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春茧收烘工作总结座谈会纪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9-08 09:13:00
由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办、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承办的2005年全国春茧收烘工作总结座谈会,于8月30日—9月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全国14个蚕茧主产省(区、市)茧丝办、协会、公司的9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纪要如下:
一、会议情况
国家茧丝办王北鹰副主任、魏波处长,国家农业部种植业司封槐松调研员,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汤咏副总经理,中国丝绸协会行业发展办公室廖梦虎主任出席了此次会议并讲话。大会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总裁办尹刚主任主持。汤咏副总经理对春茧生产收烘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今年的茧丝产销形势和丝绸出口市场情况,提出做好秋茧生产收烘工作的建议。封槐松调研员对春茧生产的总体情况、特点以及行业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廖梦虎主任着重从工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了全国丝绸行业经济运行形势。魏波处长通报了三部委针对秋茧收烘拟下发的工作文件精神。王北鹰副主任就当前如何看待茧丝产销形势以及要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作了重要讲话。
各地代表积极地讨论了春茧收烘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秋茧的生产形势、全年的茧丝产销形势及茧丝价格走势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做好今年秋茧收烘工作提出了建议。
会议总结时,汤咏副总经理呼吁茧丝行业要加强管理,用好政策;王北鹰副主任针对讨论中代表们提出的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二、今年春茧收烘工作的基本特点及下半年产销形势
会议认为,今年春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国春茧产量稳步上升,蚕茧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收购价格提高较快,蚕农实现增收,蚕茧生产得到适度发展,收购秩序基本良好,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对19个主产省、区、市的初步统计,今年春季桑园面积为1114.5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15%;发种量为681.00万张,同比增加7.12%;蚕茧产量为26.11万吨,同比增加11.35%;蚕茧收购综合均价为846.68元/50公斤,同比提高9.77%。上半年茧丝产销的总体情况为:出口继续增长,内销有所增加,据测算,上半年内外销用丝量在5.7万吨左右,全国丝产量为5.81万吨,供丝量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但今年春茧收购价格升幅大,以及上半年丝绸商品出口量增加幅度较大,和嘉兴市场存在人为的炒作因素,导致茧丝价格走高,但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全国茧丝供需基本平衡,茧丝价格继续走高的市场根据不足。特别是如价格呈现非理性的高位运行,会抑制消费,影响市场稳定,目前已有一些丝绸企业出现亏损,应引起关注和警惕。
会议分析,今年下半年丝绸出口数量将有一定增加,但增幅不会太大。茧丝供应量将比上半年有所增加,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应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影响茧丝生产和消费的不确定因素仍存在,如印度对我国出口绸缎反倾销、人民币升值等等,可能会影响出口。为此各地要认清形势、理性分析,防止茧丝价格上涨过高影响秋茧收购价格和收购秩序。同时,各地对于今年下半年的蚕桑生产要做适当安排,不要背离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否则会造成茧丝供大于求。在桑蚕生产过程中,还应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普及蚕业科学技术,推广种桑养蚕模式化管理,依靠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帮助蚕农解决实际问题。
三、对今后工作的意见
(一)继续积极推广深化贸工农一体化改革。实践证明,“贸工农一体化”的体制使农民和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提高农民收入,稳定蚕茧收购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根本上维护了农民利益。全行业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使这一体制内部机制更加紧密,使“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和农民得实惠的原则得到保证。通过政策和舆论导向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
(二)继续坚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严格鲜茧收购单位资质,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对 “二证”的管理要坚决坚持。同时,也要提高依法施政的科学性,使好的政策落到实处,使行业运行在依法行政、依法经营的氛围中进行,赢得蚕农的自觉维护。
(三)国家茧丝办将坚持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完善有关机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使政策机制更及时、更准确、更到位、更有效地为行业进行服务,为行业创造有利的环境。
(四)最近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导了云南省在春茧收购过程中,县级干部干预蚕农卖茧,部分农民对具有收购资质的企业不信任,进行自收自烘。对这件事,国家茧丝办已通知云南省商务厅尽快核实有关情况,并将核实情况上报。目前秋茧收购在即,对国家政策应全面、正确理解,防止出现收购管理的真空,出现收购秩序混乱。同时,我们应该从这一事件中吸取以下经验教训:
1、正确的政策需要好的方式方法。鲜茧收烘资质认证制度,是多年来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管理方法,执行这项政策,依法管理,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利益。因此,依法管理不是对农民设卡,而应坚决制止打击违法经营者。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收购企业和相关部门在依法收购和执法管理中对基层农民要注意方式方法,包括宣传、引导等具体工作要做到位,不要发生与农民对立的过激行为。
2、各级蚕茧管理单位要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工作,引导农民认识到:农民增收与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与市场的顺畅正常运作是密切联系的。经过严格考核具有鲜茧收烘资质的企业要服务农民、宣传农民,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从而保护农民的利益。收购秩序一旦发生混乱,必然引起价格混乱,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农民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保护。实践证明,不具备收烘条件的鲜茧“土法”自烘和违法哄抬茧价收购,是损坏蚕茧质量,引发毛脚茧的重要原因。倒退到“土法”自烘和“摘桃”式的违法收茧,我国的蚕茧质量将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失去国际竞争优势,危及整个茧丝绸行业。为此,应严把市场准入关,打击违法违规收购,坚持鲜茧收购资格制度不动摇。
3、鲜茧收购资格政策的资格审批权在省一级主管部门,决不能随意下放到地、县一级。
4、提高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建立预测、预警、预案机制。尤其是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蚕桑产区,成熟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更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要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做好应对准备。
-----------来源http://scyxs.mofcom.gov.cn/ 国家茧丝办
一、会议情况
国家茧丝办王北鹰副主任、魏波处长,国家农业部种植业司封槐松调研员,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汤咏副总经理,中国丝绸协会行业发展办公室廖梦虎主任出席了此次会议并讲话。大会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总裁办尹刚主任主持。汤咏副总经理对春茧生产收烘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今年的茧丝产销形势和丝绸出口市场情况,提出做好秋茧生产收烘工作的建议。封槐松调研员对春茧生产的总体情况、特点以及行业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廖梦虎主任着重从工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了全国丝绸行业经济运行形势。魏波处长通报了三部委针对秋茧收烘拟下发的工作文件精神。王北鹰副主任就当前如何看待茧丝产销形势以及要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作了重要讲话。
各地代表积极地讨论了春茧收烘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秋茧的生产形势、全年的茧丝产销形势及茧丝价格走势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做好今年秋茧收烘工作提出了建议。
会议总结时,汤咏副总经理呼吁茧丝行业要加强管理,用好政策;王北鹰副主任针对讨论中代表们提出的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二、今年春茧收烘工作的基本特点及下半年产销形势
会议认为,今年春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国春茧产量稳步上升,蚕茧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收购价格提高较快,蚕农实现增收,蚕茧生产得到适度发展,收购秩序基本良好,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对19个主产省、区、市的初步统计,今年春季桑园面积为1114.5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15%;发种量为681.00万张,同比增加7.12%;蚕茧产量为26.11万吨,同比增加11.35%;蚕茧收购综合均价为846.68元/50公斤,同比提高9.77%。上半年茧丝产销的总体情况为:出口继续增长,内销有所增加,据测算,上半年内外销用丝量在5.7万吨左右,全国丝产量为5.81万吨,供丝量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但今年春茧收购价格升幅大,以及上半年丝绸商品出口量增加幅度较大,和嘉兴市场存在人为的炒作因素,导致茧丝价格走高,但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全国茧丝供需基本平衡,茧丝价格继续走高的市场根据不足。特别是如价格呈现非理性的高位运行,会抑制消费,影响市场稳定,目前已有一些丝绸企业出现亏损,应引起关注和警惕。
会议分析,今年下半年丝绸出口数量将有一定增加,但增幅不会太大。茧丝供应量将比上半年有所增加,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应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影响茧丝生产和消费的不确定因素仍存在,如印度对我国出口绸缎反倾销、人民币升值等等,可能会影响出口。为此各地要认清形势、理性分析,防止茧丝价格上涨过高影响秋茧收购价格和收购秩序。同时,各地对于今年下半年的蚕桑生产要做适当安排,不要背离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否则会造成茧丝供大于求。在桑蚕生产过程中,还应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普及蚕业科学技术,推广种桑养蚕模式化管理,依靠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帮助蚕农解决实际问题。
三、对今后工作的意见
(一)继续积极推广深化贸工农一体化改革。实践证明,“贸工农一体化”的体制使农民和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提高农民收入,稳定蚕茧收购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根本上维护了农民利益。全行业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使这一体制内部机制更加紧密,使“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和农民得实惠的原则得到保证。通过政策和舆论导向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
(二)继续坚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严格鲜茧收购单位资质,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对 “二证”的管理要坚决坚持。同时,也要提高依法施政的科学性,使好的政策落到实处,使行业运行在依法行政、依法经营的氛围中进行,赢得蚕农的自觉维护。
(三)国家茧丝办将坚持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完善有关机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使政策机制更及时、更准确、更到位、更有效地为行业进行服务,为行业创造有利的环境。
(四)最近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导了云南省在春茧收购过程中,县级干部干预蚕农卖茧,部分农民对具有收购资质的企业不信任,进行自收自烘。对这件事,国家茧丝办已通知云南省商务厅尽快核实有关情况,并将核实情况上报。目前秋茧收购在即,对国家政策应全面、正确理解,防止出现收购管理的真空,出现收购秩序混乱。同时,我们应该从这一事件中吸取以下经验教训:
1、正确的政策需要好的方式方法。鲜茧收烘资质认证制度,是多年来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管理方法,执行这项政策,依法管理,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利益。因此,依法管理不是对农民设卡,而应坚决制止打击违法经营者。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收购企业和相关部门在依法收购和执法管理中对基层农民要注意方式方法,包括宣传、引导等具体工作要做到位,不要发生与农民对立的过激行为。
2、各级蚕茧管理单位要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工作,引导农民认识到:农民增收与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与市场的顺畅正常运作是密切联系的。经过严格考核具有鲜茧收烘资质的企业要服务农民、宣传农民,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从而保护农民的利益。收购秩序一旦发生混乱,必然引起价格混乱,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农民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保护。实践证明,不具备收烘条件的鲜茧“土法”自烘和违法哄抬茧价收购,是损坏蚕茧质量,引发毛脚茧的重要原因。倒退到“土法”自烘和“摘桃”式的违法收茧,我国的蚕茧质量将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失去国际竞争优势,危及整个茧丝绸行业。为此,应严把市场准入关,打击违法违规收购,坚持鲜茧收购资格制度不动摇。
3、鲜茧收购资格政策的资格审批权在省一级主管部门,决不能随意下放到地、县一级。
4、提高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建立预测、预警、预案机制。尤其是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蚕桑产区,成熟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更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要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做好应对准备。
-----------来源http://scyxs.mofcom.gov.cn/ 国家茧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