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Q/JSC001-2015机制桑蚕丝绵片
来源: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作者: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时间:2015-05-05 13:10:10

   

       为了满足供需双方对机制桑蚕丝绵片产品质量和重量评价的需求,维护彼此的权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 C、附录 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于201555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6个月,到期应复审。

本标准由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丝类检测中心、鑫源集团·南通那芙尔服饰有限公司、广西横县桂华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虹绢纺有限公司、浙江蚕缘家纺有限公司、湖州千思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江苏吴江震泽蚕丝同业协会、宜州市百姓人家家纺有限公司、桐乡洲泉强盛丝绵有限公司、广西宜州市宏基茧丝有限公司、广西丝绸集团公司、嘉兴市中丝茧丝绸家纺有限公司、嘉兴市姜宁丝绸有限公司、湖州南浔怡馨丝绵被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董锁拽、陈锦明、赵栋、潘璐璐、蔡君楠、杭志伟、梅德祥、卢受坤、黄农审、沈亚良、倪学林、徐连荣、屈志强、卢斌煜、周佳园、朱奇、谢雪梅、肖雪峰、余霞明、孙建祥、陈建锋、谭绍荣

 

 


机制桑蚕丝绵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制桑蚕丝绵片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包装与标志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桑蚕茧、蛹衬为原料,经机制开茧脱胶处理而成的桑蚕丝绵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9994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 9995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  烘箱干燥法

GB/T 24252 蚕丝被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制桑蚕丝绵片 machine-made mulberry silk wadding

使用桑蚕茧、蛹衬为原料,经机制开茧脱胶处理而成的絮状产品。

3.2

绵块 floss block

蚕丝未充分伸直,相互卷曲粘结形成的团块状丝绵。

3.3

丝筋 silk ribbon

多跟蚕丝平行伸直未相互分离,并结形成的条状丝绵。

3.4

一类疵点 defect

面积小于1cm2的绵块,直径小于2mm或大于等于2mm但面积小于1cm2的丝筋。

3.5

二类疵点defect

面积不小于1cm2的绵块或直径不小于2mm且面积不小于1cm2的丝筋。

4  要求

4.1 分级

根据丝绵片外观质量、理化指标的综合成绩,机制桑蚕丝绵片的等级分为A1A2,B1B2B3C1C2C3和级外品。

4.2技术指标

机制桑蚕丝绵片的术指标规定见表1

1 机制桑蚕丝绵片技术指标要求

项目

分级要求

A1

A2

B1

B2

B3

C1

C2

C3

一类疵点/ 

98.0

94.0

90.0

85.0

80.0

75.0

70.0

65.0

二类疵点/ 

98.0

96.0

93.0

90.0

87.0

83.0

79.0

75.0

项目

附级

(一)

(二)

(三)

成絮性状

Ⅰ型

Ⅱ型

Ⅲ型

单丝平均断裂伸长率/%

17.5

15.0

10.0

单丝平均断裂强力/cN

4.5

4.0

2.0

含杂率/% 

0.05

0.10

0.20

项目

附级

(一)

(二)

含油率/% 

1.2

1.5

色差/ 

4

pH

4.0~8.0

含胶率/% 

5.0

纤维含量/%

100%桑蚕丝

4.3 回潮率

机制桑蚕丝绵片公定回潮率为11.0%;实测平均回潮率不得高于12.0%

4.4 分级规定

4.4.1 基本级评定

4.4.1.1根据技术指标一类疵点、二类疵点中的最低一项成绩确定基本级。

4.4.1.2一类疵点、二类疵点中任何一项技术指标低于C3级时,作为级外品。

4.4.1.3出现霉变、污染、变质、明显粉尘和气味等情况一律作为级外品。

4.4.2降级规定

4.4.2.1一类疵点和二类疵点以外的技术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基本级所属附级允许范围的,应予降级。

4.4.2.2降级按附级级差数进行,附级相差一级者,在基本级基础上降一级;相差二级者,降二级。

4.4.2.3若任何一项指标低于本指标所属最低附级允许范围的,则一律降为级外品。

4.4.2.4一类疵点评分中出现80分及以下者,最终定级不得定为A1级。

5  检验规则

5.1组批

机制桑蚕丝绵片以同一原料,同一工艺的产品为一批,每批约600 kg;每批10件,每件约60kg;或每批20件,每件约30kg

5.2抽样

5.2.1外观检验抽样

抽样时遍及丝绵包各个部位,每件限抽一片,抽样总数量为10片。

5.2.2 理化检验抽样

    在外观检验抽取的10片丝棉片中,任选4片,每片各取半片,共4份丝绵片样品,用于理化指标的检验。

5.2.3 回潮率检验抽样

    在外观检验抽取的样品中随机选取8片,每片各制取一份回潮率试验样品,中间部位和两端部位各4份,共8份,每份约25 g2份为一组,每组约50 g组合成4组,每组间相差不超过5 g

5.3检验项目

5.3.1外观项目:一类疵点、二类疵点、成絮性状、色差。

5.3.2理化项目:单丝平均断裂伸长率、单丝平均断裂强力、含杂率、含油率、pH值、含胶率、纤维含量。

5.3.3重量项目:毛重、净重、回潮率、公量。

5.4交收检验

以批为单位,按本标准进行品级验收和重量验收。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检验

按附录A进行。

6.2 理化检验

6.2.1单丝平均断裂伸长率与单丝平均断裂强力试验方法按附录B进行。

6.2.2含胶率试验方法按附录C进行。

6.2.3含杂率、含油率、pH值、纤维含量试验方法按GB/T 24252进行。

6.3 重量检验

按附录D进行。

6.4 数值修约

本标准的各种数值计算,均按GB/T8170 数值修约的规则取舍。

7 包装与标志

7.1 包装

7.1.1机制桑蚕丝绵片的整理和重量规定见表2

7.1.2每片机制丝绵片应整齐叠放,适当捆扎,每件用内缝布袋包装,袋口应便于封识。

7.1.3每批机制桑蚕丝绵片包装应统一、整洁、牢固、完整,并采取必要防护,便于仓储及运输。

7.2  标志

7.2.1 每批机制桑蚕丝绵片标志应明确、清楚、便于识别。

7.2.2 经检验的机制桑蚕丝绵片,每件包装上应注明商品名称、检验编号、包件号。

7.2.3 每批机制桑蚕丝绵片应附有品级及重量证书。

2 机制桑蚕丝绵片的整理和重量规定

 

 

每片重量/g

750±100

每件重量/kg

6030

每批净重/kg

600±30

件与件之间重量差异/kg

5

8 其他

机制桑蚕丝绵片的品质、重量、包装、标志有特殊要求者,供需双方可另行协议。


    A

(规范性附录)

机制桑蚕丝绵片外观检验方法

 

A.1原理

在规定的状态和灯光照度下,用目测比对相应的实物标样、标准样照、标准色卡等,对丝绵片的性状、疵点的类型和数量进行评判得出对应的等级。

A.2仪器设备

A.2.1实物标样:100分、90分、80分、704种一类疵点评分实物标样。

A.2.2标准色卡:GB/T 25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A.2.3疵点检验台:尺寸约为200cm×100cm的长方形台面,台面为无色透明玻璃,台面下配有350cm×50cm的正方形背景光源,光源照度为1000~1200lx(距离光源中心10cm测量),如图A.1

A.2.4检验板:窗口为50cm×50cm,边框为黑色的透明检验板,重量约为1500g

A.2.5外观预检灯光:照度为500~600lx(待检样品表面测量)

A.2.6 D65标准光源

A.2.7电子称:分度值≤1g

A.2.8直尺:分度值为1mm

A.1疵点检验台

A.3检验方法

A.3.1外观预检

A.3.1.1以批为单位,将整批丝绵片拆除包装,整齐的排列于的外观预检灯光下,用目测和鼻闻检查丝绵片是否有霉变、污染、变质、明显粉尘和气味等情况

A.3.1.2观察丝绵片间色泽的均匀程度,如有明显差异,应将相应丝绵片选出进行色差检验。

A.3.2 色差检验

A.3.2.1 试验步骤

    采用D65标准光源或北空光,照度不低于600lx的等效光源,检验人员的视线大致垂直于样品表面,距离约60cm目测,检查丝绵片之间色差差异程度,与GB/T 250标准样卡对比评定色差等级。

A.3.2.2 试验结果

以丝绵片之间的最大色差定为全批丝绵片的色差等级。

A.3.3 一类疵点

A.3.3.1制样

A.3.3.1.1在根据5.2抽取的丝绵片中,分别称取约150g的试验样品共10份,中间部位4份,两端部位6份。

A.3.3.1.2将称取的试验样品逐份均匀拉伸至约2m2面积,使之达到(75~80g/m2的状态,用作一类疵点、二类疵点和成絮性状检验。

A.3.3.2 试验步骤

A.3.3.2.1将制取的试验样品自然平铺在疵点检验台上,用检验板对应背景光源将待检样品压紧后自然松弛。

A.3.3.2.2目测3个检验窗内一类疵点的程度和密度,比对一类疵点实物标样分别进行评分。

A.3.3.2.3一类疵点满分为100分,评分为70分及以上的每5分一档,达不到70分的评为60分。

A.3.3.2.4重复上述步骤,完成10份试验样品的检验。

A.3.3.3 试验结果

    一类疵点评分按式(A.2)计算,计算结果GB/T8170修约至0.1

                                       X=             ………………………… (A.2)

式中:

X—— 一类疵点评分, 单位为分;

Xi—— 各检验窗一类疵点评分,单位为分;

—— 检验窗数。

A.3.4 二类疵点

A.3.4.1 试验步骤

A.3.4.1.1在一类疵点检验的同时进行二类疵点检验。

A.3.4.1.2根据二类疵点的要求,用直尺分别测量判定3个检验窗中达到二类疵点的数量。

A.3.4.1.3疵点大小明显超过起计点的,按起计点的倍数加倍扣分,每窗最多计10个。

A.3.4.1.4二类疵点每个扣0.1分。

A.3.4.1.5 重复上述步骤,完成10份试验样品的检验。

A.3.4.2 试验结果

A.3.4.2.1二类疵点评分以100分为基准,按相应疵点扣分计算得出。

A.3.4.2.2 二类疵点评分按式(A.3)计算,计算结果GB/T8170修约至0.1

                                      Y=100-         ………………………… (A.3)

式中:

Y—— 二类疵点评分,单位为分;

Yi—— 各检验窗二类疵点的扣分,单位为分;

—— 检验窗数。

A.3.5 成絮性状检验

A.3.5.1性状类型

A.3.5.1.1 Ⅰ型:丝绵片纤维纹理层次清晰,粘结或并结程度轻微,不密集,手感柔软,光泽和撕拉韧性好。

A.3.5.1.2 Ⅱ型:丝绵片纤维纹理层次较清晰,有明显粘结或并结现象,较密集,手感适中,光泽和撕拉韧性较好。

A.3.5.1.3 Ⅲ型:丝绵片纤维纹理层次不清晰,粘结或并结严重,密度高,手感发涩,光泽呆滞,撕拉韧性差。

A.3.5.2 试验步骤

A.3.5.2.1选取待检丝绵片的任意一边,用手侧向轻轻拉开,观察丝绵片纤维的纹理层次是否清晰,粘结或并结的程度和密度,作为评定性状类型的主要要素。

A.3.5.2.2用目测和手感方式评定待检丝绵片的光泽和柔软程度,并采用手拉方式检查丝绵片的撕拉韧性,作为评定性状类型的次要要素。

A.3.5.2.3根据上述感官检查情况对照丝绵片成絮性状类型综合确定类型。

A.3.5.2.4重复上述步骤,完成10份试验样品的检验。

A.3.5.3 试验结果

10份试验样品中的最低类型定为全批丝绵片的成絮性状类型。


    B

(规范性附录)

机制桑蚕丝绵片单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B.1原理

单根纤维在规定条件下,在等速伸长型拉伸仪上将纤维拉伸至断裂,从负荷-伸长曲线或数据显示采集系统中得到试样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B.2设备和工具

B.2.1等速伸长型单纤维拉伸仪(CRE

应具备下列装置:

a)能指示或记录加到试样上的负荷和相应伸长值的装置;

b)能作出负荷-伸长曲线的装置:

c)适当地在所需的名义隔距长度处夹持单根纤维的夹持器;

d)具有变化不同拉伸速度的装置;

e)具有用于精确校正仪器的装置。

仪器技术要求:

a)施加力的指示误差不超过1%

b)伸长的指示误差不超过0.1mm

c)夹持长度的误差不超过0.2mm

d)仪器应保持等速伸长,在强力仪启动1s后,下夹持速度与规定速度的差异不超过5%

e)夹持器应具有调节装置,使其在夹持纤维时需给予纤维恰当的夹持力,以防止纤维滑移或轧伤,夹持器钳口与试样接触的表面可有一层衬面,使试样在夹持区域内的滑移或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

f)预张力夹质量误差不超过名义值的10%

B.2.2镊子

B.2.3绒板

B.3预调湿、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B.3.1 预调湿

当试样回潮率超过公定回潮率时,需要进行预调湿:

——温度不超过50℃;

——相对湿度10%~25%

——时间大于2h

B.3.2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为:

——温度(20.0±2.0)℃;

——相对湿度(65.0±4.0%

——调湿时间12h

B.4试样

B.4.1从蚕丝丝绵中多点抽取丝绵单纤维50根,抽取的丝绵单纤维应具有代表性,抽取过程中应避免纤维拉伸变形。

B.5试验条件

B.5.1 预加张力

预加张力按0.1cN

B.5.2 拉伸速度

拉伸速度20mm/min

B.5.3隔距长度

隔距长度为20mm

B.5.4 试验次数

每个实验室样品测试50根纤维。

B.6 试验步骤

B.6.1用镊子从待测试样中取出一根纤维,取纤维的中段大于40mm,用上述规定的张力夹夹持纤维的一端,将纤维置于仪器的夹持器中,保证纤维沿着轴向伸长,然后进行拉伸试验,得出试样断裂时的负荷及伸长值。重复上述操作,共测试50次。

B.6.2 试样测试时纤维断裂在钳口(纤维断裂时看不出断裂端)或在夹持头中滑移的数量不应超过试验根数的10%,若超过则应检查夹持器是否有异常,并予以修理或调换后重新进行试验;若不超过10%,则将纤维断裂在钳口或在夹持头中滑移的试样所得的结果剔除。

B.7 试验结果的计算

B.7.1平均断裂强力按式(B.1)计算,计算结果按GB/T 8170修约至0.1

                                       F=              ………………………… (B.1)

式中:

F——平均断裂强力,单位为厘牛(cN);

Fi——单根纤维的断裂强力,单位为厘牛(cN);

n——试验根数。

B.7.2平均断裂伸长率按式(B.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 8170修约至0.1

ε=          ………………………… (B.2)

式中:

ε——平均断裂伸长率,%

Li——单根纤维的断裂伸长值,单位为毫米(mm);

L ——隔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

n ——试验根数。


    C

(规范性附录)

机制桑蚕丝绵片含胶率试验方法

C.1 原理

利用丝胶溶解于水,而丝素只能在水中部分膨润而不能溶解的原理,用碳酸钠溶液溶掉试样中的丝胶,将溶解丝胶后的试样清洗、烘干、称重、计算出含胶率。

C.2 仪器、工具和设备

C.2.1干燥器,装有变色硅胶。

C.2.2恒温烘箱,能保持温度105℃±3℃。

C.2.3 加热装置。

C.2.4 不锈钢锅。

C.2.5天平,分度值为0.1mg

C.2.6 温度计(0~100),分度值1℃。

C.2.7化学试剂:碳酸钠(Na2CO3)分析纯、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C.3 试样

    在丝绵片中抽取2份试样,每份5.0g,试样取样部位应遍及各层。

C.4 试验步骤

C.4.1 对试样进行烘干,并称计干重。

C.4.2 将已称干量的试样,先进行含油率试验,试验方法按GB/T24252中附录C执行。将做完含油率的试样放入烘箱中烘至恒重,称取脱胶前干重。然后再进行脱胶试验。

C.4.3脱胶试验中,将二份已称干量的试样放入加有碳酸钠(Na2CO3)溶液的不锈钢锅内浸泡至煮沸。试样自煮沸起,30min取出,60℃左右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充分洗涤,至少反复冲洗三遍。

C.4.4 将试样再次置于同等浓度的碳酸钠(Na2CO3)溶液内,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使蚕丝完全脱胶。C.4.5 将脱胶已净的试样晾干或预烘,除去过量的水分,放入烘箱烘至恒重,称出脱胶后的干重。

C.5 试验结果

试样含胶率按如下公式(C.1)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

                                    P=         …………………………C.1

式中:

P——含胶率,%

m0——脱胶前干重,单位为克(g);

m1——胶胶后干重,单位为克(g)。


    D

(规范性附录)

机制桑蚕丝绵片重量检验方法

 

D.1 仪器设备

D.1.1电子秤:分度值≤0.05kg

D.1.2天平:分度值≤0.01g

D.1.3恒温烘箱:带天平,分度值≤0.01g

D.2计重规则

D.2.1平均皮重

D.2.1.1在全批丝绵片中随机选择2件,拆除全部内、外包装,在电子秤上称重,得出抽样皮重。D.2.1.2平均皮重按(D.1)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01

Gp=               ………………………… (D.1)

式中:

Gp ——平均每件皮重,单位为千克(kg);

Gt ——抽样皮重,单位为千克(kg);

n ——皮重抽样数。

D.2.2毛重

D.2.2.1全批丝绵片受验抽样后,按成件包装逐件在电子秤上称重,得出每件的毛重。

D.2.2.2总毛重按(D.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01

Gm=             ………………………… (D.2)

式中:

Gm ——总毛重,单位为千克(kg);

Gi ——每件毛重,单位为千克(kg);

n ——全批丝绵片的件数。

D.2.3净重

D.2.3.1每件丝绵片的净重按(D.3)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01

Gj=             ………………………… (D.3)

式中:

Gj —— 每件净重,单位为千克(kg);

Gm  —— 每件毛重,单位为千克(kg);

Gp  —— 平均每件皮重,单位为千克(kg)。

D.2.3.2全批丝绵片的总净重按(D.4)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01

Gn=             ………………………… (D.4)

式中:

Gn ——总净重,单位为千克(kg);

Gj ——每件净重,单位为千克(kg);

n ——全批丝绵片的件数。

D.2.4 湿重

    5.2.3规定抽得的样品,以组为单位依次编号,立即在天平上称重记录,得出各组的湿重。

D.2.5 干重

    将称过湿重的试样,以组为单位,松散的放置在烘篮中,以(140±2℃)的温度烘至恒重,得出各组的干重。

D.2.6回潮率

    实测回潮率按式(D.5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01

                                     W=         ………………………… (D.5)

式中:

W —— 实测回潮率,%

G —— 试样的湿重,单位为克(g);

G0 —— 试样的干重,单位为克(g)。

D.2.7公量

D.2.7.1每件丝绵片的公量按式(D.6)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01

                        Gk=         …………………………(D.6

式中:

Gk  —— 每件公量,单位为千克(kg);

Gj —— 每件净重,单位为千克(kg);

Wk —— 公定回潮率,%

W —— 实测回潮率,%

D.2.7.2全批丝绵片的公量按式(D.7)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01

Gg=             ………………………… (D.7)

式中:

Gg ——总公量,单位为千克(kg);

Gk ——每件公量,单位为千克(kg);

n ——全批丝绵片的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