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茧丝办王北鹰副主任在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Esilk.net稿件)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5-10 10:44:00
坚持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规范、健全和发展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国家茧丝办副主任 王北鹰)
嘉兴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嘉兴市场)自1993年7月成立以来,经历10年的成长历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效。自1998年筹建探索、试营阶段转入正常经营发展阶段以来,至2003年,嘉兴市场会员由40家发展到123家,驻场企业由130家发展到284家,现有市场交易客户上千家,交易量由40亿元增至242亿元(其中82.6%是网上交易量),2003年上缴税金3000多万元。可以说,嘉兴市场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是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需要;也是根据巩固我国丝绸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加快改革发展,进而实现向丝绸强国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的要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嘉兴市场经受住了万事开头难的组建和初期发展阶段的严峻考验,锻炼了队伍,培育了市场,积累了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的长河中,我们还面临着各种新的更加严峻的考验,要赢得考验,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地规范和完善市场,坚持统筹社会资源,兼顾东西部协调发展,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平稳、协调、较快的发展。为此,很多已经在做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很多尚需开发、开展的新的工作需要不断开拓扩展。如果说,过去的第一个10年,嘉兴市场走过了筹建和初期尝试经营阶段,今后的第二个10年应是嘉兴市场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规范和完善市场运行,实现科学化、正规化、规模化、国际化经营阶段,也是实现中国茧丝绸业主导世界茧丝绸业发展的“嘉兴指数”宏伟目标的关键10年。为实现第二个发展阶段的目标,我想着重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必须着力解决好质量保证和反向炒作两大问题,完善市场操作规则,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1.确保茧丝绸合同交易质量问题,嘉兴市场必须维护交易双方权益。交易质量是市场的诚信度、生命线,必须从这个高度去认识和对待质量问题。由于丝绸产品的生产对工艺和原料标准要求度高,通过嘉兴市场交易的茧丝产品,不论交易量大小,所交易质量的标准必须是质量标准体系中被交易双方严格、明确确认的唯一标准,合同质量标准和实物交货质量标准必须一致。对所出现过的质量问题,要逐一查处。关键是做好今后的工作。对质量问题,不能以99%为标准,一次出问题,对受害者就是百分之一百的损失。抓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杜绝人为因素,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论问题出现在哪一环节,供货方都要承担责任。要尽快研究制定这样一种质量管理保证机制,出现质量问题,供货方不能将责任推到前道环节,一推了之,让收货方去交涉解决。出现质量问题,归根到底是供货方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要借鉴家电行业的“三包”质量保障机制,有问题负责到底,不是所有质量问题都是供货方自身工作上造成的,这些问题应明确由供货方找前道环节去理赔解决。唯此才能提高供货方的质量保障意识和经济责任意识,才能确保交易双方互惠互利。第二,由于对茧、丝的检验目前还存在眼观目测因素,如何保证由各地入库的茧、丝质量,也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在交易中放大供货方的责任,而且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市场自身的声誉,甚至危及市场的生存。总之,质量问题关乎市场的诚信和生存,不仅要从认识上、态度上、自身管理上认真对待,还要从外部因素上研究,采取一些保障措施。
2.嘉兴市场要以维护国家利益和行业发展为己任,采取有力措施,防范与国家方针政策、行业发展大局反向的炒作行为。包括市场交易,也包括市场交易以外的现货交易和对外贸易两个市场间的交易,只要不是一手现钱一手现货(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交款提货),只要合同签署的时间、地点与交货的时间、地点存在不一致,都存在着对延期交货价格的市场预估。形成这类交易产品预期价的因素很多,只要双方确认并能履约执行,都属于合理、合法的交易行为,就是付钱拿货的实物交易,也存在着事前的市场行情(或叫做近日行情)的预期价。特别是对季节生产,保存期短,供货期集中,而加工环节要长年生产的原料性产品,季节差价也客观存在,再加上变化速率较快的市场行情,使得产品的交货期越长,产品的预期价变化幅度越大。如何比较正确地反映这种客观上的价格变动,对行业发展、企业经营起积极的市场引导作用,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一方面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必须形成正确的市场理念,在适应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更好的发展自身。另一方面,嘉兴市场要真正成为能正确反映行情,积极引导行业发展的价格发现及行情信息中心。但是,不能不看到,目前市场中确实存在着非正常的反向操作行为,这主要表现为两种炒作:一是当市场行情趋淡(趋旺)时,或者有意将价格打压到非正常低价,甚至打压到成本以下,或者有意将价位拉抬到非正常的高价位,通过打压、抬拉获取炒作利润;二是和政府方针政策和行业发展取向反向炒作,如每次对外交易会前,政府和商会都会向企业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引导企业从维护行业和自身利益出发,加强自律,协调对外,为交易会的交易活动创造一个对企业正常经营,对行业平稳发展,对国际行情稳定,客户成交心态平稳,对形成可主导国际市场的我国茧丝绸价格指数都有利的四赢的良好环境。但非常可叹的是,常有少数人通过市场反向操作,恶意打压价格,给少数钻空子的客户以可乘之机,并以此为据,利用我某些企业急于成交之心,采取各个击破,打压价格的手法,把交易会的水搅浑。可悲的是,客户压价的依据正是手中有被炒作扭曲了的“嘉兴指数”。总之,上述两种炒作渔利,都是以损害国家、行业、企业利益为代价的任其发展下去,最后必然损害嘉兴市场自身的生存,今后对这种恶意炒作,政府从“市场监管”职能出发,将实施必要的监督管理措施。
二、准确定位,促进发展。
嘉兴市场走过了10年的组建和试运行阶段,第二个10年是嘉兴市场成长、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必须准确定位。对此,大家群策群力,提出不少好的发展建议,作为嘉兴市场下一步如何发展、向何方发展,应统一认识,对此,我有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嘉兴市场要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必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嘉兴市场不等同于市场经济,也不等同于行业市场体系。嘉兴市场只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为促进行业发展而建立的有其特色的合同定购交易市场,不能包罗万象,如果说企业的市场化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解决大而全、小而全的毛病,就更不能让嘉兴市场成为无所不包的“杂货店”。
2.关于做大做强问题。目前,嘉兴市场交易量仅占全国茧丝交易量的10%,对这个10%也要用科学发展观去分析对待,一是从10年历程看,头10年嘉兴市场是组建、搭架子、试运行阶段,是探索和求生存阶段,能做到10%已实属不易;二是10%的规模是不够的,第二个10年应是嘉兴市场在成熟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的10年,要争取翻番,或者规模更大一点;三是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要科学规划。这几年,对打造“航空母舰”问题本身不是坏事,企业作为奋斗目标,也不是坏事,但是成了风,不管是哪个行业,有吹风的,有追风的就不好了,从收效来看,无论是那个行业,我个人看,虽然有的企业上了几百强,有的排名更靠前了, 但不能说前几名就是“航母”,我国的500强和世界的500强比差距很大。“航母”是有科学内涵的,要有雄厚的实力和稳定的规模市场等等。同时,打造“航母”也要有比较成熟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从近几年一些企业的兴衰演变看,其中一条非常值得注意的教训就是不顾主客观条件,片面追求外延的扩张,摊子铺的过大过快,又无力经营而垮台。因此,嘉兴市场要科学规划首先要在做强上做文章,市场做强了,充实业绩,做大就有了基础,建大厦前要事先设计,建大厦就要首先打好地基。
3.打造“嘉兴市场”这个品牌,除要注意上述两点外,首先要解决好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定位”问题,解决好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的问题,不能无所不包。都是卖菜的,但山东寿光市场和一般的街区农贸市场有着内在本质的不同,都是存款、贷款的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在业务上也各有侧重。国外,对中小企业还有专门的银行来解决资金问题。打品牌,一要有鲜明的特色,二要有先进性,这是可持续发展、做强做大的前提条件,就是今后业务扩充扩大了,也是从自身的特色派生出来的业务。这样的市场才有生命力,才能形成品牌。
4.关于市场管理问题
科学市场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管理层面,二是市场自身管理层面,这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从实践上看,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不论它是实行哪种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对市场是放任不管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政府的职能是什么,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改革,本届政府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要求各级政府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履行好四项职能,做到即不越位、错位,也不能不到位。作为政府管理职能的实现形式,一种是在政府大政方针指导和有关法律规定下以政府执法部门为实施主体,实行日常的监管,主要体现在直接面对千百万消费者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比如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管理,维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市场秩序,反垄断,治理地方封锁等方面的管理;另一种是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宏观的间接管理,以及在应对突发事情,非正常操作引起的有害于行业发展,引起行业振荡,危及国家社会稳定,行业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情况下的政府直接干预行为,比如对疫情、特大自然灾害这一类的突发事件,以及对金融、期货、合同交易等特殊性市场的监管。国家茧丝办对嘉兴市场的管理属于这一类管理,政府主要通过大政方针、法律法规,通过审查市场规章,确保市场自身管理有效,确保市场运行有利于我国茧丝绸行业总体发展,维护绝大多数的企业利益和蚕农利益不受损害。在正常情况下,不实行对市场的直接管理,市场管理主要通过市场自身的章程、制度管理。要实现政府正确实施市场监管职能,市场自觉接受政府监管之间的有机衔接,主要的是市场自身能有效实现自身的日常管理。为此,市场自身也必须做好两个层面的管理,一是市场自身的章程化、制度化、规模化、科学化管理;二是进入市场的会员、驻场企业等经营主体的自律性管理。总之,做好市场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代表行业发展利益,代表最广大蚕农、企业、企业职工的利益,这是实施科学、合理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管理的根本依据和原则。从这点出发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嘉兴市场担负着繁重的管理职责,一是要大胆抓管理,管理是市场的生命线。二是要做好广大会员、驻场企业和交易客户的思想工作,正确理解政府和市场自身的管理,是对他们正当权益、利益和交易自由的最根本的保障。
总之,嘉兴市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过了创业阶段的10年,将走入成熟发展的关键发展阶段,每一个市场管理人员、每一个会员、驻场企业和交易客户,包括我们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嘉兴市场,精心维护、培育嘉兴市场。随着我国茧丝绸业由大国向强国的发展,希望嘉兴市场与行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尽早实现能详实、正确、客观引导国际茧丝绸业发展,主导国际市场行业信息的中国“嘉兴指数”的宏伟目标。
2004年4月22日
进一步规范、健全和发展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国家茧丝办副主任 王北鹰)
嘉兴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嘉兴市场)自1993年7月成立以来,经历10年的成长历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效。自1998年筹建探索、试营阶段转入正常经营发展阶段以来,至2003年,嘉兴市场会员由40家发展到123家,驻场企业由130家发展到284家,现有市场交易客户上千家,交易量由40亿元增至242亿元(其中82.6%是网上交易量),2003年上缴税金3000多万元。可以说,嘉兴市场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是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需要;也是根据巩固我国丝绸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加快改革发展,进而实现向丝绸强国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的要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嘉兴市场经受住了万事开头难的组建和初期发展阶段的严峻考验,锻炼了队伍,培育了市场,积累了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的长河中,我们还面临着各种新的更加严峻的考验,要赢得考验,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地规范和完善市场,坚持统筹社会资源,兼顾东西部协调发展,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平稳、协调、较快的发展。为此,很多已经在做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很多尚需开发、开展的新的工作需要不断开拓扩展。如果说,过去的第一个10年,嘉兴市场走过了筹建和初期尝试经营阶段,今后的第二个10年应是嘉兴市场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规范和完善市场运行,实现科学化、正规化、规模化、国际化经营阶段,也是实现中国茧丝绸业主导世界茧丝绸业发展的“嘉兴指数”宏伟目标的关键10年。为实现第二个发展阶段的目标,我想着重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必须着力解决好质量保证和反向炒作两大问题,完善市场操作规则,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1.确保茧丝绸合同交易质量问题,嘉兴市场必须维护交易双方权益。交易质量是市场的诚信度、生命线,必须从这个高度去认识和对待质量问题。由于丝绸产品的生产对工艺和原料标准要求度高,通过嘉兴市场交易的茧丝产品,不论交易量大小,所交易质量的标准必须是质量标准体系中被交易双方严格、明确确认的唯一标准,合同质量标准和实物交货质量标准必须一致。对所出现过的质量问题,要逐一查处。关键是做好今后的工作。对质量问题,不能以99%为标准,一次出问题,对受害者就是百分之一百的损失。抓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杜绝人为因素,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论问题出现在哪一环节,供货方都要承担责任。要尽快研究制定这样一种质量管理保证机制,出现质量问题,供货方不能将责任推到前道环节,一推了之,让收货方去交涉解决。出现质量问题,归根到底是供货方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要借鉴家电行业的“三包”质量保障机制,有问题负责到底,不是所有质量问题都是供货方自身工作上造成的,这些问题应明确由供货方找前道环节去理赔解决。唯此才能提高供货方的质量保障意识和经济责任意识,才能确保交易双方互惠互利。第二,由于对茧、丝的检验目前还存在眼观目测因素,如何保证由各地入库的茧、丝质量,也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在交易中放大供货方的责任,而且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市场自身的声誉,甚至危及市场的生存。总之,质量问题关乎市场的诚信和生存,不仅要从认识上、态度上、自身管理上认真对待,还要从外部因素上研究,采取一些保障措施。
2.嘉兴市场要以维护国家利益和行业发展为己任,采取有力措施,防范与国家方针政策、行业发展大局反向的炒作行为。包括市场交易,也包括市场交易以外的现货交易和对外贸易两个市场间的交易,只要不是一手现钱一手现货(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交款提货),只要合同签署的时间、地点与交货的时间、地点存在不一致,都存在着对延期交货价格的市场预估。形成这类交易产品预期价的因素很多,只要双方确认并能履约执行,都属于合理、合法的交易行为,就是付钱拿货的实物交易,也存在着事前的市场行情(或叫做近日行情)的预期价。特别是对季节生产,保存期短,供货期集中,而加工环节要长年生产的原料性产品,季节差价也客观存在,再加上变化速率较快的市场行情,使得产品的交货期越长,产品的预期价变化幅度越大。如何比较正确地反映这种客观上的价格变动,对行业发展、企业经营起积极的市场引导作用,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一方面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必须形成正确的市场理念,在适应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更好的发展自身。另一方面,嘉兴市场要真正成为能正确反映行情,积极引导行业发展的价格发现及行情信息中心。但是,不能不看到,目前市场中确实存在着非正常的反向操作行为,这主要表现为两种炒作:一是当市场行情趋淡(趋旺)时,或者有意将价格打压到非正常低价,甚至打压到成本以下,或者有意将价位拉抬到非正常的高价位,通过打压、抬拉获取炒作利润;二是和政府方针政策和行业发展取向反向炒作,如每次对外交易会前,政府和商会都会向企业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引导企业从维护行业和自身利益出发,加强自律,协调对外,为交易会的交易活动创造一个对企业正常经营,对行业平稳发展,对国际行情稳定,客户成交心态平稳,对形成可主导国际市场的我国茧丝绸价格指数都有利的四赢的良好环境。但非常可叹的是,常有少数人通过市场反向操作,恶意打压价格,给少数钻空子的客户以可乘之机,并以此为据,利用我某些企业急于成交之心,采取各个击破,打压价格的手法,把交易会的水搅浑。可悲的是,客户压价的依据正是手中有被炒作扭曲了的“嘉兴指数”。总之,上述两种炒作渔利,都是以损害国家、行业、企业利益为代价的任其发展下去,最后必然损害嘉兴市场自身的生存,今后对这种恶意炒作,政府从“市场监管”职能出发,将实施必要的监督管理措施。
二、准确定位,促进发展。
嘉兴市场走过了10年的组建和试运行阶段,第二个10年是嘉兴市场成长、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必须准确定位。对此,大家群策群力,提出不少好的发展建议,作为嘉兴市场下一步如何发展、向何方发展,应统一认识,对此,我有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嘉兴市场要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必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嘉兴市场不等同于市场经济,也不等同于行业市场体系。嘉兴市场只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为促进行业发展而建立的有其特色的合同定购交易市场,不能包罗万象,如果说企业的市场化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解决大而全、小而全的毛病,就更不能让嘉兴市场成为无所不包的“杂货店”。
2.关于做大做强问题。目前,嘉兴市场交易量仅占全国茧丝交易量的10%,对这个10%也要用科学发展观去分析对待,一是从10年历程看,头10年嘉兴市场是组建、搭架子、试运行阶段,是探索和求生存阶段,能做到10%已实属不易;二是10%的规模是不够的,第二个10年应是嘉兴市场在成熟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的10年,要争取翻番,或者规模更大一点;三是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要科学规划。这几年,对打造“航空母舰”问题本身不是坏事,企业作为奋斗目标,也不是坏事,但是成了风,不管是哪个行业,有吹风的,有追风的就不好了,从收效来看,无论是那个行业,我个人看,虽然有的企业上了几百强,有的排名更靠前了, 但不能说前几名就是“航母”,我国的500强和世界的500强比差距很大。“航母”是有科学内涵的,要有雄厚的实力和稳定的规模市场等等。同时,打造“航母”也要有比较成熟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从近几年一些企业的兴衰演变看,其中一条非常值得注意的教训就是不顾主客观条件,片面追求外延的扩张,摊子铺的过大过快,又无力经营而垮台。因此,嘉兴市场要科学规划首先要在做强上做文章,市场做强了,充实业绩,做大就有了基础,建大厦前要事先设计,建大厦就要首先打好地基。
3.打造“嘉兴市场”这个品牌,除要注意上述两点外,首先要解决好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定位”问题,解决好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的问题,不能无所不包。都是卖菜的,但山东寿光市场和一般的街区农贸市场有着内在本质的不同,都是存款、贷款的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在业务上也各有侧重。国外,对中小企业还有专门的银行来解决资金问题。打品牌,一要有鲜明的特色,二要有先进性,这是可持续发展、做强做大的前提条件,就是今后业务扩充扩大了,也是从自身的特色派生出来的业务。这样的市场才有生命力,才能形成品牌。
4.关于市场管理问题
科学市场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管理层面,二是市场自身管理层面,这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从实践上看,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不论它是实行哪种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对市场是放任不管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政府的职能是什么,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改革,本届政府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要求各级政府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履行好四项职能,做到即不越位、错位,也不能不到位。作为政府管理职能的实现形式,一种是在政府大政方针指导和有关法律规定下以政府执法部门为实施主体,实行日常的监管,主要体现在直接面对千百万消费者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比如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管理,维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市场秩序,反垄断,治理地方封锁等方面的管理;另一种是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宏观的间接管理,以及在应对突发事情,非正常操作引起的有害于行业发展,引起行业振荡,危及国家社会稳定,行业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情况下的政府直接干预行为,比如对疫情、特大自然灾害这一类的突发事件,以及对金融、期货、合同交易等特殊性市场的监管。国家茧丝办对嘉兴市场的管理属于这一类管理,政府主要通过大政方针、法律法规,通过审查市场规章,确保市场自身管理有效,确保市场运行有利于我国茧丝绸行业总体发展,维护绝大多数的企业利益和蚕农利益不受损害。在正常情况下,不实行对市场的直接管理,市场管理主要通过市场自身的章程、制度管理。要实现政府正确实施市场监管职能,市场自觉接受政府监管之间的有机衔接,主要的是市场自身能有效实现自身的日常管理。为此,市场自身也必须做好两个层面的管理,一是市场自身的章程化、制度化、规模化、科学化管理;二是进入市场的会员、驻场企业等经营主体的自律性管理。总之,做好市场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代表行业发展利益,代表最广大蚕农、企业、企业职工的利益,这是实施科学、合理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管理的根本依据和原则。从这点出发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嘉兴市场担负着繁重的管理职责,一是要大胆抓管理,管理是市场的生命线。二是要做好广大会员、驻场企业和交易客户的思想工作,正确理解政府和市场自身的管理,是对他们正当权益、利益和交易自由的最根本的保障。
总之,嘉兴市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过了创业阶段的10年,将走入成熟发展的关键发展阶段,每一个市场管理人员、每一个会员、驻场企业和交易客户,包括我们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嘉兴市场,精心维护、培育嘉兴市场。随着我国茧丝绸业由大国向强国的发展,希望嘉兴市场与行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尽早实现能详实、正确、客观引导国际茧丝绸业发展,主导国际市场行业信息的中国“嘉兴指数”的宏伟目标。
2004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