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危机”是个伪命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10-16 13:54:00
始于2002年初的美元贬值在过去5年半的时间里大约贬值了36%。目前,衡量美元与一篮子货币比价的美元指数跌至了78.3~78.5的区间,为15年来的最低。
应当说,美元在先前5年多的时间中并不完全是低头朝下,特别是在2005~2006年受美联储连续加息的驱动,美元指数曾一度上升了5%。而如今美元再显颓势,直接原因在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恶化伤及美国内经济肌体,进而迫使美联储最终终止了收缩性货币政策,并一下将基准利率从5.25%下调到4.75%,而且美联储可能在10月底再次降息25个基点。
一枚硬币的两面虽然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美元不再一手遮天,但美元依然是目前国际经济活动中商品与服务贸易的最主要计价货币,因此,美元贬值必然对各种经济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作为货币输出国的美国进行美元“倾销”无疑能够成为最大的赢家,即美元贬值可以增强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美国产品的出口,从而减少其贸易逆差。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统计,美元如果贬值20%~25%,足以使美国贸易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削减到2%。但是,由于美国是一个消费和进口大国,美元贬值又可能加大其通货膨胀压力。2007年美国进口额可达2.4万亿美元,随着美元贬值,进口产品的价格必然上升,进而有可能推高美国的整体价格水平。
欧洲国家对于美元贬值可谓爱恨交加。一方面,欧元相对于美元升值可以提升欧元区国家的投资者和其他中央银行对欧元的信心,从而增强欧元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同时,欧元升值还可以帮助欧元区国家抑制物价的上涨,降低通货膨胀。但是,欧元的持续升值,必然导致欧洲公司出口成本增加,加重其出口的压力,进而削弱欧元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伤及欧洲经济。
在美元贬值的环境下,亚洲尤其是东亚国家成为与美国贸易联系中的最主要贸易顺差的发生地,然而,有多大的外汇储备就必须释放多大的本币进行对冲,美元储备资产的增加已经并会进一步削弱亚洲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能力和政策的独立性;更要命的是,伴随着美元的贬值,美元储备价值将会严重缩水。
多方博弈的货币剧经济与贸易失衡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美元贬值的确能够缓解美国的“双赤字”状况,从而一定程度上纠正全球经济失衡格局。资料表明,借助于美元贬值,美国2007财政年度前10个月的财政赤字下降为1573亿美元,远低于上财年同期的2396亿美元。不仅如此,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由于出口较进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美国贸易赤字已经由2007年年初的每月600多亿美元减少到如今每月的590亿元左右,而且出现了逐月递减的趋势。但是,如果企图通过美元贬值达到全球经济实现均衡的目标不仅不现实,而且会将结果引向反面。
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经常账赤字大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8%,要完全抹平这一窟窿,以实际汇率计,美元需要贬值20%~30%,但客观分析,这种美元大幅下跌可能并不符合逻辑。据计算,美元贬值20%意味着1欧元兑换1.50美元,1美元兑换94日元和6.4元人民币,而美元贬值30%对应的数字则分别为1.70、83和5.6。如果美元果真跌至如此水平,有关国家必然强烈反对,并大举干预汇市。
进一步分析,美元贬值的速度与幅度如果过大和过快,其对全球经济的威胁也必然发生。一方面,美元贬值速率过猛将增加风险溢价并使全球的泡沫性金融市场失常,即美元贬值将使得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相对于外国投资者变得廉价,从而吸引外国投资者大量买入,进而拉高这些资产的价格。另一方面,相比于美元对欧元大幅贬值而言,由于中国实行盯住美元政策,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受到了抑制,结果造成了人民币对欧元实施了“间接性贬值”。这种结果非常容易燃起欧洲对中国的怒火。试想,即便美元贬值让美国赤字遁形消弭,但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与另一经济巨人的欧盟发生频繁龃龉,世界经济的均衡又从何谈起?
美元贬值仍属短期波动
未来美元继续走软已经是不容怀疑的事实了。标准普尔公司预计,美元汇率直到2011年才有望稳定下来,由此,许多人认为“强势美元”目前已经死亡,美元的持续贬值可能导致美元的“崩溃”。但笔者并不认同这种推断。
按照更为广义的理论,经济增长在长期决定了一国货币的软硬程度。虽然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冲击,但其基本面仍然非常健康。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3.8%,为去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季增幅。
“美元危机论”实质上是说美元有可能会被欧元、英镑甚至日元所替代,直至退出目前的核心位置。不过,无论是欧盟还是日本,在经济增长上目前显然无法取代美国,亚洲(不含日本)的崛起也暂时在经济总量上无法与美国匹敌。因此,至少在短期,美元崩溃是不大可能的事实。
实际上,目前美元贬值并没有超出美国和美元持有国的承受范围,而一旦美元贬值出现恶化,各方力量都会投入干预的武器,毕竟美元的基本稳定牵涉全球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
因此,我们认为,本轮美元贬值并非经济基本面因素所致,美元走弱还属于货币当局“可控制的贬值”。同时,美元贬值仅是短期波动,未来继续走贬的空间仍将受到抑制,特别是伴随着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健康增长,美元可能还会回到强势的位置上。
(作者张锐,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