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杜钰洲:当前纺织工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大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8-01-18 15:17:00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此间召开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十一五”以来,纺织工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大。

  杜钰洲说,新世纪以来,纺织工业把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为此,在2004年完成了以2010年前为重点阶段的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确定28项重点技术攻关目标和10项成套技术装备的创新目标,有力的动员了全行业的科技力量。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指导下,以及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的关心指导下,在“十一五”开始以来,纲要确定的目标项目大部分已取得重大成果,并且带动了全行业的技术改造、研发投入、人才成长和集成创新、供应链价值创新的行业效应。到目前为止,行业创新形势出现可喜的变化。


  杜会长认为,从引进依赖为主逐步转变为提高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形成政府引导,协会协调组织,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齐上阵,产、学、研联合开发,上下游整合产业链集成创新的新气象。2007年仅行业评审的科研成果比2006年提高一倍,其中获行业奖励143项,获香港桑麻基金科学技术奖的9项,获国家科技大会颁发的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及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十大成套设备有8种重点装备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装备研制目录,具有重大国家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意义的功能高性能纤维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列入国家重点支持项目。纲要中14种新型纤维都有可喜的小试、中试或产业化突破。棉纺织、丝绸、麻纺织、面料、服装、新型工艺技术以及环保浆料、新型染整工艺、高新技术加工工艺、生物技术、数码技术、纳米技术、微光机电技术、光化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ERP企业资源管理技术以及一大批高等院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些大分子组装、改性高功能生物质纤维、智能纺织品、蚕丝基因工程等应用基础研究已纷纷行动起来。在2007年,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重点扶持了一批与纲要有关的研发项目。

  杜钰洲指出,在推动科技攻关的同时,2007年行业产品创新出现新局面。行业把产品创新作为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新技术普及,提高上下游产品的差异化覆盖面,让更多企业走上“蓝海”战略。以46家产品研发基地企业为示范,加强供应链的集成开发,同时加大协会质量检测的现代化、国际化和行业内部化进程,同时加强国际权威检测机构、跨国采购集团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服务。质量服务从生产企业扩展到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目前,已建成13个检测中心,60多个企业实验室,培训了1000多名中小企业专业人员。坚持推广企业QC小组工作,提倡全面质量管理。

  杜钰洲说,围绕科技创新的第三大目标是节能减排。经过协会科技部和有染整工艺的几个行业协会联合对江苏、浙江省全面调查。分析形势,挖掘节能减排典型企业和成熟工艺技术,在江苏常州召开现场会,向全行业推荐四个示范作用的企业和35项适于推广的先进技术,在行业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

  杜钰洲指出,科学技术创新是促进价值创新,降低成本,节能减排,落实社会责任实现科学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反过来科学技术创新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效益高质量的必然要求。

  杜钰洲表示,提高自主品牌对纺织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纺织行业创新趋动的第二大结合点。品牌作为一种资源,它是基于消费者认知度的产品和企业在品质、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诚信价值。对生产者来说,品牌是贯穿于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消费者服务过程以及与这三种过程密不可分的社会过程的先进产业文化。它既来源于物质创造力,又来源于文化创造力,两种创造力相互结合表达出某种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涉及管理创新,营销服务创新。纺织工业协会提倡品牌文化建设,连续三年推介十大品牌文化,表彰先进单位和人物。在2007年首次举办基于产业链的时尚创意空间展,开展纺织文化创意国际论坛,举办以“科学技术、品牌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国际纺织经济论坛,在行业中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杜钰洲称,针对国际品牌本土化进程加快,并已占据国内高端市场,而本土品牌国际化的进程较慢,直到目前仍处于出口以OEM为主体的被动局面。纺织工业狠抓自主品牌建设,大力促进本土品牌国际化,一方面提升对本国市场的控制力,另一方面鼓励走出去,提升跨国配置资源能力,发展自己的品牌跨国公司。

信息来源:第一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