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解决贸易平衡问题需中欧双方共同努力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6-15 09:45:00
正值中欧贸易部长级会议重开布鲁塞尔之际,中国发布了5月份贸易统计数据:5月份贸易顺差同比猛增73%,高达224.5亿美元,远远超出市场普遍的预期;1~5月贸易顺差累计857.2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其中欧盟1~5月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298.7亿美元,增长29%,高出同期我国贸易总额增幅5.3个百分点。也许是为了在对话中抢占先机,如同中美战略对话前夕的鲍尔森一样,向来相对温和的曼德尔森突然强硬宣称欧盟无法继续忍受对华贸易赤字,声称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每小时递增1500万欧元,其对华出口额尚不如中国对瑞士出口额,“这些数字将加剧西方国家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压力”,中国如不控制出口,他就会采取报复措施。

  其实,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对中国自己也是前所未有的麻烦,中国无意持续扩大贸易顺差,并为遏制贸易顺差而努力。任何人看看去年9月以来我国政府针对对外贸易密集出台的调控措施,就不能否认这一点。问题是任何政策工具要发挥效力都要经过一定的时滞,而且,由于市场参与者的理性应对措施,一项政策工具的短期效应很可能与其中长期效应背道而驰。

  而且,中国旨在遏制贸易顺差的一些措施还可能遭遇欧盟狙击。去年当地时间10月24日,欧盟委员会如期发布了1995年以来的第6份全面对华政策文件《欧盟-中国:伙伴关系与责任共进》,并同步发布了详细阐述欧盟对华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姊妹文件”———《竞争与伙伴关系:欧盟-中国贸易与投资政策》,指责中国“超额储蓄压制进口需求”。且不提该项指责超越了传统的贸易谈判范畴,单就解决这个问题所需采取的政策而言,就可能与欧盟其他要求自相矛盾。在这项指责中,欧盟承认,中国内需不振压制了进口需求,而内需不振又源于卫生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公共供给不足。这一点完全符合事实,我国政府也正在努力扭转这种局面,但我们需要采取的一些完善卫生和社会保障服务的措施却很可能被欧盟的某些势力指责为不符合多边规则的补贴,甚至有可能引申到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质疑上去。

  不仅如此,欧洲人和美国人一样,需要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是否调整不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巨额经常项目顺差和发达国家的巨额经常项目逆差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两极。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美欧等经常项目赤字国消费过多、储蓄过少、对资金需求过度;另一方面是中国这类经常项目盈余国家储蓄过多而消费、投资过少,导致资本过度供给;而且,正是在美欧寅吃卯粮式消费需求、以及满足这种消费需求的预期利润的拉动下,中国才有过多的资金进行投资而不是国内消费。调整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和全球失衡不能仅仅依靠中国的调整,包括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也需要调整。中欧经济外部失衡是双方经济结构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要求其中一方调整,必然效果不彰;如果被要求调整的还是综合实力较弱的一方,那就既无效果又不公平。人挪活,树挪死;为了入世,中国有那么多的产业、那么多的从业人员作出了那么大的调整,难道欧洲人准备承认自己比中国人缺乏应对挑战的勇气和能力?(梅新育)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