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丝绸业的创新与突破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2-10 12:35:00
处于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的南充茧丝绸行业在已实现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取得恢复性增长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2002年再鼓干劲、再下决心,围绕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市茧丝绸行业办公室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形成的课题材料和情况汇报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及南充市委书记黄顺福、市长杜光辉等省、市领导的极大关注。全行业上下克服市场持续低迷,资金严重匮乏,改革改制难度大,维护稳定工作任务艰巨等困难和影响,努力排除发展道路上的诸多障碍,生产经营继续巩固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去年以来,南充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对全市茧丝绸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茧丝绸公司一分为四,实现了行政管理和经营职能的分离。所属7个县(市)、区茧丝绸分公司人、资、债整体下放当地管理,蚕茧收购随之下放;设立南充市蚕业管理总站,归口农业,行使蚕桑、蚕种、蚕药管理与执法检查职能;组建市茧丝绸行业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全市茧丝绸行业工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原市茧丝绸公司则成为经营性企业,从事丝绸贸易。通过对茧丝绸流通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了该市蚕桑丝绸业过去政企不分、管理紊乱、调控乏力的局面。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从战略上调整行业布局,一企一策,一厂一制,对丝绸工业企业实施了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完成了原市茧丝绸公司体制改革,实现了人、财、物的划转和平稳过渡,新的机构和企业运转正常;顺利移交三和热电、阆中绸厂、泰丰丝绸厂下放阆中市管理;妥善处理了阆绸、锦泰绢纺、纺机厂等企业破产重组后的一系列遗留问题。
长期以来,南充丝绸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竞争能力弱,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针对上述情况,全行业紧紧抓住政策机遇,通过严格筛选,科学论证,积极实施各项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项目。2002年,全行业共完成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开发项目24个,投资技术改造资金2100多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0.5%。六合集团24台剑杆织机技改项目的完成和150台针织横机服装生产线技术改造的投产运行,填补了南充市生产中厚型交织面料的空白,全年服装生产实现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美亚股份的经纬真丝倍捻机技改项目、新上天然气锅炉技改项目的实施,在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稳定生产、节能降耗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也为全行业结构调整赢得了先机。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各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种开发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原则,强化了品种开发,使南充丝绸产品逐步升级换代,品种结构日趋合理。全年共开发新产品120余只,投入批量生产85只,实现产值1.3亿元。
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激活了行业内在潜能,重塑了行业形象。2002年,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4697万元,同比增长1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6179万元,同比增长0.28%;实现税金1865万元,同比增长9.06%;实现利润额559万元,同比增长22%。
去年以来,南充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对全市茧丝绸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茧丝绸公司一分为四,实现了行政管理和经营职能的分离。所属7个县(市)、区茧丝绸分公司人、资、债整体下放当地管理,蚕茧收购随之下放;设立南充市蚕业管理总站,归口农业,行使蚕桑、蚕种、蚕药管理与执法检查职能;组建市茧丝绸行业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全市茧丝绸行业工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原市茧丝绸公司则成为经营性企业,从事丝绸贸易。通过对茧丝绸流通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了该市蚕桑丝绸业过去政企不分、管理紊乱、调控乏力的局面。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从战略上调整行业布局,一企一策,一厂一制,对丝绸工业企业实施了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完成了原市茧丝绸公司体制改革,实现了人、财、物的划转和平稳过渡,新的机构和企业运转正常;顺利移交三和热电、阆中绸厂、泰丰丝绸厂下放阆中市管理;妥善处理了阆绸、锦泰绢纺、纺机厂等企业破产重组后的一系列遗留问题。
长期以来,南充丝绸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竞争能力弱,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针对上述情况,全行业紧紧抓住政策机遇,通过严格筛选,科学论证,积极实施各项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项目。2002年,全行业共完成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开发项目24个,投资技术改造资金2100多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0.5%。六合集团24台剑杆织机技改项目的完成和150台针织横机服装生产线技术改造的投产运行,填补了南充市生产中厚型交织面料的空白,全年服装生产实现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美亚股份的经纬真丝倍捻机技改项目、新上天然气锅炉技改项目的实施,在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稳定生产、节能降耗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也为全行业结构调整赢得了先机。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各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种开发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原则,强化了品种开发,使南充丝绸产品逐步升级换代,品种结构日趋合理。全年共开发新产品120余只,投入批量生产85只,实现产值1.3亿元。
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激活了行业内在潜能,重塑了行业形象。2002年,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4697万元,同比增长1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6179万元,同比增长0.28%;实现税金1865万元,同比增长9.06%;实现利润额559万元,同比增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