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丝绸业质量问题的重要性-Alberto Clerici在欧洲丝绸论坛上的演讲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8-07-25 14:47:00
女士们,先生们:
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同时也很有必要向大家提出欧洲丝绸业现在面临的质量问题。
刚刚奥利维福涅尔主席的发言中,重点阐述了欧洲丝绸论坛的本质和目的。
首先我想指出,某些统计数据能使对在座的欧洲和中国与会者更具体形象地了解我们所讨论话题的重要性。
欧洲的丝绸业主要坐落于意大利的科莫和里昂地区,同时在德国、罗马尼亚、瑞士和英国也有一些重要的丝绸厂家。
欧洲的绸厂每年约消耗3.600吨厂丝和其他丝线,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中国。此外,每年还进口约2.200吨白坯绸和印染绸。
根据中国的官方统计,去年,在中国对欧洲丝绸商品出口统计中,其对欧洲加捻丝的出口量占中国加捻丝出口量的43%,绢丝占中国出口量的11%,绸缎占22%,丝绸衬衫占26%,丝巾占40%,丝绸领带占33%。
对欧洲市场来说,丝绸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它赋予的价值和它的销售市场。
我们估计丝绸商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在12亿欧元左右。
我们简直无法形容欧洲丝绸产品在时尚业中的重要地位。
但完全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欧洲丝绸工业毫无疑问地成为引领全世界纤维消费者风尚的中流砥柱。
对欧洲纺织业来说,丝绸就是品质的象征。
品质的概念不是静态的,而是应该与不断更新技术设施的最先进技术相适应。其他纺织原料,像亚麻,棉花,羊毛之类的天然纤维-包括中国的产品-
都在不断调整,以适应这个趋势。
生丝是静态的:其实,在中国大范围使用自动缫丝机之后,世界纺织行业,包括中国业界在内,都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整体质量变差了。用户们能感受到中国农业的巨大变革,在东桑西移和增加产量的同时,价格还能保持在合理水平。但一个仅建立在价格之上的政策是不幸的:你可能会消灭所有的竞争,但最终你会发现你自己的产品也失去市场了。
欧洲纺织业对丝绸一直抱有近乎虔诚的信仰,并且真诚地愿意与中国农民和缫丝厂合作: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为他们的服务提供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摆脱目前的困境。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即纺织工业和缫丝厂对对方所知甚少。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中国,绸厂和针织厂对缫丝厂面临的问题并不熟悉。同时,在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缫丝厂、标准化委员会和商检机构对用户的需求关心甚少,他们各自为政,一直沿用有90年历史的陈旧的检验方法,完全与现实脱节。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必须对此有所改变。
万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最终用户都需要完美的丝绸。我要纠正我刚才说的:我知道并不存在所谓“完美的丝绸”。其实我的意思是说,当今,并非所有用户都需要现今可以提供出(和其实质量可以再改善,但如今被广泛承认)的最高质量的中国丝绸;其实很多时候能使用中低品味的生丝。很重要的一点是检验报告应载明某一批次生丝的所有真实且完整的质量测试数据。如果用户有这样的信息,他可以根据用途来挑选相匹配的批次,会根据不同布料的设计特点对生丝的某些性能提出特殊要求。
嘉兴交易市场交易的两个等级生丝品种姑且不说,如今的市场内我们只能发现仅凭感官式的黑板检验方法来分级为4A、5A、6A的生丝,在中国大范围使用自动缫丝机后这种传统的检验方法在若干方面都大打折扣,看来与现实需求不大合拍了。我们会一直通过我们的有关政府部门向中国商务部施压,要求废除生丝黑板强制检验。这应该是由用户来决定它是否有用。
在2006年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就提出了采用电子检测:但是提出的检测方法没有采用丝胶浸湿和干燥步骤(这样一来忽视报合疵点成为很普遍的现象),而且对变异系数的限制比较松懈。根据我们的合作单位利用中国的电子检验设备检测生丝的结果,他们近五年来检测过的所有批次应该全达到6A级了。
我们感谢杭州商检成为中国第一个运用络纱机和变异系数感应器等来进行电子检测的检验机构。
我们感谢杭州商检是第一家采用光写感应器和进行样丝浸湿检验步骤的检验机构,这样很方便报合疵点的检验。我们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即所有的检验机构都应该使用一致的检验设备,以得到一致的检验报告。我们欧洲业界和我们协会准备和你们全力合作,来建立生丝的分级检验标准。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杭州商检局新采用的检验设备是先进的,完全适合对样丝进行精确深入的测试,而且所抽样丝只占批次的0.1%。
下面我向各位分发最近生产的三个批次中国卷筒丝的检测和加工报告,检验数据非常完整,一一载明了电容变异系数、电容和光感纤度数据、热学分析数据等等-加工报告显示样丝的疵点数据和用户加工整个批次的疵点数据完全一致。对样丝的检验占批次重量的0.1%,而清洁指标的检验则贯穿整个批次的加工过程中。
用户发现在第一例中的总糙结数为138,185个(这可能代表目前的最好成绩),第二例中的总糙结数为757808(相当于5A的平均偏上水平),第三例中为1,213,656(相当于4A的平均水平)。
在4A级生丝的检验加工报告中,还有更差的例子。但我的意思已经很明了:相同的等级或者缫丝厂都不能成为质量稳定的保证;我可以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都是一个缫丝厂生产出来,生产的厂丝品味都很高,但是商检证书上永远都是6A。而对用户来说,不知道生丝的确切质量,就要投入加工生产,这极不公平,这怎么能生产出高级绸缎呢?对缫丝厂来说,它生产出那么优质的生丝,价格上却没有回报。目前最高等级的也就是6A,没有细化生丝产品的等级。
丝绸质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饲养的蚕种类型;农民的饲养方式;天气;毗邻农作物化学品的应用;蚕茧的采集和烘干方式;煮茧方式;缫丝方式。商检局不能对之进行全程的影响,但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按照负责的分级检验方法、遵循认真的检验态度,商检机构可以影响供应链的决策,即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以为生产者获得更高的价格,创造更加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
谢谢大家。
2008年5月
(ESilk.net译)
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同时也很有必要向大家提出欧洲丝绸业现在面临的质量问题。
刚刚奥利维福涅尔主席的发言中,重点阐述了欧洲丝绸论坛的本质和目的。
首先我想指出,某些统计数据能使对在座的欧洲和中国与会者更具体形象地了解我们所讨论话题的重要性。
欧洲的丝绸业主要坐落于意大利的科莫和里昂地区,同时在德国、罗马尼亚、瑞士和英国也有一些重要的丝绸厂家。
欧洲的绸厂每年约消耗3.600吨厂丝和其他丝线,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中国。此外,每年还进口约2.200吨白坯绸和印染绸。
根据中国的官方统计,去年,在中国对欧洲丝绸商品出口统计中,其对欧洲加捻丝的出口量占中国加捻丝出口量的43%,绢丝占中国出口量的11%,绸缎占22%,丝绸衬衫占26%,丝巾占40%,丝绸领带占33%。
对欧洲市场来说,丝绸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它赋予的价值和它的销售市场。
我们估计丝绸商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在12亿欧元左右。
我们简直无法形容欧洲丝绸产品在时尚业中的重要地位。
但完全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欧洲丝绸工业毫无疑问地成为引领全世界纤维消费者风尚的中流砥柱。
对欧洲纺织业来说,丝绸就是品质的象征。
品质的概念不是静态的,而是应该与不断更新技术设施的最先进技术相适应。其他纺织原料,像亚麻,棉花,羊毛之类的天然纤维-包括中国的产品-
都在不断调整,以适应这个趋势。
生丝是静态的:其实,在中国大范围使用自动缫丝机之后,世界纺织行业,包括中国业界在内,都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整体质量变差了。用户们能感受到中国农业的巨大变革,在东桑西移和增加产量的同时,价格还能保持在合理水平。但一个仅建立在价格之上的政策是不幸的:你可能会消灭所有的竞争,但最终你会发现你自己的产品也失去市场了。
欧洲纺织业对丝绸一直抱有近乎虔诚的信仰,并且真诚地愿意与中国农民和缫丝厂合作: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为他们的服务提供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摆脱目前的困境。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即纺织工业和缫丝厂对对方所知甚少。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中国,绸厂和针织厂对缫丝厂面临的问题并不熟悉。同时,在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缫丝厂、标准化委员会和商检机构对用户的需求关心甚少,他们各自为政,一直沿用有90年历史的陈旧的检验方法,完全与现实脱节。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必须对此有所改变。
万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最终用户都需要完美的丝绸。我要纠正我刚才说的:我知道并不存在所谓“完美的丝绸”。其实我的意思是说,当今,并非所有用户都需要现今可以提供出(和其实质量可以再改善,但如今被广泛承认)的最高质量的中国丝绸;其实很多时候能使用中低品味的生丝。很重要的一点是检验报告应载明某一批次生丝的所有真实且完整的质量测试数据。如果用户有这样的信息,他可以根据用途来挑选相匹配的批次,会根据不同布料的设计特点对生丝的某些性能提出特殊要求。
嘉兴交易市场交易的两个等级生丝品种姑且不说,如今的市场内我们只能发现仅凭感官式的黑板检验方法来分级为4A、5A、6A的生丝,在中国大范围使用自动缫丝机后这种传统的检验方法在若干方面都大打折扣,看来与现实需求不大合拍了。我们会一直通过我们的有关政府部门向中国商务部施压,要求废除生丝黑板强制检验。这应该是由用户来决定它是否有用。
在2006年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就提出了采用电子检测:但是提出的检测方法没有采用丝胶浸湿和干燥步骤(这样一来忽视报合疵点成为很普遍的现象),而且对变异系数的限制比较松懈。根据我们的合作单位利用中国的电子检验设备检测生丝的结果,他们近五年来检测过的所有批次应该全达到6A级了。
我们感谢杭州商检成为中国第一个运用络纱机和变异系数感应器等来进行电子检测的检验机构。
我们感谢杭州商检是第一家采用光写感应器和进行样丝浸湿检验步骤的检验机构,这样很方便报合疵点的检验。我们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即所有的检验机构都应该使用一致的检验设备,以得到一致的检验报告。我们欧洲业界和我们协会准备和你们全力合作,来建立生丝的分级检验标准。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杭州商检局新采用的检验设备是先进的,完全适合对样丝进行精确深入的测试,而且所抽样丝只占批次的0.1%。
下面我向各位分发最近生产的三个批次中国卷筒丝的检测和加工报告,检验数据非常完整,一一载明了电容变异系数、电容和光感纤度数据、热学分析数据等等-加工报告显示样丝的疵点数据和用户加工整个批次的疵点数据完全一致。对样丝的检验占批次重量的0.1%,而清洁指标的检验则贯穿整个批次的加工过程中。
用户发现在第一例中的总糙结数为138,185个(这可能代表目前的最好成绩),第二例中的总糙结数为757808(相当于5A的平均偏上水平),第三例中为1,213,656(相当于4A的平均水平)。
在4A级生丝的检验加工报告中,还有更差的例子。但我的意思已经很明了:相同的等级或者缫丝厂都不能成为质量稳定的保证;我可以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都是一个缫丝厂生产出来,生产的厂丝品味都很高,但是商检证书上永远都是6A。而对用户来说,不知道生丝的确切质量,就要投入加工生产,这极不公平,这怎么能生产出高级绸缎呢?对缫丝厂来说,它生产出那么优质的生丝,价格上却没有回报。目前最高等级的也就是6A,没有细化生丝产品的等级。
丝绸质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饲养的蚕种类型;农民的饲养方式;天气;毗邻农作物化学品的应用;蚕茧的采集和烘干方式;煮茧方式;缫丝方式。商检局不能对之进行全程的影响,但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按照负责的分级检验方法、遵循认真的检验态度,商检机构可以影响供应链的决策,即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以为生产者获得更高的价格,创造更加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
谢谢大家。
2008年5月
(ESilk.net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