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国家茧丝办王北鹰副主任在蚕桑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论坛上的讲话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11-01 11:03:00

  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是核心。新农村建设也是如此,但不能走老路,再造二元分割,再造工农剪刀差,而蚕桑业,“东桑西移”工程提供了一个全新型的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可以说建设新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不是说没有头绪,“东桑西移”工程必须根据中央部署,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这个核心,提纲携领,在茧丝绸产业发展与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实现突破,取得进展。

  本次会议的四个特点:

  一、水平高,无论是中西部还是东部,无论是学者、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能胸怀“东桑西移”工程全局,团结合作。

  二、核心抓得准,紧紧扭住发展生产和富农。

  三、既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亮点,体现茧丝绸产业理性发展,又能发现和提出前进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措施。

  四、为蚕桑业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经验,特别是有很多工作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使这项工作起步阶段就具有可借鉴的高起点特征(少走弯路)。

  本次会议的七点评价:

  一、“东桑西移”工程在农业县就地实现税收增长。在国家减免农业税的情况下,是通过龙头企业实现财税收入增长,“东桑西移”工程在中西部就地实现了财政的“转移支付”。“东桑西移”的龙头企业把农、工、贸产业链有机结合,使农业具有了新的财税来源和发展的财力支持能力。

  二、“东桑西移”工程在农业县就地实现(丝绸产业的)工业化建设,推动种桑养蚕的单纯的农业县向工业加工县转化,就地提升产业链效益,实现了农民的就地就业。龙头企业从产品品牌出发,就地直接带动了当地的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中西部,从自身条件出发,为基地的发展,茧丝产量的增长找到了适合自身条件的产品,使茧丝原料顺畅的转化为有市场的产品(如丝棉被)。

  三、“东桑西移”工程在农业县就地实现(丝绸产品的)市场化建设,使蚕农和市场实现产地化对接。也就是说,在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在农业县产地就地实现财税增收。就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就地提高市场化水平。

  四、“东桑西移”工程变人才流出为人才流入。云南省最近恢复了蚕桑业,科技下乡、人才下乡不再是运动型,对农民不再是言不可攀的企盼,已成为和蚕农紧密结合的常规工作,人才扎根农业,科技成为实实在在的富农科技。

  五、“东桑西移”工程为农民指引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至富的光明大道,引导蚕农通过辛勤的劳动致富奔小康——必然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乡风。

  六、“东桑西移”工程打造了新型的工农联盟,没有城墙之隔,二元之分,身份之差,变剪刀差,变农民卖茧,工业收茧的工农割裂,为一个共同利益体内的有生命力的利益共享,由于风险后移,打造了农民致富有保障的新型工农联盟,是诚信联盟。

  七、中西部农业县财力有限,完全依靠政府的财力搞新农村建设有很多困难,而建设新农村责任重大,这个矛盾单靠各级政府在短期内很难有效解决,而“东桑西移”工程的龙头企业直接、自愿、有效的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对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也是极大的支持。

  今年仍是个增长年,特别是在川渝百年不遇的大旱情况下,浙江部分地区农药污染,江苏蚕种短缺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也为我们“十一五”的发展开了好头,也为产业发展深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使新农村建设有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坚实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前景,继续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信息来源:国家茧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