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出口企业:转型还是继续?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8-02-01 09:15:00

  1月28日,人民币突破7.2关口,以7.1996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在2008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人民币累计升幅已超过1.36%。对于中山的外贸企业来说,人民币持续升值仅仅是他们面临的一大压力,国家出口退税调整、外商投资新目录实施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众多因素将发挥效力,出口型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是主动转型,内外销“两条腿”走路,抑或转战国内市场,又或坚守国外市场?中山企业痛苦抉择的背后,是对开拓国内市场的担忧。但无论如何,把握政策和产业趋势,将是企业最明智的选择。

  这个8年没做过一例国内单子的公司,计划转战国内,尽管有些担忧,但又不得不这么做出口企业尝试转向内销

  “成本是越来越高,原材料价格还在不断地上涨,现在是越来越难做了,基本没什么利润。”戴开武用很郁闷来形容自己最近的心情。戴开武所在的企业中山洁美精品有限公司以生产杂物框、布类产品为主,一直走的是纯出口的路子,做了整整8年。

  人民币升值、退税率下减、客户资金回笼慢以及员工成本增加等原因,让戴开武对单一做外贸表示出担心。“60万美金货款如果压几个月,上十万就没了,利润变成了空气。”

  这个8年没做过一例国内单子的公司,计划在今年开发一些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对于转战国内,戴开武还是有一些担忧,但他又不得不尝试着走这条新路子。

  在新法新政连续出台,原材料及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面对这些问题表示出不同的看法。

  “我们暂时不会考虑内销!”了解了记者的采访意图后,中山力高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很坚决

  部分企业仍然紧瞄国外

  “我们暂时不会考虑内销!”了解了记者的采访意图后,中山力高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杜兆文回答得很坚决。在新一年的生产计划中,该公司仍将眼光紧紧瞄准了国外市场。

  杜兆文表示了做内销的担忧:做内销除了产品要改头换面外,公司至少需要花几年的时间来开拓市场,需要的资金比外销扩大一倍,而且还要考虑产品在国内的价格和竞争力。

  杜兆文说:“我们的产品外销售价比浙江一些公司在国内的售价贵20元到30元,但是质量更高,如果做内销,价格方面还要调整才能获得市场。不过,更让公司担忧的是货款的问题,做外单都是使用FOB(装运港船上交货)或者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所以很少有拖欠货款情况,但国内的三角债比较普遍,执行生产计划比较难。”

  “像我们这种长期做外贸的服装企业不会考虑做外销,因为内销需要的款式多、数量少,从采购到员工都不太喜欢做。”沙溪一服装行业老板表示。据业内人士介绍,内销涉及设计、生产和销售,而外销(贴牌)更侧重于生产,定位和要求都不一样,选择无需品牌运作且利润相对稳定的出口贸易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做大国内市场不等于放弃国外市场。“TCL”品牌已经远销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内外两个市场都要做大

  “今年除湿器、移动空调的国内销售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刚进入2008年,TCL德龙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是唯一下了硬指标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德龙家电除湿器国内的销售量接近1万台,移动空调2600多台,与2006年相比增长65%。但与两种产品外销量41万相比,国内销售量相对薄弱。

  “我们从建厂之初就坚持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销售策略,除湿器、移动空调在国内处于市场导入期,需要过程,目前需求量虽然有限,但我们对国内的市场前景看好。”TCL德龙电器国内销售部部长王伟华对国内市场充满信心。目前,该公司的除湿器已一举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军者。

  把内销做大的另一原因是风云变化的国际市场令该公司担忧。“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原油价格增加,外销的利润空间在缩小,而增加国内销售量,可以说是转嫁了上述因素带来的风险。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该公司海外市场部部长朱莉敏表示。

  做大国内市场不等于放弃国外市场。据了解,德龙家电公司从筹建规划之初,就定位为世界级的生产基地,面向全球生产除湿器和移动空调,产品在全球市场同步上市。目前,“DE?鄄LONGHI”品牌在欧美市场销售,“TCL”品牌则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销售,已经远销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我市外经贸局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和转型升级

  政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中山市外经贸局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和转型升级。一方面,鼓励一般贸易进口,鼓励企业进口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消费品等;另一方面,协助企业办理调整产品内外销比例变更,对新批企业不再强调设内外销比例,鼓励生产性企业增加商业经营范围,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内销。

  市外经贸局还向政府提交了《关于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转内销的调研报告》,并深入镇区召开座谈会,消除企业的疑虑,支持镇区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兼顾内销,充分释放扩大内销的积极性和增长潜力。去年,外经贸局共审批加工贸易内销批准证614份,增长66.39%,内销金额2454.07万美元,增长75.87%。

“2008年,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动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国内销售市场,积极引导100%出口允许类项目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往国家鼓励类靠拢从而获得内销权。”市外经贸局的一位负责人透露。

  记者手记

  把握政策趋势寻找新的财富

  对于不少外贸企业来说,这个冬天格外寒冷,政策正在进一步收紧,而新一年的订单心里却没有底。在政策面前,许多企业面临着两难选择———国内?国外?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管内销的路如何漫长,企业应该把握国家政策的大趋势,勇敢地把眼光瞄向国内。

  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市场,所以,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培养忠实的消费群体。

  有的外贸公司说,我们做内销面临很多阻力,比如资金、品牌,比如销售渠道。但是,许多外贸公司,特别是民营的外贸公司与初进入中国的外资公司相比有两大优点:熟悉本土文化和消费习惯,容易“本土化”;船小好调头,容易根据情况调整生产计划。所以,守着国外市场被挤得越来越小的利润空间,外贸企业何不发挥自身的优势“向里看”呢?

  其实国家一次次政策调整的目的很明显,即要将产业往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的方向引,逐步淘汰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这一趋势正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一趋势也必将带动全球产业的转移,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外贸企业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加工费用,那么利润将越来越少,日子将越来越难过。

  这些外贸企业将面临着两种命运:转型或者离开。转型,就是研发新产品,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离开,就是去土地、人力等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但是,后者这种“迁徙”最终会将企业带入死胡同,试想,如果仅仅依靠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降低来获得利润,企业的发展动力有多大?

  那些正在用“两条腿”走路的企业和因为产品质量过硬在国外市场畅通无阻的企业都令人尊敬。把握目前的政策趋势和产业导向,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才是中山外贸企业的明智之举。

相关链接

  2007年出台的相关外贸政策

  ●4月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联合发布2007年新一批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共计1140个(10位码)税号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

  ●6月1日,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主要涉及80多种钢铁产品加征5%至10%的出口关税。

  ●7月1日,再调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进一步取消了553项“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退税,同时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服装、鞋帽、部分钢铁制品等。

  ●7月23日,发布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将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列入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金属粗加工产品等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12月20日,国家对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种粮食产品出口退税被取消。

  ●12月21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共计589个10位海关编码商品。

信息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