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冷静面对 正确把握――浅析今年的茧丝产销形势(Esilk.net专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8-15 16:27:00
冷静面对 正确把握
――浅析今年的茧丝产销形势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 陈亦庆
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

市场的上上下下,是正常现象,也是市场的规律。它不可能永远上,也不可能永远下。茧丝绸市场经过很长时间的低落,种种迹象显示它已开始回升。目前,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干茧和生丝价格,已分别比年初上升约20%和15%,其原因是半年多来出现了以下一些新情况:
(一)美国和世界经济复苏逐渐增强,有利于丝绸出口增长。
今年上半年美国和世界经济继续了去年以来的缓慢复苏态势,总体上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随着伊拉克战争结束,中国和世界某些地区“非典”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除,世界经济复苏更为明显,尤其是美国经济增长显示加快。据美国商务部报告,今年第二季度其经济增长率达到2.4%,比一季度的1.4%整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也大大高于市场普遍预计的1.6%,占2002年世界经济总量32.5%的美国经济的走强,直接影响了世界经济的走势,同时也必然带来了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
(二)上半年丝绸出口明显好转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丝绸全商品(真丝产品,下同)出口额为11.56亿美元,在大多数产品平均单价继续下跌的情况下,出口额同比增加7.68%。其中,蚕丝类出口量增加5.82%,绸缎出口量和金额分别增长47.64%和52.01%,服装出口量和金额分别增长10.92%和8.79%。
丝类、绸缎和服装对多数主销市场的出口额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尤其是对我国丝绸出口第一大市场的美国,上半年这三大类产品对其出口(约占我丝绸全商品出口总额的40%),同比增长8.05%。同时,对香港出口增长15.24%,对意大利出口增长12%,对印度出口增长16.78%。此外,据匡算,上半年丝绸全商品出口折丝量为3.3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26%。
(三)印度对我生丝出口反倾销,对我丝类出口还未明显影响,而对其坯绸出口仍继续大幅度增长
去年12月,印度反倾销局对我出口的2A及以下等级生丝(未加捻)初裁决定征收每公斤33.19美元的临时反倾销税,并对我3A级以上生丝要复验。后又于今年7月初最后裁定此反倾销案成立,并决定征收每公斤27.97美元的反倾销税。但半年来的情况表明,印度的这一反倾销措施对我丝类出口还未显大的影响。上半年桑蚕丝对印出口量仅减少4.55%(实际减少100来吨),而整个蚕丝类对印出口量同比还增长11.23%。与此同时,对印坯绸出口在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35.96%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继续增长243.93%,出口达到2,288万米。
(四)近年来,茧丝价格持续低迷,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丝绸工业运行良好,蚕茧生产相对稳定,为丝绸生产、销售和全行业的稳定创造了较好的基础。
我国的茧丝价格长时间地徘徊于历史低位。以年平均价为例,2002年干茧和生丝价格分别比2001年约下降35.96%和30.63%,蚕茧收购价也比2001年约下降29.25%,据此匡算,2002年全国干茧和生丝的销售额因此分别减少约34亿元和30亿元,全国蚕农的收入也因此减少约18亿元。此外,据海关统计的丝绸出口金额同比下降7.1%,出口收汇减少1.74亿美元(尽管出口折丝量比2001年增加6,000多吨),其重要原因也是国内茧丝价格长期低迷所致。
这些情况说明,近年来的茧丝价格跌落给丝绸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然而,任何事情往往又都有其两个方面。长期低位徘徊的茧丝原料价格,同时也为丝绸工业创造了一定利润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上半年丝绸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58%,各类产品生产增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76%;利润总额增长37.76%;统计中的企业亏损面下降3.79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8.26%。这些数字表明,上半年丝绸工业运行良好。
尤其是蚕茧生产总体仍较稳定,并没有发生类似九十年代中期生产大滑坡的情况。这除了经过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市场化进程等原因外,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积极因素,例如:1、丝绸行业多年来的起起落落,使企业和蚕农对行业特点及其市场周期性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面对价格低迷及可能带来的风险比较理智,承受能力有所增强。2、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种桑养蚕的比较效益仍相对较好。特别是对致富门路不多的广大中西部地区,种桑养蚕是他们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民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选择。所以,尽管价格一直处在15年来最低水平,广大蚕农心态仍较稳定。3、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已成为茧丝绸产业化运作的主体,并在体制、机制、科技和管理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使茧丝生产进入了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这些企业为此产业发展付出了较大的投入,不可能仅因行情的低落而半途而废。
(五)今年春茧生产下降,茧丝产销形势和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由于茧丝价格一降再降,农民收入大幅度减少,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去冬今春全国出现了较普遍的弃管、弃养,以及个别地方的挖桑现象。但是,上半年由于春蚕饲养关键阶段的气候和饲养条件较好,使春茧产量高、质量好,生产减幅低于发种和预期的减幅。据初步统计,全国春茧减少约9%左右。
据今年4月在海口召开的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匡算,估计到去年年底茧丝实际过剩量已不很大(估计过剩6,000-7,000吨)。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出口折丝量同比增长12.26%,即比去年上半年多出口约3,500吨;今年春茧生产下降9%左右,实际供丝量也将减少3,200吨左右。据此匡算,可以估计今年上半年茧丝产销和供求情况已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了基本平衡的状况。
入夏以来,一些蚕茧主产区遇到程度不同的旱涝和病虫害,以及某些中西部地区对行情回升信息的相对滞后,今年秋茧生产将会下降,其减产幅度主要取决于今后,特别是秋蚕饲养阶段那些灾区的灾情的变化,但总体估计减产不会太大。
下半年的丝绸出口将随着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继续好转。当然,对印度的出口仍存在不确定,如能保持上半年的势头,尤其是印度对我出口生丝复验问题如能解决,那么,下半年的丝绸出口总体上将在上半年较好势头的基础上会进一步增强,预计再增长10%左右是可能的。
因此,根据上述情况分析,预计今年下半年茧丝供应将出现缺口,而且随着供求关系的发展,缺口有可能逐渐增大。
众所周知,茧丝产销形势、供求关系的变化最终导致其价格的波动。茧丝产销和供求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茧丝价格背离其价值则是绝对的、经常的。出现价格波动也是正常的。有了价格的波动,茧丝交易才活跃,茧丝资源的流动性也才会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如果茧丝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行情波动过大,也会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面对已出现和即将出现的茧丝产销、供求新形势,建议有关部门和企业,以及广大业内人士要冷静面对,正确把握,更要尽早研究调控对策,以防止因茧丝价格过度波动,出现新的“跷跷板”、新的“怪圈”,避免行业因此受到过大的震荡而受损。



二○○三年八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