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6215”高产优质高效桑园栽培模式的调查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7-10 11:11:00
桑树是蚕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多年来,我州坚持“荒山荒坡栽成片,田边地埂栽成线,房前屋后建桑园”的栽桑思路,形成了以坡地桑、地埂桑、四边桑为主,小桑园为辅的桑树栽培模式。这种模式对稳定蚕业生产基础、抵御市场风险、促进蚕业稳步发展和节约耕地、绿化荒山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客观上,这种模式也存在桑树资源过于分散,蚕业生产规模较小,布局不够优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等缺陷,制约着我州蚕业的快速发展。要把我州蚕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桑园栽培模式,引导农民利用好田好地建设高产优质桑园,强化桑树基础建设,以规模求效益,以规模促发展。近年来,宁南、会东等县不断探索,总结出了“6215”宽窄行桑园栽培模式,这种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蚕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既符合蚕业生产的特点,又具凉山特色,是推进凉山蚕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栽桑模式。
一、“6215”桑园栽培的基本模式
“6215”宽窄行栽培模式是指在相对集中、水肥条件较好的田地里,按照宽行6尺,窄行2尺,株距1.5尺的三角形错位栽植,宽行套种粮、经作物,窄行栽桑,亩栽桑1000株左右,并可进行机械化耕作的栽培模式。
二、“6215”桑园栽培的基本要求
“6215”宽窄行栽培模式的目的是桑粮套种、桑经间作,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和亩桑效益,栽培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是选择相对集中成片的好田好地,便于统一规划、集中栽植、集中管理,有利于协调烟桑矛盾。
二是要有充足的水肥条件,以便桑树生长、快速投产见效。
三是要选择优良桑品种,根据我州气候特点,可选择云桑1号、云桑2号、嘉陵20号、陕桑305号等良桑品种,以提高桑叶质量和产量,增加养蚕张数,提高亩桑效益。
四是坚持桑粮套种、桑经间作,合理有效地发挥土地的综合使用效率,促进桑树与粮食、经济作物的协调发展。桑园间作或套种,宜选择低杆经济作物,春夏季以间套种黄豆、花生、牧草为宜,秋冬季以间套种马铃薯、豌豆、胡豆、蔬菜为主。
五是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格栽植,“6215”作为蚕业标准化生产新的起点和蚕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示范点,栽植时要确保规范化,有利于打造凉山蚕业的特色形象。
六是加强桑园管理,搞好树型养护、病虫害防治、肥培管理等工作,要特别注意间套种作物用药安全,防止养蚕中毒现象的发生。
三、“6215”桑园栽培的效益分析
一亩好田或好地,采用“6215”栽培模式,桑园盛产期每亩可养蚕4~5张,按45公斤养蚕单产计算,亩产蚕茧180~225公斤,按现行鲜茧收购价格17元/公斤计算,每亩养蚕收入可达3060~3800元(不含桑条、蚕沙收入);宽行内套种马铃薯、早市蔬菜、豆类等作物,两季套种收入可达1800~2200元,“6215”每亩综合效益均可超过5000元。套种作物选择好,管理好,亩收入可超过6000元。宁南、会东两县一些乡(镇)通过“6215”桑园栽培,已取得了桑树基础加强,农民收入增加,产业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效果。
四、“6215”桑园栽培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6215”桑园栽培模式有利于促进蚕业规模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蚕农的收入,有利于实现蚕桑与其他农作物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我州蚕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是“6215”桑园栽培模式有利于推进我州蚕业规模化种植,值得大力推广。宁南、会东等地的实践证明,“6215”桑园栽培模式投产见效快,亩桑效益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强。茧丝市场好、鲜茧收购价格高时,管好桑、养好蚕,收入有保证;行情差、价格低时,有套种作物作保证,蚕农不会急于挖桑毁桑,从而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农民利用好田好地栽桑养蚕的信心。
二是“6215”桑园栽培有利于推进我州蚕业标准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多年来,我州采用的“四边桑”、“小桑园”栽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气候制约较大,桑树多数生长在荒山荒坡,缺水缺肥现象突出,桑树长势差,产业发展后劲受制约。采用“6215”栽培模式,选择的是好田好地,采用粮桑套种、经桑间作,桑园作为家庭支柱产业的地位大大提高,农民管桑护桑和科技兴蚕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有利于推进蚕业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提升我州蚕业科技水平。
三是“6215”桑园栽培有利于推进我州蚕业产业化发展,值得大力推广。做大、做优、做强凉山蚕业,必须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通过“6215”桑园栽培模式,建设高产优质桑园,不断扩大蚕业生产规模,提高蚕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亩桑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和打造一批基地乡(镇)、重点村社及产茧多、收入高、效益好、稳得住的专业大户,促进我州蚕业又好又快发展。
信息来源:凉山州蚕业管理总站
一、“6215”桑园栽培的基本模式
“6215”宽窄行栽培模式是指在相对集中、水肥条件较好的田地里,按照宽行6尺,窄行2尺,株距1.5尺的三角形错位栽植,宽行套种粮、经作物,窄行栽桑,亩栽桑1000株左右,并可进行机械化耕作的栽培模式。
二、“6215”桑园栽培的基本要求
“6215”宽窄行栽培模式的目的是桑粮套种、桑经间作,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和亩桑效益,栽培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是选择相对集中成片的好田好地,便于统一规划、集中栽植、集中管理,有利于协调烟桑矛盾。
二是要有充足的水肥条件,以便桑树生长、快速投产见效。
三是要选择优良桑品种,根据我州气候特点,可选择云桑1号、云桑2号、嘉陵20号、陕桑305号等良桑品种,以提高桑叶质量和产量,增加养蚕张数,提高亩桑效益。
四是坚持桑粮套种、桑经间作,合理有效地发挥土地的综合使用效率,促进桑树与粮食、经济作物的协调发展。桑园间作或套种,宜选择低杆经济作物,春夏季以间套种黄豆、花生、牧草为宜,秋冬季以间套种马铃薯、豌豆、胡豆、蔬菜为主。
五是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格栽植,“6215”作为蚕业标准化生产新的起点和蚕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示范点,栽植时要确保规范化,有利于打造凉山蚕业的特色形象。
六是加强桑园管理,搞好树型养护、病虫害防治、肥培管理等工作,要特别注意间套种作物用药安全,防止养蚕中毒现象的发生。
三、“6215”桑园栽培的效益分析
一亩好田或好地,采用“6215”栽培模式,桑园盛产期每亩可养蚕4~5张,按45公斤养蚕单产计算,亩产蚕茧180~225公斤,按现行鲜茧收购价格17元/公斤计算,每亩养蚕收入可达3060~3800元(不含桑条、蚕沙收入);宽行内套种马铃薯、早市蔬菜、豆类等作物,两季套种收入可达1800~2200元,“6215”每亩综合效益均可超过5000元。套种作物选择好,管理好,亩收入可超过6000元。宁南、会东两县一些乡(镇)通过“6215”桑园栽培,已取得了桑树基础加强,农民收入增加,产业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效果。
四、“6215”桑园栽培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6215”桑园栽培模式有利于促进蚕业规模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蚕农的收入,有利于实现蚕桑与其他农作物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我州蚕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是“6215”桑园栽培模式有利于推进我州蚕业规模化种植,值得大力推广。宁南、会东等地的实践证明,“6215”桑园栽培模式投产见效快,亩桑效益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强。茧丝市场好、鲜茧收购价格高时,管好桑、养好蚕,收入有保证;行情差、价格低时,有套种作物作保证,蚕农不会急于挖桑毁桑,从而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农民利用好田好地栽桑养蚕的信心。
二是“6215”桑园栽培有利于推进我州蚕业标准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多年来,我州采用的“四边桑”、“小桑园”栽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气候制约较大,桑树多数生长在荒山荒坡,缺水缺肥现象突出,桑树长势差,产业发展后劲受制约。采用“6215”栽培模式,选择的是好田好地,采用粮桑套种、经桑间作,桑园作为家庭支柱产业的地位大大提高,农民管桑护桑和科技兴蚕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有利于推进蚕业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提升我州蚕业科技水平。
三是“6215”桑园栽培有利于推进我州蚕业产业化发展,值得大力推广。做大、做优、做强凉山蚕业,必须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通过“6215”桑园栽培模式,建设高产优质桑园,不断扩大蚕业生产规模,提高蚕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亩桑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和打造一批基地乡(镇)、重点村社及产茧多、收入高、效益好、稳得住的专业大户,促进我州蚕业又好又快发展。
信息来源:凉山州蚕业管理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