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安徽茧丝绸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1-23 08:44:00
目前,安徽桑园总面积为68万亩,桑蚕茧产量2.45万吨,生丝产量3280吨,丝绸行业总产值15亿元,均居全国同行业第8位;丝织品产量3300万米,居全国第6位;丝绸出口2381万美元,居全国第9位。
  去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将茧丝绸产业化作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并出台《安徽省茧丝绸产业化发展规划》,提出建茧丝绸强省。安徽要借东桑西移给茧丝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实现初级加工往安徽的转移。然而,业内人士清醒指出,机遇到来之际,安徽茧丝绸产业化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产业化服务体系“短腿”。目前,安徽产业化服务体系还远没有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这其中包括供销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安徽省茧丝绸专家杨美娟说,1999年安徽省人大发布的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中规定农业技术服务站卖蚕种,产业化企业不能参与蚕种经营;在鲜蚕收购中,农业技术服务站又不能参与收购,这在供销体系上已经造成脱节,使得卖蚕种的不管蚕种质量;参与收购的控制不了蚕茧质量。作为负责提高桑蚕质量,指导桑农技术的蚕桑技术服务部门,由于供销脱钩已经与蚕桑企业形不成利益共同体,导致安徽桑蚕业技术“短腿”,蚕茧质量提高不上去。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现有不少企业加工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特别是在丝绸深加工方面力量薄弱,缺乏具有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和知名品牌,抗风险能力差。
  三是鲜茧流通领域不畅,市场秩序差。由于鲜茧收购存在暴利,收购企业目前大多存在短期行为,由于蚕农利益得不到保护,茧丝质量下降。蚕农与收购、加工企业之间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蚕种市场垄断,鲜茧市场收购大战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针对如何尽快解决困难,加快安徽茧丝绸产业化经营为农民增收的问题,专家建议:第一,应尽快建立理顺管理体制和产业运行机制,建立一个栽桑养蚕的生产技术指导网,建设苗木培育,蚕种生产,小蚕催青共育基地和设施,以丝绸公司为龙头,统一完善生产管理及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的服务体系。第二,克服农户经济基础薄弱,种养技术水平落后的困难,尽快建立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在市场处于低谷时用于补贴茧价、平衡市场,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第三,扶植蚕桑业的龙头企业。第四,充分发挥高品质茧丝原料的优势,将重点放在创立优质丝品牌上。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