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丝绸界资深人士ANDREA NEMBRI先生在欧洲丝绸论坛上的讲话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11-07 14:39:00
原文请看金蚕网英文版分析预测频道
中国的形势
我刚从中国回来,总之,欧洲,巴西和中国的形势差不多,那就是供应面的紧张局势已开始给丝绸市场带来巨大压力。
2004年中国干茧的产量为 55.4万吨,是近五年来的最高峰,与前些年相比,各个省区的产量表现出更大的差异,蚕茧生产从传统的区域向新兴产区转移的速度开始加快,传统产区的产量将进一步减少,但是江苏东北方除外。
目前我们还没有任何干茧转化成生丝产量的官方数据,因此,不考虑干茧子的影响,而单纯以干茧产量为基础来判断生丝产量的评估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在我们印象中,中国方面还没有及时地认识到一公斤广西的茧子不等价于一公斤浙江或者山东的茧子,特别是当我们提到现在茧子的质量不如以前。
当我们直接对茧子的出丝率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估计中国从2002年到2005年的出丝率大概减少了12%,这就意味着今年的丝产量与2004年相比较,减少了7%甚至更多。 这一情况已被事实证实,在2005春茧上市之前,若干工厂竟然没有茧子来生产。这一现象在往年看来是普遍的,但在今年是非常不寻常的。
我们的数据说明,将同样的干茧产量放在2004年,这个现象也要发生,无非是在2004年的时候,有2003年的库存干茧的节余,从而弥补了该年的缺口。很明显,2005年的情形就不一样了。
因此,现在的干茧量只能满足中国一些地区到明年一月份的用量,一些地区最乐观的估计是到明年四月的用量。这样就有2-3个月干茧供应的缺口。
现在,缫丝厂普遍担忧的是怎样解决由于2-4个月的被迫停产而导致熟练工流失的问题,尤其是在江浙和山东地区。所以,有些工厂已经放慢生产速度来缓解2006年5月到6月有可能出现的原料紧缺,而不至于到时停产。
另外,现在的缫丝厂要花70元/公斤的相对高价从丝绸公司买茧,他们认为这样的操作风险十足。就如同他们已预料的,如果他们现在就将茧子缫成丝马上卖掉,买方也会由于某些可能的负面因素岁市场格局产生影响而取消交易合同并且要求减价,并有可能消费者也会如法炮制,造成恶性循环。
行家们认为2004年以来的茧价对于蚕农来说是十分开心的,特别是今年江苏地区的秋茧价创出历史新高,同时,他们又认为除非能生产出充足的蚕种,中国下一年的干茧产量难有提高。因为,中国的蚕种生产系统是根据一年的周期来考虑的,而不是根据上一季,比如10月份的量,来决定来年春季可发出的蚕种量。
巴西的形势
根据巴西圣保罗制丝协会统计数据,今年的生产量预测是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可能只有1994年的一半。在过去的一季里,不利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干旱和相对较冷的气温,已经对2005年9月的茧子收成带来影响。
与上年相比,巴西茧的价格没有多达改变,但如果用美元来衡量,由于与美元套汇的改变,巴西茧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一个极端高的水平。
中国生丝的质量
高品位生丝,普通级别生丝和低品位生丝的差价在过去的几个月内有明显的调整。高成本自身的价值和对高品位产品需求的增加拉开了价格差距。从C区出来的普通3-4A级每公斤仅仅是每公斤1到2个美元的差距,然而,从A区出来的6A级丝在今年的市场波动后却有5到6个美元的差价。这更正确地反映了成本,技术和茧产地方面的差别。
在A产地和其他B产地秋茧欠收的情况下,不管市场上对未来高品位生丝的产量有多少不确定,质量好的依然畅销。
市场情绪及预期
首先,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生丝供应的危机时刻,某些人把它认为是投机炒作和暂时的价格高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情绪慢慢过渡趋于积极,紧接着,嘉兴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远期合同价格超过现货价格,这清晰地表现出中国市场需求的变化。(演讲者接着用幻灯片来表示合同价格的变化)
不仅如此,当事人说在秋茧收购前,大约有800吨生丝交在了合同交易市场上以避免秋茧收购太高价格带来的危机和保护整个行业利益。
货期的推迟,合约的取消,必须付预付款,不履约,已成了生意场上的规则。江苏高质量茧子的收购价达到创记录的每担1500元。
除了供需不平衡,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今天的局势。近年来市场不确定性,行业转坏和价格向下波动使得厂家没有和以前一样大量库存。这种习惯已经十分国际化,欧洲,日本和印度都是如此。当价格开始上涨,预示短缺即将来临,几乎所有的买方都不大考虑通常的消费量而大量增仓,以补充库存,这样极容易套牢,而且买涨不买落的动作本身加大了价格上涨。
其他应该关注的形势
在印度,22美元以上的价格已经超出了它的反倾销政策水平,所以现在印度的进口商可以很容易地进口并且不需要将货物留在海关上申请重检。印度政府将在他们的国庆节后将发布新的政策。
从6月直到9月份,中国国内的丝织厂生产练白绸和交织绸的定单已排满,所以生丝的国内旺盛需求比出口更吸引丝厂。当然,这仍然需要的是好的质量.特别是商检的更受欢迎。
尽管中国生丝的成本能很容易地从已知的茧价和不同地方缫丝的成本来测算出,但是2006年的价格还是必须有市场供需来决定。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期待一个由缫丝厂带来的"捷足先登"的情况和一种"永久竞争的投标",即对于那些紧缺的高档品,谁最快在市场接受最高价,谁将首先取得利润。
对于普通等级的产品,将取决于印度需求和中国内需。然而,鉴于印度第10个蚕业发展计划的重大失败, 不出意外的话,对所有等级的生丝的需求将十分踊跃。(幻灯片显示2002-2007年的实际产量是都徘徊在14000-15000吨)
谢谢大家!
2005.10.18
(Esilk.net译)
中国的形势
我刚从中国回来,总之,欧洲,巴西和中国的形势差不多,那就是供应面的紧张局势已开始给丝绸市场带来巨大压力。
2004年中国干茧的产量为 55.4万吨,是近五年来的最高峰,与前些年相比,各个省区的产量表现出更大的差异,蚕茧生产从传统的区域向新兴产区转移的速度开始加快,传统产区的产量将进一步减少,但是江苏东北方除外。
目前我们还没有任何干茧转化成生丝产量的官方数据,因此,不考虑干茧子的影响,而单纯以干茧产量为基础来判断生丝产量的评估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在我们印象中,中国方面还没有及时地认识到一公斤广西的茧子不等价于一公斤浙江或者山东的茧子,特别是当我们提到现在茧子的质量不如以前。
当我们直接对茧子的出丝率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估计中国从2002年到2005年的出丝率大概减少了12%,这就意味着今年的丝产量与2004年相比较,减少了7%甚至更多。 这一情况已被事实证实,在2005春茧上市之前,若干工厂竟然没有茧子来生产。这一现象在往年看来是普遍的,但在今年是非常不寻常的。
我们的数据说明,将同样的干茧产量放在2004年,这个现象也要发生,无非是在2004年的时候,有2003年的库存干茧的节余,从而弥补了该年的缺口。很明显,2005年的情形就不一样了。
因此,现在的干茧量只能满足中国一些地区到明年一月份的用量,一些地区最乐观的估计是到明年四月的用量。这样就有2-3个月干茧供应的缺口。
现在,缫丝厂普遍担忧的是怎样解决由于2-4个月的被迫停产而导致熟练工流失的问题,尤其是在江浙和山东地区。所以,有些工厂已经放慢生产速度来缓解2006年5月到6月有可能出现的原料紧缺,而不至于到时停产。
另外,现在的缫丝厂要花70元/公斤的相对高价从丝绸公司买茧,他们认为这样的操作风险十足。就如同他们已预料的,如果他们现在就将茧子缫成丝马上卖掉,买方也会由于某些可能的负面因素岁市场格局产生影响而取消交易合同并且要求减价,并有可能消费者也会如法炮制,造成恶性循环。
行家们认为2004年以来的茧价对于蚕农来说是十分开心的,特别是今年江苏地区的秋茧价创出历史新高,同时,他们又认为除非能生产出充足的蚕种,中国下一年的干茧产量难有提高。因为,中国的蚕种生产系统是根据一年的周期来考虑的,而不是根据上一季,比如10月份的量,来决定来年春季可发出的蚕种量。
巴西的形势
根据巴西圣保罗制丝协会统计数据,今年的生产量预测是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可能只有1994年的一半。在过去的一季里,不利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干旱和相对较冷的气温,已经对2005年9月的茧子收成带来影响。
与上年相比,巴西茧的价格没有多达改变,但如果用美元来衡量,由于与美元套汇的改变,巴西茧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一个极端高的水平。
中国生丝的质量
高品位生丝,普通级别生丝和低品位生丝的差价在过去的几个月内有明显的调整。高成本自身的价值和对高品位产品需求的增加拉开了价格差距。从C区出来的普通3-4A级每公斤仅仅是每公斤1到2个美元的差距,然而,从A区出来的6A级丝在今年的市场波动后却有5到6个美元的差价。这更正确地反映了成本,技术和茧产地方面的差别。
在A产地和其他B产地秋茧欠收的情况下,不管市场上对未来高品位生丝的产量有多少不确定,质量好的依然畅销。
市场情绪及预期
首先,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生丝供应的危机时刻,某些人把它认为是投机炒作和暂时的价格高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情绪慢慢过渡趋于积极,紧接着,嘉兴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远期合同价格超过现货价格,这清晰地表现出中国市场需求的变化。(演讲者接着用幻灯片来表示合同价格的变化)
不仅如此,当事人说在秋茧收购前,大约有800吨生丝交在了合同交易市场上以避免秋茧收购太高价格带来的危机和保护整个行业利益。
货期的推迟,合约的取消,必须付预付款,不履约,已成了生意场上的规则。江苏高质量茧子的收购价达到创记录的每担1500元。
除了供需不平衡,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今天的局势。近年来市场不确定性,行业转坏和价格向下波动使得厂家没有和以前一样大量库存。这种习惯已经十分国际化,欧洲,日本和印度都是如此。当价格开始上涨,预示短缺即将来临,几乎所有的买方都不大考虑通常的消费量而大量增仓,以补充库存,这样极容易套牢,而且买涨不买落的动作本身加大了价格上涨。
其他应该关注的形势
在印度,22美元以上的价格已经超出了它的反倾销政策水平,所以现在印度的进口商可以很容易地进口并且不需要将货物留在海关上申请重检。印度政府将在他们的国庆节后将发布新的政策。
从6月直到9月份,中国国内的丝织厂生产练白绸和交织绸的定单已排满,所以生丝的国内旺盛需求比出口更吸引丝厂。当然,这仍然需要的是好的质量.特别是商检的更受欢迎。
尽管中国生丝的成本能很容易地从已知的茧价和不同地方缫丝的成本来测算出,但是2006年的价格还是必须有市场供需来决定。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期待一个由缫丝厂带来的"捷足先登"的情况和一种"永久竞争的投标",即对于那些紧缺的高档品,谁最快在市场接受最高价,谁将首先取得利润。
对于普通等级的产品,将取决于印度需求和中国内需。然而,鉴于印度第10个蚕业发展计划的重大失败, 不出意外的话,对所有等级的生丝的需求将十分踊跃。(幻灯片显示2002-2007年的实际产量是都徘徊在14000-15000吨)
谢谢大家!
2005.10.18
(Esilk.net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