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桑西移”广西蚕茧业风险大增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3-03 10:43:00
经过数年的徘徊、调整,广西茧丝业近年来开始强劲复苏,且桑蚕生产已由过去零星分散型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近20个万亩以上桑园的蚕茧生产基地。据有关部门介绍,目前,广西蚕茧产量在全国的排位已由三年前第十三位跃升至目前的第四位。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在掀起蚕茧产业新热潮背后,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蚕茧产业潜在的危机。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目前广西一些地市鼓励农民养蚕的积极性依然不减,如果政府还没有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广西蚕茧产业将可能像前几年蔗糖产业一样。”
“东桑西移”催生蚕茧热
据了解,近几年来广西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主要原因是“东桑西移”发展趋势。由于桑蚕老产区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地区日益工业化、城市化,种桑发展空间受限。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广人稀、劳动力密集,桑蚕业比较效益高于其它经济作物,并且桑蚕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模式,农民亏损风险小,乐于接受。
因此,中西部地区,都将种桑养蚕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大面积扩桑养蚕,全国“东桑西移”已成定局。
广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坡闲地多,年养蚕期长达9个月,比江浙一带多2个月以上,每年可以比江浙一带多养蚕3-4批,在广西种桑养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桑养蚕不争农时、不争耕地,因而茧产品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成本相对较低,广西一些人士认为,即使收购价跌至4.5元/公斤(高峰时收购价曾高达18元/公斤,近年在11-16元/公斤左右),蚕农也还有利可图,财政也可增收。
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的原因还在于,江浙一带缫丝行业的老板大举进军广西,不少已倒闭的缫丝厂如今纷纷以租赁的形式交由江浙私人业主承包经营,这些都调动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据悉,广西抓住“东桑西移”的机遇,启动了蚕业产业化“十百千万工程”(即扶持建设一批年产鲜茧超10担的养茧专业户、超100吨的乡镇、超1000吨的县市及超10万担的地市),各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少县乡由扶持甘蔗生产转而支持种桑养蚕,广西桑蚕种植面积出现大增,仅在去年桑园面积就增长了66.7%。
盲目扩张潜伏危机
但是,广西进出口丝绸公司一位人士说,目前低档茧丝供大于求,广西蚕茧产业快速发展潜在危机大增。
据了解,茧丝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广西亦不例外,每年的茧丝绸产量80%以上用于出口。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国内茧丝业发生震荡,甚至大起大落。如在1995-1996年全球茧丝业处于低谷时,从江浙到广东、广西,一大批缫丝厂纷纷倒闭,农民遍地毁桑。
那么,目前国际市场形势如何呢?据了解,受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影响,从去年以来,国内外丝绸市场需求总体不旺,一方面,蚕茧供过于求,厂丝价格不断下滑,从2001年8月19万元/吨(3A级,下同)跌至目前12万元/吨,并屡创历史新低。另一方面,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据1-6月海关统计,上半年蚕丝类出口金额为19725万美元,同比下降18.96%,其中厂丝下降45.8%、土丝下降28.4%、绢纺纱线下降30.4%。不仅价格下跌,出口量也在减少,对于80%产品用于出口的我国丝绸行业来说,无疑将给全行业和广西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据了解,广西茧丝出口去年下降了25%,今年比去年又将下降20%以上。收购价格,由过去6-7元/公斤下降到目前4元/公斤,如果还继续下滑,对桑农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此外,我国蚕茧产业发展的态势也不容乐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一定冲击,我国丝绸在国际上的长期垄断地位将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印度已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2000年印度对美国出口绸缎首次超过我国,2001年已是我对美出口的2.56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广西再大幅度扩大种植面积,潜在的风险可想而知。除外部因素外,广西蚕茧产业自身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种桑养蚕仍是小而分散,特别是加工业滞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据了解,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西的茧丝绸加工业一度十分辉煌。南宁、桂林、田阳三大绢纺厂的绢丝总锭数占全国绢纺锭的1/5。但到了今天,由于市场变化,企业改制等原因,南宁、桂林两家绢纺厂先后破产,剩下的田阳绢纺厂也是打打停停。而分布在产地县(市)的众多小型缫丝企业,由于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债务包袱过重等也相继陷入困境。但目前仍有不少县(市)正争先恐后上缫丝项目,缫丝能力大于织绸能力。 由于加工能力及其水平滞后,导致产供销失衡,反过来又影响蚕农的种养。
据了解,广西种植规模扩张过快,茧丝质量已有所下降,广西经贸委茧丝办的周处长说,广西茧丝质量一直还不错,现在如果不注意提高质量,一旦砸了牌子,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认为,广西应该把重点放在:一提高茧丝质量;二是抓基地建设;三是加工。他指出,目前广西业内人士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广西农业部门的一位人士说,目前农业结构调整趋同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大家都在做结构调整的大文章,但是结构调整存在一窝蜂现象。
广西丝绸进出口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任何产品一旦供大于求,都将给生产者带来很大风险。广西有良好的发展种桑养蚕的条件,但是应该适度发展种桑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