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超常规"反倾销调查已影响中印经贸关系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8-01-25 09:41:00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 ,2006年8月25日,印度再对中国轮胎发起反倾销调查,此前,印度还对中国丝绸和糖精等重要出口产品实施了反倾销措施。
近年来,印度防范中国之心反映在经济领域特别明显。据中国驻印度使馆经济经商参赞处统计,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到2006年7月,印度对中国反倾销立案调查达98起.
南亚问题专家认为,这种“超常规”的反倾销调查已经影响到中印双方的经贸关系,必须在问题“扩大”之前尽快解决。
一、印度一半的反倾销调查针对中国
反倾销并不鲜见,但是一个国家近50%的反倾销案都是针对同一个国家,那么这两国的贸易关系显然是出了问题。
虽然目前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印度对中国频繁进行反倾销调查已使双方的经贸合作呈现“伤痕累累”的态势。
据中国驻印度使馆经商参赞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是印度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最大受害国,自1994年印度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第1起反倾销调查案件以来,截至2006年7月,印度对中国反倾销立案调查达98起,占其反倾销案件总数的47.3%,总计涉案金额7.6亿美元。
印度在对授予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待遇问题上表现非常消极。2005年以来,印度对中国出口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的14起案件中,没有授予过任何中国应诉企业市场经济待遇。涉案总金额和个案金额也在大幅升高。
从印度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商品来看,2005年涉案产品以纺织品为主,2006年以化工产品为主。这与印度的产业结构有关,说明化工、医药产业等传统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据了很重要地位。
二、对华频发反倾销源于印度不安心理
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研究员王崇理和陈利君认为,如今在国际上,针对某个国家的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非常正常,但像印度这样频频发起“攻击”的情况却很少见。而造成这样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印度来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能在短时间内使国内外各种复杂的关系得到调整,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自满情绪。而对于有着同样发展经历、但发展速度更为迅猛的中国来说,却一直存在妒嫉心理。因此,虽然印度也知道“中印只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才能有更大发展”,但其竞争防范意识并未减弱。
有关专家指出,中印两国在对外经济的总体结构上是竞争大于互补:两国都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作为主要合作的外贸对象,短期内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两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也是如此,如纺织品,双方的竞争就非常激烈,由于中国产品价格低廉,导致印度产品的出口市场逐渐萎缩;印度主要依靠初级产品,而中国主要以制成品出口;印度的经济体系虽然比较完善,但其制造业并不发达,而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发达的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连欧美国家都感到压力,更何况印度。
此外,国际社会中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对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感到恐慌,所编造出的“中国威胁论”也给印度造成更多不安。
三、中国企业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广西社科院古小松博士认为,出口产品被反倾销,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1.中国商品在进入印度时,多数是靠“价格战”,采用的方式是“轰炸式”。只要看到某种商品在印度市场上销量好,中国企业就会在短期内使这种商品铺天盖地地出现在该市场,如中国出口的建筑陶瓷、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均存在这样的情况。
2.中国部分企业至今对印度仍怀着“扶贫”的心态,许多企业从印度考察回来都表示,“印度人很穷,当地卫生条件很差,根本没法和我们比”。因此销往印度的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许多产品则因为质量较差、数量不足、缺乏信誉、不按时交货而引起了印方的不满,致使两国间的贸易纠纷增加。
目前,这种“矛盾”已扩散到投资领域。据了解,印度以“给该国造成潜在‘安全威胁’”为由,禁止中国一些企业在当地投资。据2006年8月30日《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政府已决定禁止中国企业投资或参与管理印度的港口。
南亚问题专家建议,中印两国都应摆正心态。虽然双方存在竞争,但只是小的利益分配问题,重要的是如何面对与发达国家的竞争。
信息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