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七月贸易新政频出 港商谋迁离珠三角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8-06 10:00:00
中国最大的出口退税削减实施未满一个月,政府又宣布了将于8月开始实施最大规模的加工贸易政策紧缩方案。大批出口生产企业在忐忑不安中渡过了“黑色七月”,受到波及的以港澳台资企业为主。  这项中央已给了一年缓冲期的政策终于出台,虽然情况没预期中那么“严峻”,但业界仍担心珠三角港商的1/2将停产或缩减生产规模,而且促使更多企业迁离珠三角。
 
  为了减缓贸易摩擦与出口压力,商务部、海关总署7月23日联合出台2007年第44号公告,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从8月23日起将对被列入限制名单的商品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转实管理。新增1853个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占全部海关产品15%。同时将加工贸易的银行保证金“台账”由“空转”改为“实转”,要“真金白银”地把等同5%~10%的税款(进口关税加增值税)交给商务部作为保证金。  

  中央顺应民意削减限制商品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表示,这次出台的限制类商品目录,尽管也是剑指贸易顺差,但没有7月1日出口退税调整时的影响大。出口退税调整的商品有2800多种,这次新增加的(限制类加工贸易商品)仅为1800多种。更重要的是,上次是出口退税的减少和取消,而这次只是保证金从空转变为实转,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而已。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透露,港澳台资企业是内地加工贸易的投资主体,目前从事加工贸易的港澳台企业已达6万家,占港澳台企总数的65%。加工贸易不仅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据近半壁江山,而且还是目前中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据统计,去年中国加工贸易顺差高达1889亿美元,超出了177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总额。2007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4409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5%。商务部产业司司长王琴华25日透露,今年内,中国可能还会出台一部分禁止类和限制类加工贸易目录。  

  从短期来看,这次调整势必冲击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等行业。不过很多港商长舒一口气,因为情况没预期中那么“严峻”。  

  联泰控股行政总裁陈亨利表示,对于加工贸易政策的动态调整,中央还是充分考虑了部分行业的困难。自去年139号文实施以来,陈亨利就在担忧纺织类产品作为出口贸易的敏感产品,会否进入限制类目录。今年以来,包括出口退税下降2%,人民币升值和劳工短缺都曾震动纺织企业。而这次调整仅仅是对制布中的商品有影响,对其他的纺织和服装生产影响不大。他掏出裤子的口袋说,一条裤子就这个部分的生产有影响,公司整体生产不会有问题。  

  “我们已充分感受到中央政府的善意。”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梁伟浩说。据称,7月初商务部关于此次限制类目录调整曾有一份意见征集稿,涉及5000多种商品,几乎覆盖全部海关商品编码。而这次出台的最新目录中,出口限制类目录比意见稿中削减2/3。消息人士透露,7月初商务部曾召集东部15省市的外经贸官员开会,东部省份尤其加工贸易大省广东反应最为强烈。广东方面认为,限制类项目涉及面过广,将直接影响广东省外贸经济。业内人士称,新公告的大幅调整,港商意见的充分表达起了重要作用。  

  保证金成本大增
  
  这项中央已给了一年缓冲期的政策终于出台,最明显的是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根据现行的加工贸易政策,企业可凭借加工贸易手册申请进口原料;进口时,不用缴纳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从理论上说,企业须提供与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额的进口保证金,在出口核销后由海关退还。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企业都不用缴纳保证金。但对被列入限制类目录的产品,企业须足额缴纳保证金;列入禁止类目录的,更被取消保税资格,只能用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产品。业内人士指出,预料中小企业承受的财务压力最大。
  
  举例来说,如果某行业进口关税5%,出口退税率11%,一家加工贸易企业进口了100万美元原料,制成产品之后出口售价150万美元,获利50万美元,那么企业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要承担3万美元的出口退税差额。但一旦实行保证金实转,企业进口时,就必须额外准备22万美元存入海关指定账户,直到产品出口核销后,才能申请返还。而如果被禁止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该企业进口时就要付出122万美元,出口时退税差额达到9万美元,一进一出令企业成本骤然上升30%。  

  转型并非一蹴而就
  
  不少港商正积极寻求内销或者自主品牌之路,以谋转型升级。“由于转型升级不是短期行为,一年时间也难见成效。” 暨南大学经济学专家封小云表示,两地政府应当给予港企一定的支持和引导,酌情给予适当缓冲期。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企业集聚最多的深圳宝安区为例,去年8月剩余“三来一补”企业3307家中,目前只有三分之一完成产业转型,较专家预期少。另外超过六成港企因所属行业与产业政策不贴近,仍然在等待国家出台政策。  

  在广东投资的港资协成鞋厂的负责人郭生表示,港企转型存在办理手续繁琐、时间冗长等棘手的问题。“像我们这些经营来料加工时间比较长的中小企业,所牵涉的海关、税务问题更是复杂,不是短期之内就能理清楚的。”郭生的工厂做加工贸易都快十年了,转型真的很不容易,成本非常高,“能做下去就坚持做,做不下去了就关门结业”。  

  安捷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CEO朱超文说,由于外销市场所受影响太大,而且内地消费前景广阔,所以很多企业愿意转为独资。去年以来,该公司就为近50家“三来一补”企业转为独资。深圳沙井一家香港电子塑料厂负责人龙成称,“虽然暂时没有对工厂造成直接影响,但却恐怕有一天目录扩大禁到自家头上”。由于港企集中在珠三角,所以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专责小组的报告建议广东省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务,统筹相关部门,协助企业加快办理转为三资企业的申请。  

  珠三角一半港商欲停产或减产
  
  香港工业总会理事郭振华表示,很多厂家对台账“空转实”早有心理准备,但近年人民币升值及各项成本上涨,台账“空转实”大大增加了厂家的资金压力,令一些劳动密集的厂家经营更艰难。他预料近千家中小企业面临倒闭边缘。  
  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在7月初发表的研究报告就指出,倘若有关政策进一步收紧,甚至全面撤销相关税务优惠,1500家港商将因而停产,而有意停产或缩减生产规模的厂家更达1万家,占珠三角港商的1/2。  

  香港多间商会的负责人通过行业调查后也指出,如果在8月23日实行交付关税保证金,短期内可能会有1500家港资企业停产,37万内地生产工人面临失业,10000名在港资企业工作的港人失去饭碗,70000名在香港的港人员工收入下降,而且会有近万家香港工厂有可能会搬迁到东南亚,特别是越南。  

  香港《文汇报》引述民建联工商事务发言人黄定光表示,据非正式统计,若中央有关新政策落实推行,单是东莞的GDP每年便会减少3%,400多万外省劳工会面对下岗压力。民建联建议,倘港商愿意将生产厂房搬往中西部地区,当局可以免除有关税收,协助港商渡过难关。  

  广州台商协会会长程丰原也说,新规定影响到塑料、五金、纺织与木制品等业者,台商必须利用多余资金来垫保证金,增加了营业成本。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明智表示,缴不出保证金的台商只能收掉。以深圳4000多家台企来说,大部分都会受到影响,若以关税加上增值税的一半来做计算,台商要缴纳的保证金数目不小,可能有台商将退出市场。  

  37%港企欲迁离珠三角  

  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专责小组的报告指出,去年内地调整加工贸易政策,令43.2%受访港资加工厂受影响,包括:不能申请新加工贸易合同备案、无法执行或完成手头订单、无法进口原料等。而制鞋、钟表、计算机或电讯产品、印刷品或包装材料、机器和五金制品等行业,更是重灾区。  

  港商亦在珠三角面对巨大的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上升压力,但产品销售价无法上升,令一些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的产品,其边际利润由5年前的18%,大减至10%,反映加工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收窄,而这些企业的出口,不外乎扩大生产规模,以维持收入水平,或迁往土地及工资较低的地区,以控制成本。珠三角的工资已超过很多东南亚国家,但珠三角仍有维持其出口的竞争力,主要是它拥有其他国家没有的完整产业配套。  

  香港贸发局华南区首席代表钟永喜称,过去几年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线迁往生产成本较低的广东山区及两翼地区,甚至湖南、江西等内陆省份。贸发局调查对在珠三角有生产的港商进行访问,发现37.3%的企业已有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线迁离珠三角。  

  港商欲向中央陈情
  
  7月30日,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工业总会、香港总商会及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等五大商会负责人前往广州,先与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等官员召开闭门座谈会,转道广东省政府与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会晤,共商加工贸易新政后港商的经营困难和出路。汤炳权表示,广东将积极向中央反映外商意见。广东省外经贸厅建议香港商会在积极反映并量化政策对行业造成的影响,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央提出建议。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董、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梁伟浩在会后表示,他代表港商反映了五条建议:希望中央改变来料加工目前现状的有关政策分两年执行;继续允许中国银行提供的“信用保单”作为实现台账“实转”的一种形式;希望广东省和中央政府鼓励外商做A类企业,并可在出口政策上享有一定优惠;对于鼓励类的高新技术产品,可在原料进口和设备进口上享有零关税。他还希望政府简化外资企业在购买“外汇”方面的手续,允许外商以较积极的方式帮助中央政府减轻外汇储备的压力。  

  经贸界人士还透露,加工贸易新政实施后,广东省与港商面临同样的困难,因为广东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而且尤以加工贸易为多,所以广东省方面会非常重视港商的意见,并会将这些意见反映给商务部,争取在8月23日的实施日前作出部分修改。有关人士也预期,商务部在对广州及深圳进行调研后,可能会对所征收的台账保证金额度实转的额度要求有所放松,以进一步帮助港商尽快适应产业转型。

信息来源: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