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成中国经济绊绳? 隐藏的风险将浮出水面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8-01-30 10:47:00
主持人:
有关媒体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8年全国贸促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可能将2008年经济增速的目标定为8%,以防止经济发展过热。
经济减速固然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在要求,但除此之外,减速的力量似乎还来自美国经济的走弱。随着中国经济对外贸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尤其是如果美国的购买力因经济走弱而下降,那么中国的出口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果真如此,我们就可以解释为美国经济走弱可能绊住了中国经济的脚步,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最近中国股市的疯狂下跌比美国还要厉害的根本原因。过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可能比美国经济本身相对还要脆弱。
大众评判台
郝彬彬:根源在"内热"
次贷和全球经济走弱的影响当然有,但经济可能减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经济自身需要"软着陆"。在各项生活成本和收入比值高企下,刺激内需的策略难以奏效,而一些体制性问题将会在今年进一步暴露,宏观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谭晓鸿:肯定会受牵连
美国经济衰退肯定会波及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增长相当程度上依靠出口和固定投资,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消费如果下降,中国为数众多的出口型企业必受牵连。赵悠然:应该控制增速
几乎每年的经济增速都高于年初的预计,是我们的统计出现了问题,还是一些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未考虑进去?基于全球经济这样一种走势,今年中国有必要严格控制经济速度,认真反思经济增长中的症结所在。
◆沸点特稿
增速若放慢"暗礁"或露面
孙明春
雷曼兄弟经济学家
在1月10日拙作《出口放缓将揭产能过剩面纱》一文中,笔者已经提及,2008年中国经济将呈现三个主要趋势,一是全年的实际GDP增长率将是六年来首次低于10%;二是消费物价指数会在第二季度开始明显回落,下半年甚至有可能降到3%以下;三是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 (但增速会明显下降)。
目前,全球股市的大跌已经提高了我们预期所面临的下行风险。尽管中国上周刚刚公布的2007年11.4%的实际GDP增长率仍显强劲,但GDP属于事后统计资料,中国的高速增长掩盖了日益加剧的下行宏观风险。我们预期:2008年因外部需求减弱导致的出口增长放缓,可能导致经济增速降至9.8%。
随着中国GDP增速放慢,一些隐藏的经济风险可能将浮出水面。
第一,货币政策紧缩风险。虽然我们预期CPI将在今年下半年大幅回落,但从政府最新的物价监测资料来看,第一季CPI再创新高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真是这样,这或许会迫使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并可能会导致增长放缓恶化。
第二,产能过剩及并发症。中国经济放缓可能会暴露工业部门产能大量过剩的问题。多年的过度投资已经产生了过剩产能,而之前主要靠大量出口来消化。如果全球需求减少,产能过剩问题可能变得更严重,从而导致库存积压以及大幅降价,两者都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接着可能引发失业率上升,进而影响消费增长并威胁社会稳定。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还将导致市盈率很高的中国股票更难自圆其说。市盈率在2007年后期已经达到了不可持续的水平。这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持续的市场回调可能会让上市公司收益甚至更低,甚至出现恶性循环,特别是那些将大量资金投资于股市的上市公司。
公司收益下降还将影响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中国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NPL)在过去三年中一直都在下降,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各银行在过去几年的资本结构调整、重组以及上市后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能力都有提高,也是因为自1999年以来的上升增长周期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经济下滑周期真的出现,目前还不清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会变得多高。
最后,更严格的信贷控制、更高的抵押贷款利率以及消费者和商业信心的丧失(或者因股价下滑,或者因为GDP增长放缓)可能会导致房价回调。2007年很多大城市的房价都曾大幅上扬。但在过去几周里,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显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据官方和其它一些媒体的报导,一些大城市的房价和交易量已经开始双双走低。也有报道称,创辉房地产中介公司因缺乏交易量而在各大城市关闭了数千家店面。如果房价大幅下滑,可能会引发类似美国所出现的问题 --例如建筑活动疲软以及负的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尽管程度要小得多。(凌建平 郝匀嘉)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有关媒体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8年全国贸促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可能将2008年经济增速的目标定为8%,以防止经济发展过热。
经济减速固然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在要求,但除此之外,减速的力量似乎还来自美国经济的走弱。随着中国经济对外贸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尤其是如果美国的购买力因经济走弱而下降,那么中国的出口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果真如此,我们就可以解释为美国经济走弱可能绊住了中国经济的脚步,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最近中国股市的疯狂下跌比美国还要厉害的根本原因。过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可能比美国经济本身相对还要脆弱。
大众评判台
郝彬彬:根源在"内热"
次贷和全球经济走弱的影响当然有,但经济可能减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经济自身需要"软着陆"。在各项生活成本和收入比值高企下,刺激内需的策略难以奏效,而一些体制性问题将会在今年进一步暴露,宏观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谭晓鸿:肯定会受牵连
美国经济衰退肯定会波及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增长相当程度上依靠出口和固定投资,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消费如果下降,中国为数众多的出口型企业必受牵连。赵悠然:应该控制增速
几乎每年的经济增速都高于年初的预计,是我们的统计出现了问题,还是一些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未考虑进去?基于全球经济这样一种走势,今年中国有必要严格控制经济速度,认真反思经济增长中的症结所在。
◆沸点特稿
增速若放慢"暗礁"或露面
孙明春
雷曼兄弟经济学家
在1月10日拙作《出口放缓将揭产能过剩面纱》一文中,笔者已经提及,2008年中国经济将呈现三个主要趋势,一是全年的实际GDP增长率将是六年来首次低于10%;二是消费物价指数会在第二季度开始明显回落,下半年甚至有可能降到3%以下;三是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 (但增速会明显下降)。
目前,全球股市的大跌已经提高了我们预期所面临的下行风险。尽管中国上周刚刚公布的2007年11.4%的实际GDP增长率仍显强劲,但GDP属于事后统计资料,中国的高速增长掩盖了日益加剧的下行宏观风险。我们预期:2008年因外部需求减弱导致的出口增长放缓,可能导致经济增速降至9.8%。
随着中国GDP增速放慢,一些隐藏的经济风险可能将浮出水面。
第一,货币政策紧缩风险。虽然我们预期CPI将在今年下半年大幅回落,但从政府最新的物价监测资料来看,第一季CPI再创新高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真是这样,这或许会迫使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并可能会导致增长放缓恶化。
第二,产能过剩及并发症。中国经济放缓可能会暴露工业部门产能大量过剩的问题。多年的过度投资已经产生了过剩产能,而之前主要靠大量出口来消化。如果全球需求减少,产能过剩问题可能变得更严重,从而导致库存积压以及大幅降价,两者都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接着可能引发失业率上升,进而影响消费增长并威胁社会稳定。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还将导致市盈率很高的中国股票更难自圆其说。市盈率在2007年后期已经达到了不可持续的水平。这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持续的市场回调可能会让上市公司收益甚至更低,甚至出现恶性循环,特别是那些将大量资金投资于股市的上市公司。
公司收益下降还将影响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中国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NPL)在过去三年中一直都在下降,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各银行在过去几年的资本结构调整、重组以及上市后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能力都有提高,也是因为自1999年以来的上升增长周期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经济下滑周期真的出现,目前还不清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会变得多高。
最后,更严格的信贷控制、更高的抵押贷款利率以及消费者和商业信心的丧失(或者因股价下滑,或者因为GDP增长放缓)可能会导致房价回调。2007年很多大城市的房价都曾大幅上扬。但在过去几周里,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显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据官方和其它一些媒体的报导,一些大城市的房价和交易量已经开始双双走低。也有报道称,创辉房地产中介公司因缺乏交易量而在各大城市关闭了数千家店面。如果房价大幅下滑,可能会引发类似美国所出现的问题 --例如建筑活动疲软以及负的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尽管程度要小得多。(凌建平 郝匀嘉)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