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反思印度反倾销案 四川外贸暴露3大弱点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7-04 08:09:00
6月11日,我国与欧盟就解决当前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达成一致。作为此次协商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欧盟承诺,终止对10类中国纺织品的调查。这一承诺,使双边贸易摩擦的蔓延趋势得到遏制,“贸易战”的硝烟渐渐消散。
  颇具戏剧效应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虽然纺织品历来是四川出口大项,但省内相关产业并未在这场规模空前的贸易摩擦中受到太大冲击。同期发生的两起并不起眼的印度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仅有4000万美元,却让四川纺织行业叫苦不迭。两场贸易纷争,让众多外向型企业尝尽了酸甜苦辣,省内各界对公平贸易和外向型经济的关注度空前高涨。
  2002年,几家省内生丝出口企业在广交会上采取超低价方式报价,争取订单,导致该届广交会上中国出口生丝竞相杀价,直接导致印度针对中国生丝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我省对印度生丝出口此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今年,印度卷土重来,又先后对粘胶长丝、绸缎两种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80%以上丝绸产品用于出口,作为丝绸消费大国的印度是我国生丝和绸缎最大的进口市场,占我国坯绸商品出口份额的37%。作为丝绸四大主产省之一的四川则是我国纺织品原材料的主产地,栽桑养蚕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各地丝绸产业属地方支柱。这次反倾销涉及四川22家企业,涉及金额占全国的1/5,同时还危及我省丝绸行业近300家企业、15万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严重影响我省250万蚕农的收益。
  省内专家指出,“茧好于丝,丝好于绸,绸好于服装”的四川纺织品产业格局在印度反倾销和欧美设限过程中显露无疑。在印度反倾销案中,四川可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2002年生丝遭遇反倾销后,四川的蚕桑种养正逐渐恢复,再这样折腾一下,广大蚕桑主产区很可能会出现大规模压茧毁桑的局面,从而给我省这一优势产业带来沉重打击。
  事实证明,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上,我们培育一个优势产业很难,但对手要打击我们的一个优势产业却很容易。忽视公平贸易环境,后果将十分严重。
  总结入世后四川的公平贸易环境,省商务厅一位公平贸易官员指出四川外贸三大弱点:一般贸易占比太大,77%容易招致贸易摩擦中杀伤力最强的反倾销;出口额当中国有企业所占比例极高,大致在70%以上,体制差异太大,难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据透露,印度对生丝采取反倾销措施后,我省也曾设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收效甚微。以丝绸为例,最近几年,上海等地的同类产品已开始向欧盟等注重品牌的市场发展。而我们的企业还难以做到这一点,印度反倾销立案后,记者先后与部分生产和流通企业取得联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表示,只能进行产品转型和退出国际市场。大企业也表示,应诉十分艰难。对中小企业来说,原因大多数一年的外销利润甚至难以支付打官司所需律师费。大企业应对起来也很困难。客观上讲,产品缺乏附加值、品牌建设滞后,作为原材料基地的角色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自然尴尬。
  但企业还必须应诉。省内专家指出,关键在于应诉的技巧和方式。目前,我们仍处于新老外贸体制交替的过渡时期,如何在新体制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约束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几年前的温州打火机赢得反倾销官司,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于是有人将目光投向省内行业协会。但一些接受采访的行业协会坦陈,四川的商会还不是很成熟,凝聚力不够,主要职能还停留在信息收集上,难当重任。
  三起印度反倾销案提醒我们,在融入国际市场的道路上,不管在产业基础还是市场经验,我们需要做的事还很多。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