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国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一)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4-21 10:16:00
2004年我国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一)
作者:廖梦虎
2004年,我国茧丝绸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通过茧丝绸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丝绸消费,加快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使全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在2003年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2004年继续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蚕丝价格已摆脱2003年大幅波动的阴影,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各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茧丝绸行业在经过艰难的企业改组改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全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迹象已经显现。
2004年经济运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一)蚕桑生产:
2004年全国桑园面积为1172万亩,同比增加0.33%;发种量为1531万张,同比增加4.05%;蚕茧产量54.71万吨,同比增加9.18%;蚕茧综合均价为796元/担,同比增加129.42元/担,增幅19.41%。
全国的桑园面积总体讲变化不大,但各地情况不一,有增有减,其中减少较多的地区主要是新疆减少18.26万亩、山东减少10万亩、江苏减少8.5万亩、山西减少2万亩,而增幅较大的主要是广西增加22万亩(增幅为20.37%)以及云南增加12.3万亩(增幅为24.6%),其它省市为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广西的桑园面积从2001年开始大幅增加40万亩达到65万亩的基础上,2002年增加20万亩达到85万亩,2003年增加23万亩达到108万亩,2004年又进一步增加了22万亩达到130万亩,到目前为止已是连续四年每年以超过20万亩的速度高速增长,这是历史上少见的蚕桑大发展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广西区政府的重视,二是全国蚕桑生产正处于东桑西移的大调整格局中,位于西部的广西非常自然地利用了这一蚕桑发展趋势,三是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适宜于种桑养蚕的地理环境。蚕茧产量增幅较大的是广西增加11000吨(增幅为13.1%)、四川增加10205吨(增幅为14.12%)、江苏增加7000吨(增幅为6.67%)、浙江增加6906吨(增幅为10%)、云南增加5518吨(增幅为42.51%)、安徽增加3006吨(增幅为12.48%)、广东增加1900吨(增幅为7.57%);蚕茧减产幅度较大的仍然是山东省,山东在连续两年减产的基础上又继续减少了3920吨,下降幅度为10.18%,其它省市有增有减幅度都不是很大。蚕桑生产涉及到2000万农户,其中年产蚕茧在2万吨以上的省市依次为江苏11.2万吨、广西9.5万吨、四川8.25万吨、浙江7.6万吨、山东3.4万吨、安徽2.71万吨、广东2.7万吨、重庆2.38万吨。
(二)工业生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规模以上丝绸工业企业为2480家(注:统计中包括了化纤长丝织造企业但不包括丝绸梭织服装制造企业,下同),其中缫丝加工企业557家、绢纺和丝织加工企业1250家、丝绸印染精加工企业232家、丝制品制造企业146家、丝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企业295家。全年丝产量为10.04万吨,同比增长8.84%;丝织品(包括化纤绸)产量为81.53亿米,同比增长17.03%。完成工业总产值1385.35亿元,同比增长26.92%;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356.56亿元,同比增长26.98%;产品销售税完成6.33亿元,同比增长15.88%;实现利润41.53亿元,同比增长11.74%。统计中亏损企业数为433个,亏损面为17.46%,同比增加1.3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6.8亿元,同比增亏39.61%。
统计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为141个,同比减少51个企业;亏损企业数为58个,同比减少21个,亏损面仍为41%左右;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2.97亿元,同比增亏68.53%;产品销售收入完成78.15亿元,同比减少0.91%,利润总额为亏损1.0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2.5%,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全年丝绸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
表1、 2004年全国丝绸工业(不含梭织丝绸服装)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丝产量增幅较大的省市依次为云南产丝529吨、同比增长57.91%,江西产丝947吨、同比增长39.28%,广西产丝2995吨、同比增长35.01%,河南产丝950吨、同比增长29.06%,重庆产丝5148吨、同比增长24.83%,丝的主产省江苏、浙江、安徽等也有10%左右的增幅,在大多数省市都有不同程度增长的情况下,作为主产省的山东却反而下降了1.1%。
全年产丝量达到2000吨以上的省市依次为浙江37153吨、江苏20913吨、四川15864吨、山东7340吨、重庆5148吨、安徽3247吨、广西2995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全国虽然有21个省市生产蚕丝,但产丝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7个省市,这7个省市的产丝量合计为92660吨,占全国丝产量的92.3%,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浙江、江苏和四川,这三个省的丝产量合起来达到了73930吨,占全国丝产量的73.7%。
(三)出口贸易:
据海关统计,2004年真丝产品出口3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化纤绸缎出口56.95亿米,同比增长34.09%,出口金额44.19亿美元,同比增长38.41%;化纤长丝服装及制成品出口34.39亿件(套),同比增长6.45%,出口金额69.24亿美元,同比增长9.41%。三项合计为158.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91%。如果按以往惯例不计化纤长丝服装及制品,则丝绸(含化纤绸缎)商品出口为76.64亿美元,同比增长34.12%。其中真丝产品分大类出口情况详见表2。
表2、 真丝产品分类出口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统计数整理
(四)进口贸易:
据海关统计,2004年真丝产品进口1.74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蚕丝类商品进口10727吨、同比增长100.5%,进口金额0.2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14%,所进口的蚕丝类品种主要是用于绢纺原料的废丝,共进口了8691吨,占蚕丝类进口商品的81%;真丝绸缎进口0.41亿米、进口金额1.17亿美元,平均单价2.84美元/米;真丝服装及制品进口195万件(套)、进口金额0.327亿美元,平均单价16.73美元/件(套),其中真丝服装进口87.61万件(套)、进口金额0.26亿美元,平均单价29.71美元/件(套)。
化纤绸缎进口23.29亿米、同比下降4.9%,进口金额21.7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化纤长丝服装及制品进口0.559亿件(套)、进口金额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平均单价2.24美元/件(套)。 (未完待续)
信息来源: 中国丝绸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