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无远虑必有近忧-----理智看待秋茧收购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9-28 08:53:00

2003下半年, 我们欣喜地看到茧丝绸价格终于走出连续三年的低迷下跌行情, 吨丝茧本从今年春茧上市后最低的9万元在短短几个月内上涨到现在的17万多, 涨幅近100%。面对火爆的市场氛围, 我们应该不消极被动, 也不盲目乐观, 正确认识当前的茧丝形势, 冷静关注行情变化, 清醒理智地看待现在的秋茧收购。

今年江浙等地区确实出现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在国家茧丝绸行业“十五”规划的作用下, 蚕业生产已逐步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桑西移”不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 在实际中已发挥它的效力。广西等西部地区和往常年份相比, 气候和产量都没后退。 以广西为例, 根据统计, 99年的该省的桑园面积为19.5万亩, 2003年达到80万亩; 99年的蚕茧产量为2万吨, 2003年的保守估计应该在8万吨以上。这是和1999年形势不大一样的地方。

全国桑园面积 发放蚕种量 桑蚕茧产量

99年 896.4万亩 1342.42万张 40.9万吨

03年 1086.12万亩 1499.25万张 50.7万吨

(99年数据来源于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的统计,03年数据来源于中国蚕业信息网内蒙古会议的统计, 其中已把夏秋茧的减产预测在内)

秋季江浙蚕茧质量产量的下降, 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原料缺口的恐慌, 业界普遍出现的恐慌心理和争抢资源的心态放大了供应量减少的效应,及多种因素的混合,使得现在收购价格竞相攀比,有些地方每担已收在1000元以上。 收购价格按现在的售价被最大限度抬高,蚕茧存放和销售风险逐步加大。价格的增长如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作支撑,激化的矛盾又将出现 “大爆发”,这在历史上经常是有前车之鉴的。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生丝的总需求量维持在8万吨左右,如果需求量跟不上价格节拍,由于出口经营权的扩大,经营企业的实力和做法存在很大差距,难免又会出现竞相降价风。高价茧带来整个茧丝绸产业链的高风险,这是茧农、收购单位、丝绸企业以及有关管理部门同时应该注意的。

印度是我国丝类产品的最大市场, 根据海关统计资料, 2003年1-6月我向印丝类产品的出口数量为4847吨, 和2002年1-6月4367吨的出口数量相比,增加了约11% 。按照印中央丝绸局欧曼主席的说法, 每年印度的用丝量比较稳定,多于正常用量的进口量是中间商的囤积所造成的。今年1-6月我对印度出口厂丝的平均价为每公斤13.78美元, 现在已报至18美金,如我对印报价不断上涨,可能会影响出口增长的潜力和印度中间商的囤货热情。

国家有关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纺织出口影响也不可忽视。有消息表明,政府把纺织原料及制品出口退税率由现在的15%将下调到1999年1月前的11%,如此政策从明年开始执行, 对出口的影响极有可能在第四季度后期显现出来。

丝绸业永远是一个起起落落的行业,瞻前顾后,全面看待问题, 把握好发展节拍,应该才有健康的丝绸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