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凉山发展茧丝业优势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6-21 11:31:00
“十五”期间,凉山累计产茧121.7万担,连续三年名列四川第一;

  “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州蚕茧总产量达到30.37万担,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5.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27年,从“3030担”到“30.37万担”,这不仅仅是简单由小到大的量变。

  各项数据预示:凉山蚕业的发展必将“破茧化蝶”,实现质的飞越。

  质变:优势+创新,坚持“六个始终”,实现“六大突破”

  “凉山州具备着其它地区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的蚕桑一支独秀,生机勃勃,是一块难得的蚕桑宝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著名蚕业专家项志生三上凉山,对凉山蚕桑业满怀信心。

  凉山发展蚕业的优势何在?五大优势是凉山发展蚕业的坚强“后盾”。

  ――自然优势。凉山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在海拔360-2000米之间的广大地区均可栽桑养蚕,宜桑土地多,栽桑潜力大。凉山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桑树生产旺盛,叶质好,产量高,一年能养四季蚕。

  ――产业优势。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退耕还林政策,凉山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到目前为止,全州拥有桑树9亿株,其中投产良桑4.77亿株,占53%,为推进凉山蚕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优势。据四川省有关部门和本地区的检测资料表明,凉山蚕茧、生丝在各项技术检验指标上均优于省内其他地区,茧丝长达1000米以上,解舒率为70%左右,干正茧上车率达95%以上,干茧茧层率在50%左右,生丝品位保持在3A以上。

  ――技术优势。凉山在蚕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以县市蚕业技术部门为龙头,蚕辅员为骨干,共育户为基础的蚕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

  ――人力优势。蚕业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较高,而凉山蚕区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充沛,这对加快蚕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四川省把凉山列入优质蚕茧生产为主的攀西丝绸原料基地,正是看重了凉山的“五大优势”。

  结合优势,立足资源,创新机制,做大做强蚕业,凉山势在必行!

  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才有生命力。凉山蚕业要发展,必须用创新机制、创新思维,为蚕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创新发展机制,实现发展目标。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2006年,州委专门成立了由州政研室、州农办、州农业局、州商务局、州蚕业管理总站组成的发展茧丝产业调研组,深入到宁南等八县市,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研,明确提出“立足资源,创新机制,做大做强凉山蚕业”的意见,为今后凉山蚕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创新投入机制,实现捆绑投入。2006年州林业局又安排了240万元造林资金,建设了2万亩高标准、高质量的成片桑园。州商务局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使国家“东桑西移”项目落户宁南,新栽了1万多亩宽行密植桑园,改善了养蚕条件。实践证明,实现资金捆绑投入是推进凉山蚕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

  创新保障机制,实现最佳效益。凉山蚕业发展的经验证明: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农民主体、龙头牵引是现阶段蚕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州注重发挥政府在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健全领导机构,明确生产任务,强化了目标考核,维护收购秩序,进行了奖惩兑现,实行利润返还,调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

  此外,创新经营机制,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实现龙头带动,保障农民利益;创新推广机制,实现定种落实、科技指导、物资供应等“三到位”,实现全程服务,解决了科技入户的问题。

信息来源:凉山州蚕业管理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