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使能人重返蚕桑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1-10 10:23:00
提起经济发达地区的蚕桑,人们总会联想起“夕阳产业”,能人远离而去,青壮年纷纷“跳槽”,仅剩“3860”部队守护着最后的阵地。然而,最近在梅堰镇农民蚕茧合作社表彰奖励大会上,看到的却是能人重新聚集,使人感触不已。
庙头村11组63岁农民王法法是个园艺高手,经营18亩桔园,精工细雕年年盛产,品质极佳,一年收入2万多元,加上老伴羊毛衫加工,老俩口年净收入3万元,算得上是个殷实之家了。今年参加蚕茧合作社,重新拾盏起2亩地桑园,果园、桑园“双管齐下”。他借疏浚河道之便将河泥铺满桑园,二期养5张种,按照社里技术培训严格蚕室蚕具消毒;首次采用方格簇,就研究出一套提高入孔率的办法,合作社在他家里召开了现场推广会。结果是5张种收获蚕茧201.7公斤,年平均张产茧量高达40.3公斤,售茧收入3280元,还得到合作社经营返利549元,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高产示范户。
三官桥村30组32岁青年农民钮月康,管道技术高超,是自来水厂收入最高的工人,年工资1.6万元,加上业余创收,完全可以“以技谋生”,广开财路。参加合作社以后,决定在4.5亩桑园里再做文章。他利用剩余粮食养猪,施足厩肥解决了近几年的缺肥问题;采用新农药治虫,使整片桑园无一虫疤;还研究出克无踪混拼草苷磷除草,效果特好。为了支持妻子切片厂上班再业余羊毛衫厂绣花增加收入,今年4.5亩桑园二期养蚕12张,由他一人操作。为了解决劳力问题,采用社里指导的全年条桑育形式,全年收获蚕茧471.5公斤,年平均张产39.3公斤,获得茧款8741元和合作社返利975元,还荣获合作社科技一等奖得到1300元的嘉奖。今年,这对青年夫妇家庭收入达到4万元,比务工单打一的收入多得多。经过一年的实践,更加坚定了他“农工结合,蚕桑增收”这条路子,今冬又扩栽新桑1.8亩。
梅堰镇农民蚕茧合作社表彰的60户社员,是个能人重新聚集的群体。他们在蚕业上重新施展才能,创造新的业绩,给人们以深刻启示。
1、体制得体是十分重要的产业环境。蚕区农民对蚕桑的期望值,并不在于收益要有多高,而是在于稳定产业的安全感。1995~1996年蚕桑遭受第一次产业打击时,吴江市政府采取协调贸工农利益举措,就使吴江成了全省桑园面积稳定得最好的地方,稳定率大大超过了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县市。然而,当2001~2002年遭受产业第二次打击时,吴江蚕茧收购体制大变,以丝厂为主的收购,形成非投入盈利主体格局与民争利,造成了吴江蚕业元气大伤,较大幅度下滑,经验和教训都是深刻的,成就和代价都达到了显著的程度。
2、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注重蚕茧销售的可信度。九十年代,蚕区农民信赖政府协调的这棵大树,尽管吴江的板块式区域经济跑步发展,就业门路广阔;尽管当时政府协调加价的幅度并不显眼,而蚕茧销售的可信度就占了理性选择的优势,使桑园大局稳定。21世纪之初,收购体制变化,尽管与其它市县比较的茧价降幅也不显眼,却使农民对蚕茧销售的可信度直落低谷,造成了桑园大局失稳。这中,唯梅堰农民蚕茧合作社春意盎然,农民联合起来打破与民争利的垄断收购体制,制订章程,建立管理组织,将蚕茧经营利益全部返回产业投入主体农民。尽管分利还不显眼,农民却十分珍惜,重新唤起了农民经营蚕业的希望,又出现了能力聚集科学管桑养蚕的新气象。这个三重变化,仅在对农关系上的差距,只是农民对蚕茧流通体制“信赖”与“不信赖”的一字之差,出现了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3、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亟待与国际接轨。世界现代农业普遍采用的农民联合契约式农产农销体制,为实践证明是充满活力的。苏州农民达到高水平小康之时,人均收入才1000美元,还远未达到日本蚕业衰退时的经济阀值,现时的蚕茧流通体制使蚕业提前衰退。然而,就在体制与国际接轨的农民蚕茧合作社里,从上述两户农民家庭收入看,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却蚕业活力依然。从中来看,关键在于蚕茧流通体制与国际接轨的改革,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经营具有兼业经济的这个特征,也会出现能人重返蚕桑的趋势,蚕桑有可能再有声有色几十年。在经济次发达、欠发达地区,十分重要的举措也在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与国际接轨,这不仅在于把握了产业发展提高的活力基础,也避免重蹈经济发达地区蚕桑的覆辙,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是我国蚕业经济改革展示的巨大潜力所在。
(来源:<<苏州农业网>> 作者:雪勤、辛为)
庙头村11组63岁农民王法法是个园艺高手,经营18亩桔园,精工细雕年年盛产,品质极佳,一年收入2万多元,加上老伴羊毛衫加工,老俩口年净收入3万元,算得上是个殷实之家了。今年参加蚕茧合作社,重新拾盏起2亩地桑园,果园、桑园“双管齐下”。他借疏浚河道之便将河泥铺满桑园,二期养5张种,按照社里技术培训严格蚕室蚕具消毒;首次采用方格簇,就研究出一套提高入孔率的办法,合作社在他家里召开了现场推广会。结果是5张种收获蚕茧201.7公斤,年平均张产茧量高达40.3公斤,售茧收入3280元,还得到合作社经营返利549元,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高产示范户。
三官桥村30组32岁青年农民钮月康,管道技术高超,是自来水厂收入最高的工人,年工资1.6万元,加上业余创收,完全可以“以技谋生”,广开财路。参加合作社以后,决定在4.5亩桑园里再做文章。他利用剩余粮食养猪,施足厩肥解决了近几年的缺肥问题;采用新农药治虫,使整片桑园无一虫疤;还研究出克无踪混拼草苷磷除草,效果特好。为了支持妻子切片厂上班再业余羊毛衫厂绣花增加收入,今年4.5亩桑园二期养蚕12张,由他一人操作。为了解决劳力问题,采用社里指导的全年条桑育形式,全年收获蚕茧471.5公斤,年平均张产39.3公斤,获得茧款8741元和合作社返利975元,还荣获合作社科技一等奖得到1300元的嘉奖。今年,这对青年夫妇家庭收入达到4万元,比务工单打一的收入多得多。经过一年的实践,更加坚定了他“农工结合,蚕桑增收”这条路子,今冬又扩栽新桑1.8亩。
梅堰镇农民蚕茧合作社表彰的60户社员,是个能人重新聚集的群体。他们在蚕业上重新施展才能,创造新的业绩,给人们以深刻启示。
1、体制得体是十分重要的产业环境。蚕区农民对蚕桑的期望值,并不在于收益要有多高,而是在于稳定产业的安全感。1995~1996年蚕桑遭受第一次产业打击时,吴江市政府采取协调贸工农利益举措,就使吴江成了全省桑园面积稳定得最好的地方,稳定率大大超过了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县市。然而,当2001~2002年遭受产业第二次打击时,吴江蚕茧收购体制大变,以丝厂为主的收购,形成非投入盈利主体格局与民争利,造成了吴江蚕业元气大伤,较大幅度下滑,经验和教训都是深刻的,成就和代价都达到了显著的程度。
2、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注重蚕茧销售的可信度。九十年代,蚕区农民信赖政府协调的这棵大树,尽管吴江的板块式区域经济跑步发展,就业门路广阔;尽管当时政府协调加价的幅度并不显眼,而蚕茧销售的可信度就占了理性选择的优势,使桑园大局稳定。21世纪之初,收购体制变化,尽管与其它市县比较的茧价降幅也不显眼,却使农民对蚕茧销售的可信度直落低谷,造成了桑园大局失稳。这中,唯梅堰农民蚕茧合作社春意盎然,农民联合起来打破与民争利的垄断收购体制,制订章程,建立管理组织,将蚕茧经营利益全部返回产业投入主体农民。尽管分利还不显眼,农民却十分珍惜,重新唤起了农民经营蚕业的希望,又出现了能力聚集科学管桑养蚕的新气象。这个三重变化,仅在对农关系上的差距,只是农民对蚕茧流通体制“信赖”与“不信赖”的一字之差,出现了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3、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亟待与国际接轨。世界现代农业普遍采用的农民联合契约式农产农销体制,为实践证明是充满活力的。苏州农民达到高水平小康之时,人均收入才1000美元,还远未达到日本蚕业衰退时的经济阀值,现时的蚕茧流通体制使蚕业提前衰退。然而,就在体制与国际接轨的农民蚕茧合作社里,从上述两户农民家庭收入看,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却蚕业活力依然。从中来看,关键在于蚕茧流通体制与国际接轨的改革,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经营具有兼业经济的这个特征,也会出现能人重返蚕桑的趋势,蚕桑有可能再有声有色几十年。在经济次发达、欠发达地区,十分重要的举措也在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与国际接轨,这不仅在于把握了产业发展提高的活力基础,也避免重蹈经济发达地区蚕桑的覆辙,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是我国蚕业经济改革展示的巨大潜力所在。
(来源:<<苏州农业网>> 作者:雪勤、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