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广东江门:一个蚕茧商的叹息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5-30 10:53:00
种桑养蚕本来可为农民带来增收,但在开平却少人问津,使开平市唯一的蚕茧购销站在本地无茧可收——

  种桑养蚕本来可为农民带来增收,但在开平却少人问津,使开平市唯一的蚕茧购销站在本地无

  5月本来是蚕茧大量上市的时节,可开平市唯一的蚕茧购销站——龙胜镇棠红蚕茧购销站却冷冷清清,老板苏树洪摊开双手对来访的记者说:“现在本地种桑养蚕的农民越来越少了,无茧可收。”

  起步

  办起开平首家蚕茧购销站

  当过供销员,经营过酒楼、木材生意的苏树洪是一个头脑比较灵活的人。2001年,他对蚕茧养殖和深加工业务产生浓厚兴趣,2002年,他在龙胜镇租地30多亩种起了桑树,并用桑叶养蚕,当年纯收入达4万多元。

  苏树洪说,2002年,开平市各镇大力引导和扶持农民种桑养蚕,有的镇还免费给桑农提供桑苗,龙胜、马冈、沙塘、金鸡、赤水、东山等地的农民共种桑800多亩,但直至2003年,开平市还未有一家蚕茧收购站和深加工企业,于是他决定在开平市开办第一家蚕茧购销站。2003年,苏树洪在开平、台山、恩平、新兴等地收购了6000公斤湿蚕茧,经加工后卖给拉丝厂,起初两年生意倒也算过得去。

  困境

  产量甚少难以为继

  接下来的景况却让苏树洪越来越担忧:由于缺乏养殖技术,一些桑农的养殖产量较低,加上2004年蚕茧的市场收购价并不理想,每500克只有4元多,最低时只有3.5元,不少蚕农开始放弃养殖,开平市的桑树种植面积逐渐缩小,从当初的800多亩变成现在的130亩左右,只剩下金鸡、东山等地的个别农户还有种植。苏树洪能收购的蚕茧也逐年减少,2005年不足4000公斤,去年只有3000公斤强。由于收购量少,加上收购价高(均价12元/500克),去年苏树洪就亏损了3万多元。

  每年4月起,蚕农养的蚕茧就陆续上市了,但今年直至现在,苏树洪仅收购了100多公斤湿蚕茧,而且还是去台山市收购的。他担心,如果今年的收购量再大幅减少,他的蚕茧收购站将难以为继,甚至不得不关门大吉。

  叹息

  增收之路少人问津

  苏树洪对记者叹息说,其实他并不刻意要求蚕茧收购站一年能赚多少钱,只要能保本,他就愿意为方便农民而继续经营下去。令他感到困惑的是,开平市的农民为什么在增收的路上却步不前。在采访当中,前来收购站串门的一名棠红村干部对此也深有同感:“我们的农民宁愿收入少些,每天‘休闲’地过日子,也不愿意用劳动去多换取些钱。”

  苏树洪说,外地的一些经验说明,种桑养蚕确实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例如化州市那务镇是广东省著名的蚕桑专业镇,种桑面积达3万亩,一年的蚕茧收入达2亿元,每亩年收益超过6000元。其实,按开平市的情况看,一亩桑树一年可养蚕茧150多公斤,收入可达近4000元,纯收入近2000元,是农民增收的一条可取的路子,而且开平市也有种桑养蚕致富的典型,一外地蚕农在金鸡镇种桑80亩,一年的利润就超过10万元。

  苏树洪还告诉记者,虽然种桑养蚕需要一定的技术,但只要稍钻研一下就可以满足需要,况且蚕茧总体来说收购价格还算可以,几乎任何时候销路都不成问题。可以说,开平市的蚕桑业发展不起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民安于现状,很多农民只要还有饭吃,就不想多受辛苦。

信息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