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纺织业发展趋势及丝绸行业发展对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 许坤元(Esilk.net稿件)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1-10 08:19:00
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
参阅文件
国内外纺织业发展趋势及丝绸行业发展对策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 许坤元
一、国际、国内纺织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 国际纺织行业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世界对各种纤维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全球纺织纤维需求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间以3%的速度长。2000年, 全球纤维消费量达到 5310万吨, 如果加上聚苯烯, 将达到6300万吨。2001年, 全球的纤维加工和消费达到5340万吨,以60亿人口计,全球人均纤维消费量为8.7千克, 其中北美人均36.1千克, 非洲3.2千克, 中国目前已经达到9千克,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世界纤维的年增长率将以3%的速度增长, 这意味着全球每年要增加200多万吨纤维加工企业, 相当于要建15到20个世界级规模的新厂。预计到2005年, 发展中国家纤维消费将超过发达国家。
(二)世界主要纺织纤维组成中化学纤维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2000年, 化学纤维3190万吨, 占纤维消耗总量的60%,化学纤维中涤纶达到1910万吨, 占纤维总量的35.9%。2000年棉花产量为1980万吨, 占纤维总量的37.3%, 2000年羊毛产量为140万吨, 占纤维总量的2.6%。这就是说, 化纤已经成为纺织纤维中的主要纤维。 而涤纶和棉花这两种纤维将是纺织纤维中的主要纤维, 一个占35%, 一个占37%, 差不多占整个纤维量的四分之三。预测未来的10年, 纺织纤维消费, 化纤的年增长率为4.4%,其中涤纶的年增长率将达到6%, 将由2000年的191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3410万吨, 化学纤维在纺织纤维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预测棉花年增长量在1.6%, 将由2000年的198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2330万吨。
(三)全球产业用纤维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发展很快。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调查和预测,全球纺织市场贸易额的规模、产业用纺织纤维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将来的纺织纤维概念, 不只是穿着的概念, 纺织品不只是衣着和家用纺织品,市场的贸易额将转到产业用上来, 将成为一种工业材料。1997年, 整个纤维产业是1661亿美元, 到2003年, 整个纤维产业的贸易额将达到5196亿美元, 其中产业用纺织品贸易额将达到2407亿美元, 增幅很快。到2008年, 整个纤维贸易额将达到6381亿美元,其中产业用纺织品的贸易额将达到3537亿美元。97年以后的十年中, 全球产业用纺织品及纤维的贸易额在整个纤维产业中的比重由97年的三分之一上升到2008年的50%以上。今后在市场流通过程中, 在纺织产品中,产业用纺织品的贸易额将会超过衣着和家用纺织品,将使市场的需求继续地扩大, 并将促进各国加大对产业用纺织品及纤维开发的力度, 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用纤维成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原材料。目前产业用纤维已广泛用于金属、塑料、纸张、石棉的替代品。随着工业用材料的轻量化, 多样化、高性能化以及美观化的发展趋势, 产业用纤维的市场用途、市场需求量不断的扩大。如美国、日本、欧盟产业用纤维在整个纤维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有的已经达到了2/3。中国未来的十年, 产业用纤维的使用量和市场的
贸易额每年将超过10%的增长速度。
(四)全球纺织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将进一步调整。
北美、西欧、日本、非洲、中东、澳大利亚的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以北美为例,市场对纤维的最终需求量将以每年2.1%的速度递增, 而工厂对纤维加工量将以每年0.2%的速度递减, 美国纤维加工能力在大大缩减, 原来有150万的纺织工人,现在降到了60多万、70万, 加工能力明显下降。有美国的新闻记者问我:“你们的纺织品来了以后,我们的美国工人都失业了”,我说:“你们的美国工人本身已经招不到了”。这是一个客观发展的必然规律性, 其特点是劳动密集型相对成本高的企业, 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将大力发展高科技的纺织产品,以高科技, 高附加值而经营垄断, 用经营垄断, 进行竞争而占领市场。
(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步伐的加快, 全球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格局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1. 美国、欧盟、日本仍然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市场, 占全球纺织品服装总进D额的70%, 2000年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821亿美元, 其中纺织品57亿美元, 服装664亿美元; 欧盟的纺织品服装进口额为1407亿美元, 其中纺织品539亿美元, 服装197亿美元,服装比较少, 纺织品和面料进口比较多; 日本为209亿美元, 其中纺织品45亿美元, 服装197亿美元。随着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调整,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这三个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国际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
2. 随着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减少和取消, 北美、欧盟区域内贸易将出现逐步调整, 为我国扩大欧美两大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商机。如2000年欧盟区域内加工贸易额达到824亿美元, 占全部进口的58%。北美区域内贸易更大, 如2001年美国服装消费达1800亿美元, 而进口量实际只有664亿美元。取消配额后, 由于中国的服装物美价廉, 纺织加工配套能力强, 信誉比较好, 因此使欧盟、北美的采购商和零售商能够得到实惠, 将陆续地由本地区半成品及成品的采购转向中国这个最具成本竞争力的供应地采购产品, 就是说他们区域内的内部有一部分转向中国市场。
3.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现代采购流通模式将逐步形成, 并且迅速替代传统落后的高成本慢节奏的采购流通模式 (今天我讲丝绸, 重点讲这个问题, 重点将产品开发和市场的流通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了, 大型采购商利用自身快速灵敏的市场信息网络系统, 实行集中式的采购, 产品的标准及检测手段直接与生产企业对接, 建立靠近产地的物流配送系统, 实行无库存、快速、高效的采购物流系统, 日本、美国、欧洲的大采购商取得了明显的业绩。
(六) 纺织高新技术的竞争, 今后将是纺织强国的竞争。
人类进入了21世纪, 纺织科技进步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谁掌握了纺织的高新技术, 谁获得了市场, 谁的产品就可以得到高的附加值, 特别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高性能纤维的开发和应用。高性能的特种纤维超高强、耐高温、耐摩的纤维已经成为军工及其它工业、农业、交通、水利、医疗等部门大重要原材料, 特种功能性纤维将成为纺织品服装高附加值的基础。一个服装, 一个家用纺织品, 纤维本身性能不好的话, 你不可能有高的附加值。所以说一是高性能的特种纤维用于工业生产和产业用;另一个是高性能的特种功能性纤维将成为纺织品服装高附加值的基础。绿色环保纤维成为新实际发展的方向。
2. 今后世界纺织技术的竞争反映在新型的纺纱、织造、染整和服装设备的快速发展, 替代原有的设备, 大大提高纺织生产能力和纺织产品的水平。我们的喷气织机转速已经达到了800、900转/分钟, 和原来无法对比!
3.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可以加快我们纺织行业向现代化的过渡, 它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①及时掌握国际国内的市场变化趋势, 预测市场;②可以以低成本,获取公共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信息,提升企业生产力和降低成本;③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质量, 实现企业的快速反应。现在有的企业已经非常重视网络的建设,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果搞原始的、人工的操作管理效果肯定差多了,用功多、效率低、质量差;④实现电子商务。所以说信息网络技术达到什么水平, 也就是说你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否则就是说绝对是低水平的了, 没有什么水平。
当前国内纺织发展的趋势概括有几个方面:
(一)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这个可以用一些数字说明问题, 198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 341万吨, 199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 630万吨, 2000年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 1210万吨, 2002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到1750万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保持了每十年翻一番的快速增长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也平均增长6.1%,全世界是3%左右,这和我们的国民经济发展是同步的。我们的“十五”规划是到2005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1420万吨, 实际这个数字是非常保守的数字,我国2001年基本完成了“十五”规划的指标,现在已经到了1750万吨,现在中国的纤维加工总量已经占了全球
的 l/4多, 接近 30%。预计到2005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2000万吨左右,201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肯定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这个翻一番情况是大不一样了, 原来我们从300万吨翻到600万吨,600万吨翻到1200万吨, 现在我们从1200万吨翻到2400万吨,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 这个翻一番是在1200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 也就是说在前50年发展基础上的翻一番,这个十年将超过前五十年的发展速度。这个充分反映了我国GDP和人均国民收入的一个消费指数的变化, 完全起到了预测的准确性。世界各个国家、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间都经历了一个阶段.就是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以后, 纺织纤维的消费量将快速上升, 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后,纤维消费量开始平稳, 现在我国的纤维消费量处于高增长阶
段,人民群众纺织品服装需求不仅反映在衣着类的消费增长。而且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有更大的需求增长,加上出口的稳步增长,因此这一个翻一番是肯定可以实现的, 而且是一个必然的规律。同时要清醒地注意到这个翻一番不是简单的理解为原有数量基础上的延伸, 而是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体制高效的快速增长,包括原有许多落后的产品、落后的工业体制和设备的淘汰。因此发展的前景非常美好, 市场非常巨大, 潜力也很大,但是任务也十分艰巨。必须在新的台阶上, 新的制高点上去占领这个市场, 否则不是你现有的地位。
(二)纺织产品的全球竞争将是我国纺织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我国纺织行业是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行业, 我国纺织产品也是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开放.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们的产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呢?我们如何在产品技术、营销和管理各方面上一个水平呢?我想我国有1/3左右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这个趋势我们搞得好还可以扩大。同时, 国外的名牌产品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中低档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也进一步加剧,作为深刻影响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和中国纺织产业结构的调整。具体体现在:1、纺织服装产品及品牌的竞争;2、高新技术的竞争, 体现在高附加值产品
和优质产品的竞争;3、成本竞争。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可以简单的归纳起来可用三个1/3来划分(以价值量划分):l/3产品出口,1/3为国内城市的中高档产品,I/3是农村产品。我们所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都要有正确的市场定位, 有市场就有商机。 对于1/3出口产品和1/3的国内城市的中高档产品来说, 如果还是粗制滥造低水平的延伸肯定是没有市场的, 没有技术进步就没有市场, 而且中高档市场的产品也面临着周边各个国家的竞争。即使是1/3的农村产品,广大农民需要的是物美价廉, 关键要做好物美价廉产品的统一, 要让十亿多农民的衣着水平和家用纺织品的水平在未来的年代有一个明显的改善。物美价廉除产品开发降低成本外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基础,高速、高效、低成本的技术设备是最好的出路, 如果还依靠老的办法, 即使是农村产品也没有竞争力。我们考虑怎么在这个基础上翻一番, 一是大的产业结构要调整,把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的调整力度要加大, 整个结构要调整。即使是衣着类和家用纺织品类,同样是技术含量和技术进步的竞争,这个变化在未来十年中我国衣着类的增长速度为3%到4%,家用纺织品增长是6%-7%, 产业用纺织品增长速度是10%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衣着和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是我们必须要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位,产品的定位, 只要我们做好工作, 就有发展的希望,一是市场定位要正确, 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形成, 三是市场的现代营销网络必须形成, 这就是我国纺织产品全球竞争的要点。
(三)开发绿色纺织产品工程, 推动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的发展。
什么叫绿色纺织产品?这个概念我们现在比较模糊。我认为有三点必须是一个整体:第一生产过程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第二点在穿着使用纺织品时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有害物质的含量要降低到最低限度或符合有关国际标准;第三纺织产品可以分解处理、可以循环、可以回收使用、不能释放有害物质,纺织品在废弃以后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三个方面是“绿色纺织品”的一个整体概念,而且要求越来越高。欧美现在都要绿色标签, 没有绿色标签的产品再好也进不去。所以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生态标签, 所有的出口产品没有生态标签是不可能进入国际市场的, 希望我们的企业也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综合起来,就是说现在我们国际上纺织行业有多少呢?目前不到4000亿美元的贸易额商机, 在2000年是3560亿美元, 现在大概是3700到3800亿美元, 整个国际市场, 纺织品服装的贸易额是这个概念, 国内市场是4000多亿人民币的一个市场, 我们如何占领这个市场。现在有八个特点简要概括起来是1、国内市场国际化, 国际市场国内化2、单个企业的竞争有一个企业的竞争转向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 一个物流派送系统与另一个物流配送系统, 一个企业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强大, 运行效率越高, 运行成本越低, 企业竞争力越强。3. 由生产能力的竞争, 要乘上流通能力的竞争, 生产能力不能反映问题, 生产装备再好也没有用。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生产能力, 能生产多少适销产品, 而取决于能将多少商品顺利销售出去, 取决于流通能力。流通已成为经济运行的先导力量,争夺销售的终端, 创造客户的价值, 竞争将是未来最激烈的市场竞争。4. 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 企业从创造有形的资产到创造无形的资产, 无形资产包括品牌的销售、许可、特许经营等商业性的开发投资为目的商业运作, 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品牌的价值,推动竞争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5. 由单纯的追求市场的份额的竞争转向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关键是对市场有没有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系统。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 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趋同, 世界贸易组织统一的游戏规则, 使得技术转移的周期越来越短, 商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 消费的偏好越来越个性化, 多样化, 层次化,企业生命周期将越来越取决于市场要求的敏感度。6. 由价格战、广告战等单一形势的竞争转向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高层次竞争。产品的个性化为优质和良好的服务创造产值链, 现在我们的产品一定要个性化, 丝绸行业的问题就是尽快适应这个要求。7. 由对货币投资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本获取的竞争, 人才是根本。简单讲就是资本加人才就是效益。
二、我国丝绸行业的竞争环境以及对策。
我国丝绸行业经过这几年的调整.有了新的起点, 新的提高, 生产不断上升,出口有所提高, 产品开发也有了一定的起色,有品牌的企业初具一定影响,而且有很好的潜在市场。今年以来丝绸产量迅速增长, 经济效益回升, 出口增长迅速。印度对我国丝出口采取反倾销措施, 出口价格下滑, 蚕茧减产。 主要谈谈我国丝绸行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对策。
(一)多种纤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丝绸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化学纤维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纺织的主要纤维, 2002年世界化纤产量超过3000万吨. 占了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0%, 2002年我国生产的化学纤维991万吨,进口了171万吨, 已经占到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0%以上,化学纤维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加工纤维。
化学纤维的科技进步, 仿真、超真, 几乎把大部分其他纤维所代替。特别反映在家纺外衣方面, 还有产业用方面, 这样真丝比例越来越小, 行业影响力也在缩小, 90年是真丝占的比例是1.5%, 2000年所占的比例是0.5%都不到,真丝在纤维中的比例又缩小了三倍,地位越来越小。化纤价格大幅下跌, 而且化纤物美价廉。
(二)投资主体的变化。
民营投资已经成为纺织投资的主体, 投资主体的变化。丝绸行业是我们的传统行业,国家投资为主, 所以老企业基本是国有企业, 老丝绸企业以国企为主,由于包袱重, 机制不活等原因,绝大部分已经顶不住市场竞争的强大冲击,缺乏资本实力,逐步退出了丝绸行业。而这几年私人投资中民营投资和外商投资迅速增长, 现在国有资本只占规模以上企业实际资本的20%, 私人资本和外商资本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46%,而私人投资丝绸行业, 没有象投资到棉花、棉纺和化纤那么的热情,因为化纤行业和棉纺行业前几年的平均利润率比较高, 而丝绸行业恰恰是前几年不景气, 平均社会利润率比较低, 所以投资投入的积极性不高。这影响了我们丝绸行业的发展。
(三)纺织品服装市场的根本性变化对产品生产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企业缺乏很强的应变能力而失去了市场。
1、国际市场。80年代我国出口的主要是纱和坯布, 全国纺织品出口只有32亿多美元。去年出口了670多亿美元,出口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我国服装出口已经占到纺织出口的70%左右,去年达到63%, 面料出口只有30%左右, 因此深加工的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欧美、日本的服装加工几乎大部分追出,日本70%服装由中国生产的. 地摊货概念已成为历史, 绝大多数中高档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 服装和面料已经成为我们出口的主力。 国际的纺织品服装市场结构进一步调整, 面料和服装进一步转向中国。而中国丝绸行业作为传统的出口行业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四)传统的生产模式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丝绸行业活力急待加强。
从十年的蚕丝统计资料看, 桑蚕丝及交织产品(绸缎)1990年出口4.59亿米, 到了2000年出口了3.95亿米,没有增加,增加的是绢丝及交织品。1990年出口 0 24亿米, 2000年为1.07亿米, 说明绢丝及交织产品有增长的潜力的。合纤及交织产品1990年是9亿米,现在到了39亿米,说明丝绸行业在做化纤上发展很快。丝的产量从90年的5、6万吨到2000年的7万吨, 没有多大变化。
当前我国丝绸行业发展对策的建议:
{一}搞好现代流通模式的市场营销。
今年我去美国参加了“中国纺织服装博览会”, 还重点调查了美国纺织品市场的流通领域。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美国威特国际集团公司,总裁是美籍华人,这个公司创建于1981年,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威特公司已经成为全美最大规模的仓储、 配送和全球物流服务公司之一。在美国及纽约西部地区有15座大型的现代仓、货仓及物流中心,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尺, 有最先进的电脑系统为300多家世界知名大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每年销售额纺织品服装及其他消费品超过50亿美元。他的做法就是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转到现代流通模式。根本特点是以信息中心库, 确定组织生产, 把原材料、批发零售、银行财务, 都连在一起, 把供应商和零售商、生产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基本做到无库存的生产经营。 对照我们的模式差距太远,目前我国生产绝大部分处于出口产品停留在来样来料来牌拿加工费, 包括国内生产也没建立起来, 产品的开发创新与现代营销网络连接点没连起来。我认为,国内市场可分三个阶段逐步走向现代流通模式的渠道。
第一阶段是市场预测信息阶段。营销和设计人员从市场调查获取信息,现在最大的弱点是我们的设计师和营销人员不进市场。 第一步设计师和营销人员应进行市场调查;第二步设计师根据来年的流行趋势、流行色、流行款式、流行面料以及结合市场调查的资料开始进行小样设计。流行趋势年年在变, 没有流行趋势世界不会五彩缤纷, 我们必须年年要搞流行趋势,才能促进我们纺织品的消费以及世界更美好。
第三步设计小样进商场做预测性的调查, 用商品卡收集信息, 进行柜台信息调查。大量信息汇总起来就有第一线资料,根据市场预测到的东西, 然后开始进行第二次的样品设计,有可能是最好请一些流行趋势的、开发部门的、研究单位的专家进行定期评估,在更高层次上获取信息。第二次小批量样品出来后进入展览会和订货会,或直接进入商场。同时根据反映的情况、订货情况和市场反应的情况确定批量生产的程度。
第二阶段是产品市场销售网络阶段。 产品市场销售必须建立信息网络体系, 美国商品都使用条码管理, 把每天,至少2-3天的信息反映到信息总部,进行重点分析和决策,调整生产结构和生产计划, 要不断调整,跟得快。
第三阶段进入现代化商业流通模式, 基本做到无库存的经营模式。
我们希望有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 分步实施。企业的一把手应当成为信息网络系统的主角, 指挥这个系统, 这样的决策是有根据的, 是科学的。销售人员出去定了货,拉拉喝喝跑来跑去, 这种营销人员是没有水平的, 营销人员应该根据市场决策, 实际上营销人员是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分析员。
(二)进一步开发市场、细分市场、优化市场。
关于开发市场。希望将来丝绸协会做好这个工作。要造成一定的气候,如举办一些展览会,这不是赚大家的钱,也不是做广告,是把一些丝绸企业集中起来,打出了中国的牌子,就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对此,我的体会很深,我们原来参加欧洲的展览会,都是一家一户摆摊位,外国人根本看也不看。这次我们集中在一起,看的人多了,觉得中国纺织品服装不错,有影响力;今年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纺织品服装展览会,纽约市市长还专门写来贺信,美国的主要的大客商都到这个展览会上来看,连中午吃饭的时候还在谈生意。这种展览会可以起到三个作用:1、获取信息。哪些是人家要的哪些是不要的,哪些产品是美国市场需要的,设计人员与营销人员不到美国市场去都是不合格的。到那里去调查,获取信息。2、获得订单。每年北京举办的服装服饰博览会,今年我调查了30个摊位,50%以上的人告诉我为什么他们年年参展,他们说他们的订单50%-60%是在这两天得到的。3、可以交朋友,可以认识很多人,市场经济叫关系经济,没有关系企业就关门。建议丝绸协会组织起来去欧洲、
美国、俄罗斯形成一定的气候的展览会,集中起来摆在一起,联合开发市场,一家一户形不成气候,千棵树木万棵树木才能形成森林。市场是产业的先导,拿不到好的单子,拿不到客商,拿不到高价位的产品,企业就无法获取效率。
关于细化市场,就是说现在我们的产品大单调,没有把消费领域细化。现在波导手机为什么市场上占有率很高呢?它就是细分了市场,一些人要这样的特征,一些人要那样的特征,它就开发这些产品,卖得很好。对于丝绸产品来说,我想拉板车的人是不会要的。现在西装已经不值钱了,农民穿了西装在种地,拉板车的也穿了西装,掏粪的也穿了西装,穿西装不是什么有身价了。总的来说,丝绸产品还是价格比较高的,重点主攻自领阶层。我在北京调查过,白领女士他们都喜欢丝绸产品,但买不到,就是买不到合适的产品。主攻白领阶层,可以细分一些产品,内衣也要改变面貌,不要老三样,好多产品市场都需要,问题是对市场研究得太少了
关于优化市场。面对众多市场的企业, 不可能各个市场都做, 要优化, 包括美国市场, 欧洲市场也要优化。几百张, 几千张单子, 有的却只有几公斤, 不优化不行, 否则没有竞争力。阿拉伯国家, 市场很大, 应尽快派人去调查、研究;还有欧美市场、日本市场、国内市场、北方市场、南方市场等等, 市场消费人群中又分老人、年纪轻的、小孩的等等, 因此开发市场,细化市场成了当前的当务之急。
(三)优化产品, 优化产业链。
蚕茧是动物蛋白质纤维, 应该说有独特的性能, 但有明显的弱点, 因此对丝绸产品要进行优化。
第一, 长短丝并举, 加快绢纺产品的开发利用, 不能盯住长丝不放, 短纤维的效果很可能远远超过长丝, 因为混纺、交织产品性能更好, 丝棉、丝毛、丝麻的产品都很好。长短丝并举, 有些不好的茧子不要再用来缫丝了, 切断, 做绢纺。好的长丝开发长丝产品, 加大短纤、混纺交织的力度, 改变丝绸弱点。
第二 改进织物的结构。使得抗皱、舒适成为主导产品的主流。 现在消费潮流就是舒适、保健, 未来的消费趋势是个性化、 舒适、保健。织物设计人员要增加, 织物设计出来的, 市场销路好的要奖励。要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和服装设计的水平。
第三,优化产业链。就是说丝、纱线、绸、服装要一条龙的优化开发。现在好的丝到不了好的绸, 好的绸到不了好的服装。优化产业链就是要形成一个优化的群体, 是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的竞争, 一个产业链和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 是一个物流工业系统和另一个物流系统的竞争, 这一条非常重要, 产业链优化后自然就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
第四, 创品牌要进行宣传。创品牌可以联合, 不一定是一家, 可以联合起来在广播、电视上进行宣传, 讲了一百遍, 大家知道了, 就是品牌了。我们将知名品牌, 实际上就是知名度。
第五, 加大实施产业结合的开发体系, 以工厂为主的产业结合的开发体制。研究所应到工厂去, 只有到工厂才能结合好, 才能够有好的产品出来。现在研究单位独立起来搞新产品很难, 因为资金势力不够啊!
(四) 大力培训设计人才和营销复合人才。
要使我们的设计人员改变设计的理念, 深入市场, 有很好的激励机制, 在市场竞争中成长. 每一个设计人员要形成一派, 要在细化市场中间有一个立足点。不要指望设计师一会设计20岁的青年装, 一会设计50岁的老年装, 一会设计童装, 这样的设计师是没有的, 世界上没有的。要在细化市场中间搞出一些在局部的、在这个领域里的、在这个序列里的一些知名的设计师, 同时使得自身产品占领市场, 要有一种风格, 没有一种风格是不行的。
(五) 修订和完善茧丝绸行业的质量标准体系, 要与国际水平接轨。
产品标准的研究, 要适合市场的情况, 适合我们的消费情况。特别是有些混纺、交织的产品也要有一些标准。现在简单的一个衬衫,别在市场上好多是买不到的, 只有41码的, 40号的, 39号的, 38号的, 瘦一点大一点怎么办, 买不到啊! 因为尺码太少,所以要细分市场就是这个问题。在北京市场调查纺织品市场,有30%的人买不到产品。假定说企业提供一个产品,假定说出口的衬衫是消费者能挑到的,假定这种产品不是规定的41码, 但符合消费者的个性特点和要求, 即使比别的产品贵10-20块也友人买, 企业的风险就可以降下来。有人买, 哪怕贵一点又有什么关系。所以说有些标准规范要适合市场, 要挖掘潜在的消费潜能。
参阅文件
国内外纺织业发展趋势及丝绸行业发展对策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 许坤元
一、国际、国内纺织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 国际纺织行业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世界对各种纤维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全球纺织纤维需求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间以3%的速度长。2000年, 全球纤维消费量达到 5310万吨, 如果加上聚苯烯, 将达到6300万吨。2001年, 全球的纤维加工和消费达到5340万吨,以60亿人口计,全球人均纤维消费量为8.7千克, 其中北美人均36.1千克, 非洲3.2千克, 中国目前已经达到9千克,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世界纤维的年增长率将以3%的速度增长, 这意味着全球每年要增加200多万吨纤维加工企业, 相当于要建15到20个世界级规模的新厂。预计到2005年, 发展中国家纤维消费将超过发达国家。
(二)世界主要纺织纤维组成中化学纤维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2000年, 化学纤维3190万吨, 占纤维消耗总量的60%,化学纤维中涤纶达到1910万吨, 占纤维总量的35.9%。2000年棉花产量为1980万吨, 占纤维总量的37.3%, 2000年羊毛产量为140万吨, 占纤维总量的2.6%。这就是说, 化纤已经成为纺织纤维中的主要纤维。 而涤纶和棉花这两种纤维将是纺织纤维中的主要纤维, 一个占35%, 一个占37%, 差不多占整个纤维量的四分之三。预测未来的10年, 纺织纤维消费, 化纤的年增长率为4.4%,其中涤纶的年增长率将达到6%, 将由2000年的191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3410万吨, 化学纤维在纺织纤维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预测棉花年增长量在1.6%, 将由2000年的198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2330万吨。
(三)全球产业用纤维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发展很快。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调查和预测,全球纺织市场贸易额的规模、产业用纺织纤维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将来的纺织纤维概念, 不只是穿着的概念, 纺织品不只是衣着和家用纺织品,市场的贸易额将转到产业用上来, 将成为一种工业材料。1997年, 整个纤维产业是1661亿美元, 到2003年, 整个纤维产业的贸易额将达到5196亿美元, 其中产业用纺织品贸易额将达到2407亿美元, 增幅很快。到2008年, 整个纤维贸易额将达到6381亿美元,其中产业用纺织品的贸易额将达到3537亿美元。97年以后的十年中, 全球产业用纺织品及纤维的贸易额在整个纤维产业中的比重由97年的三分之一上升到2008年的50%以上。今后在市场流通过程中, 在纺织产品中,产业用纺织品的贸易额将会超过衣着和家用纺织品,将使市场的需求继续地扩大, 并将促进各国加大对产业用纺织品及纤维开发的力度, 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用纤维成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原材料。目前产业用纤维已广泛用于金属、塑料、纸张、石棉的替代品。随着工业用材料的轻量化, 多样化、高性能化以及美观化的发展趋势, 产业用纤维的市场用途、市场需求量不断的扩大。如美国、日本、欧盟产业用纤维在整个纤维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有的已经达到了2/3。中国未来的十年, 产业用纤维的使用量和市场的
贸易额每年将超过10%的增长速度。
(四)全球纺织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将进一步调整。
北美、西欧、日本、非洲、中东、澳大利亚的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以北美为例,市场对纤维的最终需求量将以每年2.1%的速度递增, 而工厂对纤维加工量将以每年0.2%的速度递减, 美国纤维加工能力在大大缩减, 原来有150万的纺织工人,现在降到了60多万、70万, 加工能力明显下降。有美国的新闻记者问我:“你们的纺织品来了以后,我们的美国工人都失业了”,我说:“你们的美国工人本身已经招不到了”。这是一个客观发展的必然规律性, 其特点是劳动密集型相对成本高的企业, 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将大力发展高科技的纺织产品,以高科技, 高附加值而经营垄断, 用经营垄断, 进行竞争而占领市场。
(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步伐的加快, 全球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格局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1. 美国、欧盟、日本仍然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市场, 占全球纺织品服装总进D额的70%, 2000年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821亿美元, 其中纺织品57亿美元, 服装664亿美元; 欧盟的纺织品服装进口额为1407亿美元, 其中纺织品539亿美元, 服装197亿美元,服装比较少, 纺织品和面料进口比较多; 日本为209亿美元, 其中纺织品45亿美元, 服装197亿美元。随着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调整,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这三个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国际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
2. 随着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减少和取消, 北美、欧盟区域内贸易将出现逐步调整, 为我国扩大欧美两大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商机。如2000年欧盟区域内加工贸易额达到824亿美元, 占全部进口的58%。北美区域内贸易更大, 如2001年美国服装消费达1800亿美元, 而进口量实际只有664亿美元。取消配额后, 由于中国的服装物美价廉, 纺织加工配套能力强, 信誉比较好, 因此使欧盟、北美的采购商和零售商能够得到实惠, 将陆续地由本地区半成品及成品的采购转向中国这个最具成本竞争力的供应地采购产品, 就是说他们区域内的内部有一部分转向中国市场。
3.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现代采购流通模式将逐步形成, 并且迅速替代传统落后的高成本慢节奏的采购流通模式 (今天我讲丝绸, 重点讲这个问题, 重点将产品开发和市场的流通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了, 大型采购商利用自身快速灵敏的市场信息网络系统, 实行集中式的采购, 产品的标准及检测手段直接与生产企业对接, 建立靠近产地的物流配送系统, 实行无库存、快速、高效的采购物流系统, 日本、美国、欧洲的大采购商取得了明显的业绩。
(六) 纺织高新技术的竞争, 今后将是纺织强国的竞争。
人类进入了21世纪, 纺织科技进步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谁掌握了纺织的高新技术, 谁获得了市场, 谁的产品就可以得到高的附加值, 特别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高性能纤维的开发和应用。高性能的特种纤维超高强、耐高温、耐摩的纤维已经成为军工及其它工业、农业、交通、水利、医疗等部门大重要原材料, 特种功能性纤维将成为纺织品服装高附加值的基础。一个服装, 一个家用纺织品, 纤维本身性能不好的话, 你不可能有高的附加值。所以说一是高性能的特种纤维用于工业生产和产业用;另一个是高性能的特种功能性纤维将成为纺织品服装高附加值的基础。绿色环保纤维成为新实际发展的方向。
2. 今后世界纺织技术的竞争反映在新型的纺纱、织造、染整和服装设备的快速发展, 替代原有的设备, 大大提高纺织生产能力和纺织产品的水平。我们的喷气织机转速已经达到了800、900转/分钟, 和原来无法对比!
3.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可以加快我们纺织行业向现代化的过渡, 它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①及时掌握国际国内的市场变化趋势, 预测市场;②可以以低成本,获取公共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信息,提升企业生产力和降低成本;③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质量, 实现企业的快速反应。现在有的企业已经非常重视网络的建设,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果搞原始的、人工的操作管理效果肯定差多了,用功多、效率低、质量差;④实现电子商务。所以说信息网络技术达到什么水平, 也就是说你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否则就是说绝对是低水平的了, 没有什么水平。
当前国内纺织发展的趋势概括有几个方面:
(一)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这个可以用一些数字说明问题, 198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 341万吨, 199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 630万吨, 2000年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 1210万吨, 2002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到1750万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保持了每十年翻一番的快速增长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也平均增长6.1%,全世界是3%左右,这和我们的国民经济发展是同步的。我们的“十五”规划是到2005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1420万吨, 实际这个数字是非常保守的数字,我国2001年基本完成了“十五”规划的指标,现在已经到了1750万吨,现在中国的纤维加工总量已经占了全球
的 l/4多, 接近 30%。预计到2005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2000万吨左右,201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肯定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这个翻一番情况是大不一样了, 原来我们从300万吨翻到600万吨,600万吨翻到1200万吨, 现在我们从1200万吨翻到2400万吨,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 这个翻一番是在1200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 也就是说在前50年发展基础上的翻一番,这个十年将超过前五十年的发展速度。这个充分反映了我国GDP和人均国民收入的一个消费指数的变化, 完全起到了预测的准确性。世界各个国家、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间都经历了一个阶段.就是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以后, 纺织纤维的消费量将快速上升, 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后,纤维消费量开始平稳, 现在我国的纤维消费量处于高增长阶
段,人民群众纺织品服装需求不仅反映在衣着类的消费增长。而且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有更大的需求增长,加上出口的稳步增长,因此这一个翻一番是肯定可以实现的, 而且是一个必然的规律。同时要清醒地注意到这个翻一番不是简单的理解为原有数量基础上的延伸, 而是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体制高效的快速增长,包括原有许多落后的产品、落后的工业体制和设备的淘汰。因此发展的前景非常美好, 市场非常巨大, 潜力也很大,但是任务也十分艰巨。必须在新的台阶上, 新的制高点上去占领这个市场, 否则不是你现有的地位。
(二)纺织产品的全球竞争将是我国纺织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我国纺织行业是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行业, 我国纺织产品也是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开放.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们的产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呢?我们如何在产品技术、营销和管理各方面上一个水平呢?我想我国有1/3左右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这个趋势我们搞得好还可以扩大。同时, 国外的名牌产品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中低档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也进一步加剧,作为深刻影响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和中国纺织产业结构的调整。具体体现在:1、纺织服装产品及品牌的竞争;2、高新技术的竞争, 体现在高附加值产品
和优质产品的竞争;3、成本竞争。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可以简单的归纳起来可用三个1/3来划分(以价值量划分):l/3产品出口,1/3为国内城市的中高档产品,I/3是农村产品。我们所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都要有正确的市场定位, 有市场就有商机。 对于1/3出口产品和1/3的国内城市的中高档产品来说, 如果还是粗制滥造低水平的延伸肯定是没有市场的, 没有技术进步就没有市场, 而且中高档市场的产品也面临着周边各个国家的竞争。即使是1/3的农村产品,广大农民需要的是物美价廉, 关键要做好物美价廉产品的统一, 要让十亿多农民的衣着水平和家用纺织品的水平在未来的年代有一个明显的改善。物美价廉除产品开发降低成本外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基础,高速、高效、低成本的技术设备是最好的出路, 如果还依靠老的办法, 即使是农村产品也没有竞争力。我们考虑怎么在这个基础上翻一番, 一是大的产业结构要调整,把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的调整力度要加大, 整个结构要调整。即使是衣着类和家用纺织品类,同样是技术含量和技术进步的竞争,这个变化在未来十年中我国衣着类的增长速度为3%到4%,家用纺织品增长是6%-7%, 产业用纺织品增长速度是10%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衣着和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是我们必须要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位,产品的定位, 只要我们做好工作, 就有发展的希望,一是市场定位要正确, 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形成, 三是市场的现代营销网络必须形成, 这就是我国纺织产品全球竞争的要点。
(三)开发绿色纺织产品工程, 推动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的发展。
什么叫绿色纺织产品?这个概念我们现在比较模糊。我认为有三点必须是一个整体:第一生产过程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第二点在穿着使用纺织品时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有害物质的含量要降低到最低限度或符合有关国际标准;第三纺织产品可以分解处理、可以循环、可以回收使用、不能释放有害物质,纺织品在废弃以后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三个方面是“绿色纺织品”的一个整体概念,而且要求越来越高。欧美现在都要绿色标签, 没有绿色标签的产品再好也进不去。所以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生态标签, 所有的出口产品没有生态标签是不可能进入国际市场的, 希望我们的企业也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综合起来,就是说现在我们国际上纺织行业有多少呢?目前不到4000亿美元的贸易额商机, 在2000年是3560亿美元, 现在大概是3700到3800亿美元, 整个国际市场, 纺织品服装的贸易额是这个概念, 国内市场是4000多亿人民币的一个市场, 我们如何占领这个市场。现在有八个特点简要概括起来是1、国内市场国际化, 国际市场国内化2、单个企业的竞争有一个企业的竞争转向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 一个物流派送系统与另一个物流配送系统, 一个企业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强大, 运行效率越高, 运行成本越低, 企业竞争力越强。3. 由生产能力的竞争, 要乘上流通能力的竞争, 生产能力不能反映问题, 生产装备再好也没有用。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生产能力, 能生产多少适销产品, 而取决于能将多少商品顺利销售出去, 取决于流通能力。流通已成为经济运行的先导力量,争夺销售的终端, 创造客户的价值, 竞争将是未来最激烈的市场竞争。4. 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 企业从创造有形的资产到创造无形的资产, 无形资产包括品牌的销售、许可、特许经营等商业性的开发投资为目的商业运作, 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品牌的价值,推动竞争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5. 由单纯的追求市场的份额的竞争转向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关键是对市场有没有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系统。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 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趋同, 世界贸易组织统一的游戏规则, 使得技术转移的周期越来越短, 商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 消费的偏好越来越个性化, 多样化, 层次化,企业生命周期将越来越取决于市场要求的敏感度。6. 由价格战、广告战等单一形势的竞争转向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高层次竞争。产品的个性化为优质和良好的服务创造产值链, 现在我们的产品一定要个性化, 丝绸行业的问题就是尽快适应这个要求。7. 由对货币投资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本获取的竞争, 人才是根本。简单讲就是资本加人才就是效益。
二、我国丝绸行业的竞争环境以及对策。
我国丝绸行业经过这几年的调整.有了新的起点, 新的提高, 生产不断上升,出口有所提高, 产品开发也有了一定的起色,有品牌的企业初具一定影响,而且有很好的潜在市场。今年以来丝绸产量迅速增长, 经济效益回升, 出口增长迅速。印度对我国丝出口采取反倾销措施, 出口价格下滑, 蚕茧减产。 主要谈谈我国丝绸行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对策。
(一)多种纤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丝绸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化学纤维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纺织的主要纤维, 2002年世界化纤产量超过3000万吨. 占了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0%, 2002年我国生产的化学纤维991万吨,进口了171万吨, 已经占到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0%以上,化学纤维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加工纤维。
化学纤维的科技进步, 仿真、超真, 几乎把大部分其他纤维所代替。特别反映在家纺外衣方面, 还有产业用方面, 这样真丝比例越来越小, 行业影响力也在缩小, 90年是真丝占的比例是1.5%, 2000年所占的比例是0.5%都不到,真丝在纤维中的比例又缩小了三倍,地位越来越小。化纤价格大幅下跌, 而且化纤物美价廉。
(二)投资主体的变化。
民营投资已经成为纺织投资的主体, 投资主体的变化。丝绸行业是我们的传统行业,国家投资为主, 所以老企业基本是国有企业, 老丝绸企业以国企为主,由于包袱重, 机制不活等原因,绝大部分已经顶不住市场竞争的强大冲击,缺乏资本实力,逐步退出了丝绸行业。而这几年私人投资中民营投资和外商投资迅速增长, 现在国有资本只占规模以上企业实际资本的20%, 私人资本和外商资本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46%,而私人投资丝绸行业, 没有象投资到棉花、棉纺和化纤那么的热情,因为化纤行业和棉纺行业前几年的平均利润率比较高, 而丝绸行业恰恰是前几年不景气, 平均社会利润率比较低, 所以投资投入的积极性不高。这影响了我们丝绸行业的发展。
(三)纺织品服装市场的根本性变化对产品生产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企业缺乏很强的应变能力而失去了市场。
1、国际市场。80年代我国出口的主要是纱和坯布, 全国纺织品出口只有32亿多美元。去年出口了670多亿美元,出口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我国服装出口已经占到纺织出口的70%左右,去年达到63%, 面料出口只有30%左右, 因此深加工的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欧美、日本的服装加工几乎大部分追出,日本70%服装由中国生产的. 地摊货概念已成为历史, 绝大多数中高档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 服装和面料已经成为我们出口的主力。 国际的纺织品服装市场结构进一步调整, 面料和服装进一步转向中国。而中国丝绸行业作为传统的出口行业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四)传统的生产模式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丝绸行业活力急待加强。
从十年的蚕丝统计资料看, 桑蚕丝及交织产品(绸缎)1990年出口4.59亿米, 到了2000年出口了3.95亿米,没有增加,增加的是绢丝及交织品。1990年出口 0 24亿米, 2000年为1.07亿米, 说明绢丝及交织产品有增长的潜力的。合纤及交织产品1990年是9亿米,现在到了39亿米,说明丝绸行业在做化纤上发展很快。丝的产量从90年的5、6万吨到2000年的7万吨, 没有多大变化。
当前我国丝绸行业发展对策的建议:
{一}搞好现代流通模式的市场营销。
今年我去美国参加了“中国纺织服装博览会”, 还重点调查了美国纺织品市场的流通领域。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美国威特国际集团公司,总裁是美籍华人,这个公司创建于1981年,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威特公司已经成为全美最大规模的仓储、 配送和全球物流服务公司之一。在美国及纽约西部地区有15座大型的现代仓、货仓及物流中心,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尺, 有最先进的电脑系统为300多家世界知名大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每年销售额纺织品服装及其他消费品超过50亿美元。他的做法就是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转到现代流通模式。根本特点是以信息中心库, 确定组织生产, 把原材料、批发零售、银行财务, 都连在一起, 把供应商和零售商、生产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基本做到无库存的生产经营。 对照我们的模式差距太远,目前我国生产绝大部分处于出口产品停留在来样来料来牌拿加工费, 包括国内生产也没建立起来, 产品的开发创新与现代营销网络连接点没连起来。我认为,国内市场可分三个阶段逐步走向现代流通模式的渠道。
第一阶段是市场预测信息阶段。营销和设计人员从市场调查获取信息,现在最大的弱点是我们的设计师和营销人员不进市场。 第一步设计师和营销人员应进行市场调查;第二步设计师根据来年的流行趋势、流行色、流行款式、流行面料以及结合市场调查的资料开始进行小样设计。流行趋势年年在变, 没有流行趋势世界不会五彩缤纷, 我们必须年年要搞流行趋势,才能促进我们纺织品的消费以及世界更美好。
第三步设计小样进商场做预测性的调查, 用商品卡收集信息, 进行柜台信息调查。大量信息汇总起来就有第一线资料,根据市场预测到的东西, 然后开始进行第二次的样品设计,有可能是最好请一些流行趋势的、开发部门的、研究单位的专家进行定期评估,在更高层次上获取信息。第二次小批量样品出来后进入展览会和订货会,或直接进入商场。同时根据反映的情况、订货情况和市场反应的情况确定批量生产的程度。
第二阶段是产品市场销售网络阶段。 产品市场销售必须建立信息网络体系, 美国商品都使用条码管理, 把每天,至少2-3天的信息反映到信息总部,进行重点分析和决策,调整生产结构和生产计划, 要不断调整,跟得快。
第三阶段进入现代化商业流通模式, 基本做到无库存的经营模式。
我们希望有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 分步实施。企业的一把手应当成为信息网络系统的主角, 指挥这个系统, 这样的决策是有根据的, 是科学的。销售人员出去定了货,拉拉喝喝跑来跑去, 这种营销人员是没有水平的, 营销人员应该根据市场决策, 实际上营销人员是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分析员。
(二)进一步开发市场、细分市场、优化市场。
关于开发市场。希望将来丝绸协会做好这个工作。要造成一定的气候,如举办一些展览会,这不是赚大家的钱,也不是做广告,是把一些丝绸企业集中起来,打出了中国的牌子,就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对此,我的体会很深,我们原来参加欧洲的展览会,都是一家一户摆摊位,外国人根本看也不看。这次我们集中在一起,看的人多了,觉得中国纺织品服装不错,有影响力;今年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纺织品服装展览会,纽约市市长还专门写来贺信,美国的主要的大客商都到这个展览会上来看,连中午吃饭的时候还在谈生意。这种展览会可以起到三个作用:1、获取信息。哪些是人家要的哪些是不要的,哪些产品是美国市场需要的,设计人员与营销人员不到美国市场去都是不合格的。到那里去调查,获取信息。2、获得订单。每年北京举办的服装服饰博览会,今年我调查了30个摊位,50%以上的人告诉我为什么他们年年参展,他们说他们的订单50%-60%是在这两天得到的。3、可以交朋友,可以认识很多人,市场经济叫关系经济,没有关系企业就关门。建议丝绸协会组织起来去欧洲、
美国、俄罗斯形成一定的气候的展览会,集中起来摆在一起,联合开发市场,一家一户形不成气候,千棵树木万棵树木才能形成森林。市场是产业的先导,拿不到好的单子,拿不到客商,拿不到高价位的产品,企业就无法获取效率。
关于细化市场,就是说现在我们的产品大单调,没有把消费领域细化。现在波导手机为什么市场上占有率很高呢?它就是细分了市场,一些人要这样的特征,一些人要那样的特征,它就开发这些产品,卖得很好。对于丝绸产品来说,我想拉板车的人是不会要的。现在西装已经不值钱了,农民穿了西装在种地,拉板车的也穿了西装,掏粪的也穿了西装,穿西装不是什么有身价了。总的来说,丝绸产品还是价格比较高的,重点主攻自领阶层。我在北京调查过,白领女士他们都喜欢丝绸产品,但买不到,就是买不到合适的产品。主攻白领阶层,可以细分一些产品,内衣也要改变面貌,不要老三样,好多产品市场都需要,问题是对市场研究得太少了
关于优化市场。面对众多市场的企业, 不可能各个市场都做, 要优化, 包括美国市场, 欧洲市场也要优化。几百张, 几千张单子, 有的却只有几公斤, 不优化不行, 否则没有竞争力。阿拉伯国家, 市场很大, 应尽快派人去调查、研究;还有欧美市场、日本市场、国内市场、北方市场、南方市场等等, 市场消费人群中又分老人、年纪轻的、小孩的等等, 因此开发市场,细化市场成了当前的当务之急。
(三)优化产品, 优化产业链。
蚕茧是动物蛋白质纤维, 应该说有独特的性能, 但有明显的弱点, 因此对丝绸产品要进行优化。
第一, 长短丝并举, 加快绢纺产品的开发利用, 不能盯住长丝不放, 短纤维的效果很可能远远超过长丝, 因为混纺、交织产品性能更好, 丝棉、丝毛、丝麻的产品都很好。长短丝并举, 有些不好的茧子不要再用来缫丝了, 切断, 做绢纺。好的长丝开发长丝产品, 加大短纤、混纺交织的力度, 改变丝绸弱点。
第二 改进织物的结构。使得抗皱、舒适成为主导产品的主流。 现在消费潮流就是舒适、保健, 未来的消费趋势是个性化、 舒适、保健。织物设计人员要增加, 织物设计出来的, 市场销路好的要奖励。要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和服装设计的水平。
第三,优化产业链。就是说丝、纱线、绸、服装要一条龙的优化开发。现在好的丝到不了好的绸, 好的绸到不了好的服装。优化产业链就是要形成一个优化的群体, 是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的竞争, 一个产业链和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 是一个物流工业系统和另一个物流系统的竞争, 这一条非常重要, 产业链优化后自然就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
第四, 创品牌要进行宣传。创品牌可以联合, 不一定是一家, 可以联合起来在广播、电视上进行宣传, 讲了一百遍, 大家知道了, 就是品牌了。我们将知名品牌, 实际上就是知名度。
第五, 加大实施产业结合的开发体系, 以工厂为主的产业结合的开发体制。研究所应到工厂去, 只有到工厂才能结合好, 才能够有好的产品出来。现在研究单位独立起来搞新产品很难, 因为资金势力不够啊!
(四) 大力培训设计人才和营销复合人才。
要使我们的设计人员改变设计的理念, 深入市场, 有很好的激励机制, 在市场竞争中成长. 每一个设计人员要形成一派, 要在细化市场中间有一个立足点。不要指望设计师一会设计20岁的青年装, 一会设计50岁的老年装, 一会设计童装, 这样的设计师是没有的, 世界上没有的。要在细化市场中间搞出一些在局部的、在这个领域里的、在这个序列里的一些知名的设计师, 同时使得自身产品占领市场, 要有一种风格, 没有一种风格是不行的。
(五) 修订和完善茧丝绸行业的质量标准体系, 要与国际水平接轨。
产品标准的研究, 要适合市场的情况, 适合我们的消费情况。特别是有些混纺、交织的产品也要有一些标准。现在简单的一个衬衫,别在市场上好多是买不到的, 只有41码的, 40号的, 39号的, 38号的, 瘦一点大一点怎么办, 买不到啊! 因为尺码太少,所以要细分市场就是这个问题。在北京市场调查纺织品市场,有30%的人买不到产品。假定说企业提供一个产品,假定说出口的衬衫是消费者能挑到的,假定这种产品不是规定的41码, 但符合消费者的个性特点和要求, 即使比别的产品贵10-20块也友人买, 企业的风险就可以降下来。有人买, 哪怕贵一点又有什么关系。所以说有些标准规范要适合市场, 要挖掘潜在的消费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