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国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三)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4-29 09:21:00
(三)出口贸易继续增长,出口单价大幅回升,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述出口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真丝产品的出口金额实现了28%以上的较快增长,各大类产品的出口数量与金额呈现出不同特征,出口单价与出口结构发生了对行业较为有利的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
1、蚕丝等原料性产品显示为量减价增的特点。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主要蚕丝类产品的出口数量如桑蚕丝、捻线丝和柞蚕丝等都有10%以上的下降幅度,虽然绢纺丝有36%以上的增长幅度,但仍然弥补不了其它主要丝类产品的减量,全年总的丝类出口量比2003年少出口了686吨。从出口金额看,除了柞蚕丝因出口数量下降较多造成其出口金额同比也有较大幅度下降外,其它主要丝类产品的出口金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绢纺丝的出口金额增幅高达56%以上,是主要丝绸产品中增幅最大的产品,因此,总的出口金额并未因出口数量的减少而下降,反而实现了14%以上的增长。从出口单价看,各主要丝类产品的出口单价同比都实现了12%以上的增幅,尤其是桑蚕丝的出口单价增幅高达25%以上,是主要丝绸产品中出口单价增幅最高的产品。此外,丝类产品的综合均价同比增长17.33%,远高于绸缎和丝绸服装的增长幅度,由此也表明,经过各方努力,我国丝类产品的出口单价连续多年的不正常下跌已得到有效遏止,丝类产品的出口价格在2003年下半年开始止跌回升后,2004年继续稳步反弹,但就目前的价格而言,与国际市场同等质量的产品相比,我们的价格仍显偏低。
各主要丝类产品的出口比重依次为:桑蚕丝出口10531吨,占蚕丝类出口产品的38.22%,绢纺丝出口9664吨,占蚕丝类出口产品的35.07%,捻线丝出口3462吨,占蚕丝类出口产品的12.56%,用于绢纺原料的废丝出口2435吨,占蚕丝类出口产品的8.84%。
我国蚕丝类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有印度、欧洲、日本、韩国和香港。印度已成为我国丝类商品第一大市场。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对印度出口丝类商品11392吨(占我国丝类出口总量的41.5%)、出口金额1.96亿美元(占我国丝类出口总额的41%)。我国出口欧洲市场主要是意大利和德国,2004年对这两个国家出口丝类商品合计为4651吨(占我国丝类出口总量的17%)、出口金额0.8亿美元(占我国丝类出口总额的17%)。日本是我国丝类商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我国对日本出口丝类商品2797吨(占我国丝类出口总量的10%)、出口金额0.58亿美元(占我国丝类出口总额的12%)。此外,对韩国出口了1580吨(占5.73%)、出口金额3070万美元(占6.4%),对香港出口了1299吨(占4.72%)、出口金额3289万美元(占6.86%)。主要市场中香港的平均单价最高,达25.33美元/千克,对印度的平均单价较低,约为17.19美元/千克。主要市场中除对香港、印度出口数量分别有所增长外,其他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日本和德国的数量降幅较大,其下降幅度都超过了30%。其中对印度出口的绢纺丝为3531.7吨,金额为5294.64万美元,平均单价为14.99美元/千克。由于对印度出口的绢纺丝中90%以上是紬丝,而紬丝的平均单价较低,仅为14.37美元/千克,从而拉低了对印度蚕丝类出口整体平均单价。而对香港出口的蚕丝类产品中96%以上是高等级的绢丝和其它供零售用的高级纱线,因而在蚕丝类出口的主要市场中以香港的平均出口单价最高。
2、真丝绸缎产品的出口继续大幅增长,呈现出量增价增的良好格局。
从表2 的统计数据看,真丝绸缎(包括坯绸和印染绸)的出口数量同比增长了29.19%,出口金额同比增长高达42.82%,无论是出口数量还是出口金额的增长幅度都居各真丝大类产品之首,平均出口单价同比也上升了10.54%。由此表明,绸缎出口在2003年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呈现出量增价增的良好态势。
分品种出口情况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是坯绸与印染绸的出口实现了同步增长;二是坯绸的出口量所占比重仍高达81.51%,印染绸的比重只有17.95%,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印染绸的出口数量、金额以及出口单价的增长幅度均大于坯绸的增长幅度,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说明我们整个行业都在致力于多出口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坯绸的出口:
坯绸出口增幅较大,尤其是对印度的出口数量继续大幅增长,但平均单价依然偏低。
坯绸出口主要市场依次为:印度、韩国、意大利、香港、日本(详见表4)。对主要市场增幅最大的是印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51.92%,出口金额增长幅度高达85.98%,同时,印度已成为我国坯绸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其出口数量所占份额高达45.15%。除香港有所下降以及日本的数量有所下降外,对其它主要市场无论是出口数量还是出口金额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平均单价最高的为香港,达2.88美元/米,最低为印度,虽然同比增幅较大,但平均单价仅为1.66美元/米,大大低于整体水平。
表4、 坯绸出口主要市场情况表
市场 出口数量(万米) 同比(%) 份额(%) 出口金额(万美元) 同比(%) 份额(%) 出口单价(美元/米) 同比(%)
印度 9287 51.92 45.15 15408.68 85.98 37.10 1.66 22.42
韩国 2570 15.15 12.49 6240.89 25.12 15.03 2.43 8.66
意大利 2310 44.35 11.23 5926.16 49.66 14.27 2.57 3.68
香港 1566 -6.48 7.61 4515.49 -5.38 10.87 2.88 1.18
日本 1541 -3.28 7.49 2892.59 7.12 6.96 1.88 10.75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统计数整理
坯绸出口数量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依次是: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4209.6万米)、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1520.5万米)、山东正信纺织有限公司(1407.7万米)、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386.4万米)、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1198.6万米)
坯绸出口金额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依次是: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7440.83万美元)、山东正信纺织有限公司(3288.26万美元)、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218.15万美元)、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3030.12万美元)、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2519.85万美元)
(2)印染绸的出口:
印染绸出口增幅无论是数量、金额还是平均出口单价都大于坯绸的增幅。
印染绸出口主要市场依次为:香港、美国、韩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印度、法国、意大利(详见表5)。对主要市场增幅较大的是印度和法国,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都实现了成倍的增长,对其它主要市场的出口金额也都有30%以上的较大增幅。平均出口单价最高的为意大利,达5.95美元/米,最低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平均单价仅为1.92美元/米,只相当于坯绸的价格,大大低于整体水平。
表5、 真丝印染绸出口(按金额排序)主要市场情况表
市场 出口数量(万米) 同比(%) 份额(%) 出口金额(万美元) 同比(%) 份额(%) 出口单价(美元/米) 同比(%)
香港 1547.8 25.05 34.17 5916.24 31.47 35.32 3.82 5.13
美国 634.2 53.94 14.00 3047.06 55.42 18.19 4.80 0.96
韩国 262.1 70.17 5.79 1048.38 55.19 6.26 4.00 -8.8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545.1 14.58 12.04 1047.48 47.63 6.25 1.92 28.85
印度 227.1 107.04 5.01 857.47 219.01 5.12 3.78 54.08
法国 218.1 113.19 4.82 824.83 120.60 4.92 3.78 3.48
意大利 107.3 23.28 2.37 638.38 35.86 3.81 5.95 10.20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统计数整理
印染绸出口金额排名居前的企业依次是:广东省中山丝绸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957.48万美元)、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89.86万美元)、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800.86万美元)、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716.66万美元)、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665.47万美元)、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93.00万美元)、 深圳兴泰股份有限公司(550.31万美元)、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450.61万美元)。
3、丝绸服装及制成品的出口继续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势头,并同样表现为量增价增的好形势。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丝绸服装及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幅度稍低于绸缎的增幅但远高于蚕丝类的增幅。其中:丝绸服装的出口金额占82.25%,真丝领带等制成品占17.75%。丝绸服装中梭织服装占56.59%,针织服装占43.41%。
丝绸服装出口市场按出口金额排名依次为:美国、日本、香港、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详见表6)。其中美国市场所占份额高达61.56%,继续遥居旁首;主要市场中,出口数量除日本市场有所下降外,其他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出口金额的增幅都在20%以上,其中对英国增幅最大,达63.02%;平均出口单价最高的为日本,达13.43美元/件套,香港市场平均单价最低,仅为5.97美元/套,除香港市场的出口单价有所下降外,其它市场的出口单价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表6、 真丝服装出口(按金额排序)主要市场情况表
市场 出口数量(万件套) 同比(%) 份额(%) 出口金额(万美元) 同比(%) 份额(%) 出口单价(美元/件套) 同比(%)
美国 11874.4 16.32 58.56 110136.87 23.53 61.56 9.28 6.20
日本 1318.2 -4.51 6.50 17703.92 20.73 9.90 13.43 26.43
香港 2765.7 31.59 13.64 16520.82 24.97 9.23 5.97 -5.03
德国 605.9 34.64 2.99 6442.14 51.89 3.60 10.63 12.81
英国 534.1 46.99 2.63 5506.55 63.02 3.08 10.31 10.91
意大利 444.7 3.93 2.19 5491.34 25.17 3.07 12.35 20.44
法国 417.1 29.14 2.06 3833.88 38.04 2.14 9.19 6.89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统计数整理
丝绸服装出口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企业依次为: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470.45万美元)、浙江达利凯地丝绸有限公司(4970.36万美元)、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4739.1万美元)、浙江嘉欣丝绸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3896.47万美元)、浙江桐庐富春江织造有限公司(2891.35万美元) 、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703.16万美元) 、杭州市丝绸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2567.82万美元) 、珠海神洲贸易有限公司(2200.17万美元) 、深圳华丝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182.27万美元)、无锡明丽雅针织时装有限公司 (2063.78万美元)。
其中:
梭织服装出口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企业依次为: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163.10万美元)、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3501.13万美元)、浙江达利凯地丝绸有限公司(2892.40万美元)、深圳华丝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168.32万美元)、杭州市丝绸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2138.31万美元) 、浙江嘉欣丝绸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2105.26万美元)、珠海神洲贸易有限公司(2085.10万美元) 。
针织服装出口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企业依次为:浙江桐庐富春江织造有限公司(2891.35万美元) 、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307.35万美元)、浙江达利凯地丝绸有限公司(2077.96万美元)、无锡明丽雅针织时装有限公司 (2063.73万美元) 。
4、丝绸产品出口结构继续得到优化。
从真丝产品出口构成看,蚕丝等原料性商品的出口数量略有下降,而绸缎、特别是真丝印染绸、丝绸服装及制成品等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原料性产品特别是桑蚕丝等长丝产品出口量的减少,而绢纺丝等短丝产品的增加,不仅反映了我国丝类产品出口中的长、短丝类间的情况变化,更反映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我国丝绸加工技术的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在相应地提高。根据表2中的统计数可以计算出各大类真丝产品的出口金额所占比重(详见图1)。其中茧丝原料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18%到2003年的16%,又进一步下降到14.77%,由此表明,附加值较高的绸缎及丝绸服装等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继续保持了较大的优势,丝绸商品出口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丝绸出口总体继续朝向好的方面发展。
5、丝绸贸易继续呈现出较大的顺差优势。
丝绸业是我国比较有特色的传统产业,又是一个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的具有较大贸易顺差的产业。2004年真丝产品出口32.45亿美元,进口1.74亿美元,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0.71亿美元;化纤长丝织物出口44.19亿美元,进口21.77亿美元,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2.42亿美元;化纤长丝服装出口69.24亿美元,进口1.25亿美元,全年实现贸易顺差67.99亿美元。三项合计实现贸易顺差121.12亿美元。
综上所述,2004年茧丝绸业经济运行情况非常良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上述所说的一些客观因素之外,是与业内各方的主观努力分不开的,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对2004年蚕茧生产收烘工作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央1号文件以及《商务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04年全国桑蚕种、茧、丝生产指导性计划》、《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关于做好2004年蚕茧收购价格和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2004年秋茧生产收购工作的通知》精神、国家组织业内各方力量积极应对印度对我国的生丝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并最终达成协议,尽可能消除了其对我丝绸产品出口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国家在春、秋蚕茧收购期间采取的价格调控措施,对保护蚕农利益、稳定蚕茧生产、提升丝绸产品的内外销价格、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未完待续)作者:廖梦虎
信息来源: 中国丝绸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