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2004年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纪要--[ESILK.NET专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5-09 10:22:00

2004年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纪要

受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委托,中国丝绸协会于3月25日-2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2004年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100余名省(市、区)丝绸(进出口)公司、行业协会和重点市县丝绸公司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商务部及部份省茧丝办派员到会指导。在会上,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魏波副处长通报了茧丝绸行业2003年的运行情况、2004年发展预测和政府拟进行的工作;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汤勇就2003年的蚕茧收烘、丝绸出口、茧丝供求情况及对今年茧丝产销形势预测做了大会报告;两位专家和两企业代表围绕会议议题做了专题发言;中国丝绸协会弋辉会长做会议小结,会议由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樊迅主持。与会代表就今年的蚕茧生产、茧丝产销形势、价格走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关于2003年的蚕茧收烘工作
会议认为,尽管2003年上半年茧丝价格低迷、蚕农积极性不高,春茧收购价格低,下半年部分主产区受灾害性气候影响,导致了2003年全国蚕茧产量的较大幅度下降,但各地蚕茧生产和收购部门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工作,加之下半年茧丝价格回升,保持了桑园面积及蚕业基础的相对稳定,蚕茧收购秩序基本平稳。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19个省(市、区)共有桑园面积1,140.6万亩,和2002年相比下降1.13%;发种量1,474.96万张,减少13.83%;产茧量480,435.35吨,减少11.92%;收购量384,347.27吨,减少13.32%;综合均价为669.43元/50公斤,上升24.31%。
(一)保护蚕农利益和蚕桑基础普遍受到重视。针对春季茧丝价格较低、蚕农积极性不高的不利局面,各地大多能够着眼于长远利益,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辅导,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等新技术,增强了蚕农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信心;同时采取保护价收购、优质优价等多种措施,较好地保护了蚕农利益和蚕桑基础。
(二)积极应对灾害性气候对蚕茧生产的不利影响。2003年下半年我国部份蚕茧主产区的气候较为异常,或持续高温干旱,或连续阴雨、洪涝,导致桑病虫暴发,桑叶产量和质量下降,蚕病蔓延,各地通过采取调整养蚕布局、严格消毒防病,强化技术指导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
(三)蚕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3年我国蚕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浙江、江苏等东部蚕区调整内部区域布局的目标逐步实现,广西、四川等西部蚕区的蚕业发展有新突破。
(四)蚕茧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2003年各地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办发[2001]44号文件精神,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纷纷组织成立了行业(蚕茧、蚕业)协会,加强行业协调和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宏观调控为手段的行业良性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五)关于茧丝价格剧烈震荡的原因
2003年我国的茧丝价格跌宕起伏、剧烈震荡,其变化之快、幅度之大为近年少有。1-7月茧丝价格弱势超跌下滑,干茧和生丝(3A 20/22D,下同)的价格一度分别跌破3万元/吨和11万元/吨;8月开始超常上窜,到10月干茧和生丝价格分别上跳至5.5-6万元/吨和17.3-18.5万元/吨,分别上涨约80%和50%(9月份分别上涨40%和35%);11月干茧和生丝价格频繁波动,最高和最低价的波幅达20%以上,分别回落到5万元/吨和15.2-15.5万元/吨;12月干茧和生丝价格逐步走稳并略有回升。
会议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上半年茧丝产销形势仍是供大于求。2002年过剩和正常接转到去年上半年的茧丝数量较大,加之部份地区发生的非典疫情,国内市场交易不活跃,出口订单减少,导致2003年上半年茧丝供大于求,茧丝价格在2001年、2002年持续下跌的基础上弱势超跌下滑。据匡算,2003年上半年我国蚕丝(包括长短纤维,下同)的供应量约为4.79万吨,内外销的用丝量在4.41万吨左右,产销相抵约过剩4000吨。
2.春茧减产、夏秋茧大幅度减产预期、非典疫情解除、出口短期内大幅度增加及人为炒作等众多因素导致了下半年国内茧丝价格的快速上涨。由于春茧的收购价格较低,加上浙江、江苏等主产区气候较为异常(或持续高温干旱,或连续阴雨、洪涝),导致夏秋蚕的饲养量大幅度下降,预期夏秋季的蚕茧产量尤其是优质蚕茧的产量将大幅度减少;非典疫情解除后,国内市场交易逐渐活跃,丝绸生产企业加快了生产进度,大量购进原料;世界经济增长加快,丝绸出口快速回升、大幅度增长;其它农产品价格的急剧攀升,为茧丝价格的上涨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国内茧丝价格在8-10月的快速飙升。
3.产销形势逐渐明朗,茧丝价格逐步回归、趋于合理。随着夏秋季蚕茧生产的结束,2003年的茧丝产销形势逐渐明朗。虽然全年的蚕茧产量下降,丝绸出口和内销增加,但蚕茧产量的下降幅度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都低于人们预期,茧丝价格回落就成为必然。
4.夏秋季蚕茧收购价格过高,加速了茧丝价格的震荡。受8-10月茧丝价格快速飙升的影响,部份地区对后期茧丝价格的走势过于乐观,导致秋茧的收购价格过高。茧丝价格回落后,收购部门不愿亏损出售干茧,缫丝企业也不愿亏损维持生产,供需双方僵持、多空双方较量,茧丝价格震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供求关系取代生产成本成为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茧丝价格经过震荡,最终将根据供求关系而趋于合理。
大家认为,随着丝绸行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期间性影响茧丝价格的因素增多,茧丝价格的波动甚至剧烈波动可能会更加频繁。
二、关于2004年茧丝产销形势和蚕茧收烘工作
经过与会者的座谈、研讨,对今年茧丝绸业的走势形成了倾向性的看法,同时,对做好今年的蚕茧收烘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2003年的茧丝供求基本平衡。2003年我国的桑蚕茧产量为48.04万吨,和2002年相比下降11.92%;丝绸全商品(真丝产品)出口25.06亿美元,同比增加9.97%。据匡算,2003年我国的茧丝供应量为9.73万吨,需求量为9.47万吨,产销基本平衡。除正常接转外过剩到今年的茧丝量不多。
(二)今年的蚕茧产量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1.蚕农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2003年夏秋蚕茧收购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比2002年同期提高50.78%),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今年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各地的桑园管理情况普遍较好,春蚕的饲养量将会增加。从目前的情况估计,春茧的收购价格将比2003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蚕农的积极性在夏秋季将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增加饲养量。
2.蚕桑基础保持情况较好。2003年春茧收购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并没有导致大面积的毁桑。全国的桑园面积略有下降,主要是浙江城镇建设和山东土地调整及部份地区的蚕业结构或区域调整,广西、陕西、云南等新兴蚕区的桑园面积还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受中央今年1号文件的鼓舞,在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等优惠政策的驱动下,各地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今年的桑园面积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新增桑园今年将会部份投产。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调整,各地逐步淘汰了零星、分散和粗放的蚕茧生产方式,蚕桑生产已逐步集中在优势产区,产业化程度有较大提高;随着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蚕茧收购部门与蚕农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也更加合理,加上新技术、新品种的大力推广,蚕茧生产增产潜力较大。
(三)今年的丝绸出口将会基本稳定
1.产业稳中有升,从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环境看,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对茧丝绸行业的发展也是有利条件多。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1%,世界贸易量增长速度将由2003年的2.9%上升到5.5%。2004年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将有利于我国丝绸出口的增加。
2.出口基数较大将制约今年丝绸出口增长的幅度。国际丝绸市场的需求量一直相对稳定,我国丝绸出口近几年的逐步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他丝绸生产国的产量减少。随着我国丝绸出口基数的不断提高,继续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3.价格上升将影响丝绸出口数量的增加。近年来,我国丝绸的出口价格持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出口数量的增长。随着出口价格逐渐回升,出口数量的增加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加之国内茧丝价格的剧烈震荡,也会增加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观望心态加剧。
会议认为,如果今年的蚕茧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10%,丝绸出口维持去年出口的水平,今年的茧丝产销将基本平衡略为偏紧,茧丝价格将趋于合理。因影响今年茧丝产销形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建议各地密切关注主产区蚕茧生产期间的气候、印度的蚕茧生产和对我国茧丝的需求量以及可能出现的贸易障碍等众多因素的变化情况。
(四)今年的蚕茧生产和收烘工作面临一个度的把握问题,为此,建议各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蚕茧的收烘工作:
1.继续贯彻“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蚕桑生产方针,防止新一轮的盲目发展。由于去年夏秋茧的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部份地区尤其是蚕桑生产新区出现了一些盲目扩大桑园面积的苗头。建议各区结合蚕业结构和区划调整,加强技术指导和扶持,引导蚕农提高单产、提高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防止出现新一轮的盲目扩桑。
2.合理制定蚕茧收购价格,严格按质论价。由于去年上半年的茧丝价格低迷和下半年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手摸目测在部份地区的蚕茧收购工作中重新抬头,极不利于蚕茧质量的提高。建议各地综合考虑茧丝产销形势、蚕农的生产成本及其它农产品的价格,做好毗邻地区间价格的协调工作,准确把握目前的市场行情,合理制定今年的蚕茧收购价格(特别是春茧价格),认真执行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价格政策,引导蚕农提高蚕茧质量,避免蚕茧生产的大起大落。
3.大力实施科技兴蚕,提高蚕茧质量。建议各地继续抓好小蚕共育、统防统消、大蚕省力化、优良蔟具使用等关键技术的落实,强化技术指导,改善服务质量, 帮助蚕农提高单产、质量 。
4.认真抓好蚕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继续推进蚕业产业化进程。蚕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要着力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蚕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零星分散向适度规模、集约化方向转变;要按照最适生态和比较效益原则,实现蚕业生产由一般区域向优势蚕区的转移。
5.重视基础统计工作。行业统计工作是正确分析我国茧丝绸市场行情的基础工作,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茧丝绸行业统计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使目前的行业统计工作相当困难。为了准确掌握全行业的基础统计数据,正确分析茧丝产销形势,为全行业企业经营和各级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希望各地积极支持行业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统计渠道。
6.正确认识和开拓国内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发展,要发展关健要有市场,茧丝绸行业主要靠国外市场,但国内市场也是一个潜力比较大的市场,城镇3亿多人,农村市场更大;关健要有适合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领域的产品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才能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才能使茧丝绸业得到更大的发展;总的讲两个市场都要抓,但今后重点应抓国内市场。
拓展市场最主要的是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这个目标,关健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只有核心竞争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才能使我们这个丝绸原料大国真正成为丝绸强国。
与此同时,要加大宣传,要重塑丝绸形象,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宣传丝绸的优越性,“包装”丝绸,这需要企业、中介组织和国家来共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