人、澳大利亚2人、意大利2人、加拿大1人、美国1人、英国1人、法国1人、巴基斯坦1人、斯里兰卡1人、新加坡1人、台湾1人、澳门1人。
二、成交情况
据统计,本届交易会实际及意向性成交共计1411.12万美元,与2006年春交会相比增长(下同)92.51%。其中丝类商品成交390.4吨,金额1031.6万美元,分别增长111.6 %和60.69%;真丝绸缎成交140.3万米,金额379.52万美元,分别增长317.56%和317.05%。
主要出口市场中,对印度市场成交623.18万美元,增长164.62%;对欧洲市场成交501万美元,增长108.75%;对日本市场成交117.5万美元,下降48.69%。(见附表)。

三、成交情况分析
(一)2007年春交会背景情况介绍
2006年国内丝价大起大落,由上半年最高时的35万元/吨,降至年底的20万元/吨左右。为了稳定市场,2006年底,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茧丝办”)在认真听取和研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适时启动了应急调控预案,开始通过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平台收储厂丝;2007年1月30日,又委托中经实业开发公司承担部分国家储备厂丝的收储工作。国家收储计划的公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至本届交易会召开前,丝价基本稳定在国家收储价的水平,但市场成交不活跃。
(二)2007年春交会成交情况特点
1. 日本市场严重萎缩,印度、欧洲市场需求较为稳定。
本届交易会市场格局发生了改变,印度、欧洲、日本三个市场的成交份额分别为44.16%、32.74%和8.33%。而2006年春交会的市场格局是印度、欧洲、日本三足鼎立,三个市场的成交份额分别为32.13%、35.5%和31.24%。印度份额明显增大。
印度市场成交份额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库存减少,而日本市场成交份额减少的原因则是去年在高价位时签约较多,库存较为充足,至今尚未完全消化,加之目前我国国内茧丝价格走势不明朗,日本客商持观望态度,签约谨慎。
2. 江苏、四川、浙江三省的企业成交额较大。
江苏省企业共成交722.8万美元,四川省企业共成交409.04万美元,浙江省企业共成交128.45万美元,占总成交额的比例分别为51.22%、28.99%和9.1%。
成交金额排名前5位的企业依次为: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泗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宏和丝绸有限公司、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桐乡花神生丝有限公司。
3. 绝大部分丝类商品的成交价格较2006年春交会大幅下降,真丝绸缎成交价格出现上升。
(1)丝类商品中除绢丝平均成交单价较2006年春交会上升外,其他品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厂丝平均成交单价为26.43美元/公斤,下降35.93%。出口成交价格对日本最高,为30美元/公斤,下降30.76%;对印度最低,为25.02美元/公斤,下降32.49%;对欧洲为27.27美元/公斤,下降34.45%。
捻丝平均成交单价为30.19美元/公斤,下降33.33%。
双宫丝平均成交单价为24.93美元/公斤,下降13.59%。
柞蚕丝平均成交单价为17.59美元/公斤,下降40.71%。
绢丝平均成交单价为27.09美元/公斤,上升20.03%。
(2)真丝绸缎平均成交单价较2006年春交会有所上升。
坯绸平均成交单价为2.69美元/米,上升2.67%,印染绸平均成交单价为4.98美元/米,上升55.63%。
四、交易会期间的主要活动
1、召开了预备会。交易会前,我会依惯例组织参展企业召开了业务预备会。本次预备会采取互动的形式,一是请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王北鹰副司长以及对外贸易司纺织品出口处鲍立荣调研员介绍了2006年我国茧丝运行、贸易及相关政策等情况;二是听取了企业代表对我国茧丝运行管理及厂丝储备等方面的建议。预备会的召开使全体参展代表对去年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当前的形势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贸易洽谈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召开了进口商座谈会。为了更广泛的听取进口商对中国及全球丝绸贸易的看法和建议,更好地促进全球丝绸贸易发展,我会于3月15日组织召开了进口商座谈会,50余名进口商参加了会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王北鹰副司长、对外贸易司纺织品出口处鲍立荣调研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王北鹰副司长首先向外商介绍了2006年中国蚕桑生产、丝绸加工、“东桑西移”工程以及中国茧丝价格等情况。特别强调:目前我国的交易市场尚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茧丝实际价格,外商在参考交易市场的价格时,一定要多方面了解全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信息,综合分析,理性判断,避免受恶意投机炒作的影响。商务部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随时发布有关信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进口商代表向商务部领导询问了国内丝绸运行管理的相关问题,并对丝绸贸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座谈会达到了相互交流、沟通的目的。
3、王沈阳会长视察了会场。交易会期间,王沈阳会长视察了会场,并广泛与企业代表和进口商交谈,深入了解情况。同时会见了日本松村株式会社专务松永孝精先生一行,王会长对松村株式会社原会长松村章一郎先生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并请松永孝精先生向其家人转达诚挚的问候,希望今后继续加强沟通,共同促进中日丝绸贸易的健康发展。
4、我会人员与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交易会期间,我会人员与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充分听取了企业领导及代表的意见和看法,并与相关企业就行业协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五、企业和客商反映的主要意见和建议
交易会期间,通过进口商座谈会及与企业代表的广泛交谈,国内企业和进口商对当前丝绸贸易及行业管理主要提出了以下希望:
1、国内企业:
(1)去年丝价的大幅波动使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对今后的价格走势非常困惑;
(2)希望政府至少能将丝价稳定到4月中旬春茧上市,以便进口商积极签约,并保证合约的履行;
(3)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厂丝储备制度,使之更为主动有效,这样才能逐步恢复市场信心,从而使行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2、进口商:
(1)去年全球丝绸贸易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茧丝价格的大起大落,部分厂商(特别是印度厂商)因无法承受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而逐步转产,需求因此出现萎缩;
(2)对中国政府的厂丝收储举措表示赞赏并希望能长期实施,这样将对稳定丝价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于嘉兴交易市场,国内企业和进口商意见都很大,一致认为去年少数人在交易市场上的恶意炒作使大多数国内企业和进口商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希望政府加大对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其市场行为,以避免继续对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六、对目前行情的看法和建议
交易会期间,少数人利用交易市场恶意做空茧丝价格,春交会结束后的一个交易周来丝价更是出现大幅下跌。广西交易市场近期合约SS0704由3月16日的20.3万元/吨下跌至3月26日的18.4万元/吨,下跌19000元,跌幅达9.36%;远期主力合约SS0709由3月16日的18.65万元/吨下跌至3月26日的17.5万元/吨,下跌11500元,跌幅达6.17%。
丝价的大幅下跌,使在交易会上签约的国内企业因此面临进口商不履行合约的风险;而进口商虽然库存紧缺,但出于对后市价格继续下跌的担忧,观望心理进一步加重,在行情稳定前签约将更为谨慎。
从企业和客商反映的情况来看,大家都认为大起大落对丝绸行业发展极为不利,迫切希望丝绸行业能平稳发展,丝价能保持相对稳定。鉴于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交易市场的管理,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打击少数人的恶意炒作行为,确保价格和市场的稳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贸易环境;
2、完善健全厂丝储备机制,使之更为灵活有效,成为调控市场的有力手段。
以上特报。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2007年3月27日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丝绸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