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涨”声一片 中国经济向何处去?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8-01-10 09:57:00
国际国内,"涨"声一片
主持人:
"涨",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和全球经济的一个关键词。
从国内来看,CPI指数大幅上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房价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资产价格的上涨成为老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而新年伊始,政府就全力推行建设和谐社会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方针,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飞涨、次级债危机等,还有中国对外出口的依存度越来越大,这些变化了的国际经济环境都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
那么,在这样"涨"声一片的国内外环境下,你觉得中国经济会向何处去?新的一年里的宏调手段,主要是调整基准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加速人民币升值呢?"涨"声中,无论投资股票还是投资房地产,机会又有几何?
大众评判台
励俊:须出"组合拳"
货币政策从紧只是一方面,要想实现软着陆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一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引导资金投资实业;另一方面完善老百姓的生活保障体系,稳定大局。
郝彬彬:寻求软着陆
物价上涨是国内外综合因素的结果,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应是主要原因。在解决物价问题的同时,要努力避免对经济产生过大杀伤力,寻求软着陆应该是主要的方式。
谭晓鸿:不大会加息
我觉得加息可能性不大了。人民币升值应该会加速,这是大势所趋。在控制信贷方面,估计还要靠行政性的措施。
赵悠然:切忌一刀切
加强宏调、货币从紧在所难免,但切忌一刀切。应立足国内形势,力促经济结构优化,使之符合又好又快的目标。
◆沸点特稿
出口放缓将揭产能过剩面纱
孙明春
雷曼兄弟经济学家
2008年中国经济将呈现三个主要趋势:
第一,全年的实际GDP增长率将是六年来首次低于10%。由于信贷扩张带动投资增长,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强劲势头。但是,受出口增长减速的影响,经济增长会在下半年明显减缓。中国的出口企业现已开始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土地、劳动力、能源及自然资源等价格上涨,对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等的行政及法律方面的要求提高,等等。鉴于全球经济增长已开始放缓,我们估计中国的出口商们会感受到更大压力。
第二,消费物价指数会在第二季度开始明显回落,下半年甚至有可能降到3%以下。虽然通货膨胀的长期趋势是上升的,但其在2007年的猛涨主要来源于因供给短缺所引起的食品价格的加速上涨。我们认为,随着食品供应逐步恢复正常,通货膨胀会从2007年的4.7%降到2008年的3.8%。
第三,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但增速会明显下降)。这是因为中国的出口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加工贸易,出口增速的下降会带来进口增速的相应下降。顺差的扩大意味着央行对汇率的干预不会停止,从而进一步增加金融体系流动性。
然而,中国经济的风险也在逐步积聚,下半年有可能变得相当明显。
首先,经过多年的过度投资,中国已积累了巨大产能,而这些产能很多需要靠外需来消化吸收。出口的减弱将把产能过剩问题暴露出来,迫使企业在下半年大幅降价,而这无疑会影响企业盈利,进而影响其偿贷能力--失业率及银行坏账率都有可能上升。
其次,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部门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利润增长的放缓可能会影响到市盈率很高的股票,迫使市场进行较长时间调整。2007年的多次加息已增大许多家庭偿还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负担,这也有可能引起银行坏账率的上升。
鉴于中国股市市值已超过GDP的120%,居民金融资产的18%配置在股票及基金上,以及房地产抵押贷款已占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0%,上述风险对国内银行及居民而言都不再是可以忽略的。
就央行政策而言,我们估计它在2008年会:(1)保持利率不变;(2)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350个基点(年底达到18%);(3)加速人民币升值,升值幅度从2007年的5%加快到2008年的7%。(凌建平 郝匀嘉)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