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视线:纺服行业外贸政策进入“震荡期”?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3-28 10:38:00
从有关方面获悉,服装出口退税率有可能将于今年4月15日起下调两个百分点,即从原来的13%下调到11%。在去年9月的调整中,服装“幸运地”没有被列入调整范围,国家只是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了两个百分点(从13%下调到11%)。 另悉,在去年同样“幸免于难”的箱包、玩具、鞋,也有可能被列入此次调整范围。(3月27日 南方日报)
中国第一纺织网“小马视线注意到,就在几天间,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还在表态:“有关方面目前尚未有调整服装出口退税率的计划。不过在之前有调整1个点的想法,但由于今年1-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状况良好,如果现在调整,将对下半年的出口形势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财政部也未将此列入议程进行考虑。”
“小马视线”多次指出,下调税率其实并不是“灵丹妙药”,更不能“包治百病”。简而言之,就是调整税率不能仅仅是针对贸易顺差、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甚至是贸易摩擦,更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通俗一点讲,就是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企业需要的是政府在制订相关细则的时候多结合实际,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知道,企业是国家经济的血脉,是地方经济的根基,假如根基完了,谁也好不了多少。没有人怀疑小调税率的发展主流是好的,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是保证企业利益的关键。在涉及到企业长久发展的问题,涉及到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时,就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听听企业的呼声与意见。只有真正做到政府部门和公众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才能找到解决任何疑难问题的捷径。
众所周知,如果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成本、价格、竞争力。也势必对企业的正常出口带来影响。“小马视线“掌握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基数952.14亿美元,其中适用退税范围的为一般贸易,其出口总值为678.22亿美元,按照2%的出口退税计算,那么服装行业利润将减少近1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4.72亿元,而2006年1-12月份我国服装鞋帽行业产品销售收入为5802.00亿元,利润总额为259.30 亿元,可算出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即所得税之前的利润率,也称税前利润率)为4.47%。现在出口退税下调2%后利润大幅缩水,只有154.58亿元,利润率也就相应降低至2.66%,可以说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考虑到2007年服装出口同比增幅在15%左右,受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服装行业将减少收入近16亿美元左右。对于那些仅仅靠价格战打天下的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所以,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服装出口总量的增长将起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甚至可能会使我国服装业失去辛辛苦苦争取到的部分国际市场份额。
“小马视线”注意到,进入2005年以来,纺织出口企业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可以说,与2005年以前相比,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谁也无法说清楚。但作为中国第一纺织网的行业观察员,“小马视线”和同事们始终注意到,为了抵御贸易摩擦,2005年以来,政府接连出台政策与举措,对纺织服装行业进行深层次的调控。尽管从加征关税政策、纺织品自动许可办法到纺织品临时管理办法,其初衷都是不错的,如果能好好规划,并加大执行力度,肯定会对提升出口产品结构、规范出口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好的想法却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哪?主要还在于政策制定的一刀切,政策制定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不该管的却要管,该强制的却留有灵活。
此外,稳定不了的出口政策令无数纺企为之头疼,出口退税政策、棉花政策等,每年都有调整;加之2005年新增加的出口政策,如加征关税政策、纺织品自动许可办法、纺织品临时管理办法等;再有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总是在适应政府政策的变化,而且这种政策的变化很少能给企业一个过渡期,由于政策的突发性,企业每年要付出一定的政策成本。从这一点来说,大多数出口企业急切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
即便就是这样,有关方面还在建议:“适当增加关税外棉花进口,满足国内棉花需求;调整面料进口关税,促进纺织品进口”
……
我国纺织产业是最早进入市场化的行业,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其产品主要以消费性产品为主,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也较高。因此,纺织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稳定、规范的市场环境。取消配额的第一年,纺织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据专家测算,整个纺织业全年已经为政策的多变付出了近200亿元的成本;相当部分出口企业2005年的利润水平大幅度下降。
通过中国第一纺织网的在线调查显示,100%的企业对政策的突变性和随意性等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都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强烈呼吁政府能给企业创造一个稳定、规范的市场环境,减少不确定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小马视线”就此建议,有关方面在信息的透明和对称方面应给予政策支持,以增强信息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准确性,便于企业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调整。
信息来源:第一纺织网
中国第一纺织网“小马视线注意到,就在几天间,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还在表态:“有关方面目前尚未有调整服装出口退税率的计划。不过在之前有调整1个点的想法,但由于今年1-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状况良好,如果现在调整,将对下半年的出口形势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财政部也未将此列入议程进行考虑。”
“小马视线”多次指出,下调税率其实并不是“灵丹妙药”,更不能“包治百病”。简而言之,就是调整税率不能仅仅是针对贸易顺差、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甚至是贸易摩擦,更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通俗一点讲,就是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企业需要的是政府在制订相关细则的时候多结合实际,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知道,企业是国家经济的血脉,是地方经济的根基,假如根基完了,谁也好不了多少。没有人怀疑小调税率的发展主流是好的,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是保证企业利益的关键。在涉及到企业长久发展的问题,涉及到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时,就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听听企业的呼声与意见。只有真正做到政府部门和公众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才能找到解决任何疑难问题的捷径。
众所周知,如果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成本、价格、竞争力。也势必对企业的正常出口带来影响。“小马视线“掌握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基数952.14亿美元,其中适用退税范围的为一般贸易,其出口总值为678.22亿美元,按照2%的出口退税计算,那么服装行业利润将减少近1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4.72亿元,而2006年1-12月份我国服装鞋帽行业产品销售收入为5802.00亿元,利润总额为259.30 亿元,可算出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即所得税之前的利润率,也称税前利润率)为4.47%。现在出口退税下调2%后利润大幅缩水,只有154.58亿元,利润率也就相应降低至2.66%,可以说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考虑到2007年服装出口同比增幅在15%左右,受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服装行业将减少收入近16亿美元左右。对于那些仅仅靠价格战打天下的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所以,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服装出口总量的增长将起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甚至可能会使我国服装业失去辛辛苦苦争取到的部分国际市场份额。
“小马视线”注意到,进入2005年以来,纺织出口企业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可以说,与2005年以前相比,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谁也无法说清楚。但作为中国第一纺织网的行业观察员,“小马视线”和同事们始终注意到,为了抵御贸易摩擦,2005年以来,政府接连出台政策与举措,对纺织服装行业进行深层次的调控。尽管从加征关税政策、纺织品自动许可办法到纺织品临时管理办法,其初衷都是不错的,如果能好好规划,并加大执行力度,肯定会对提升出口产品结构、规范出口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好的想法却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哪?主要还在于政策制定的一刀切,政策制定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不该管的却要管,该强制的却留有灵活。
此外,稳定不了的出口政策令无数纺企为之头疼,出口退税政策、棉花政策等,每年都有调整;加之2005年新增加的出口政策,如加征关税政策、纺织品自动许可办法、纺织品临时管理办法等;再有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总是在适应政府政策的变化,而且这种政策的变化很少能给企业一个过渡期,由于政策的突发性,企业每年要付出一定的政策成本。从这一点来说,大多数出口企业急切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
即便就是这样,有关方面还在建议:“适当增加关税外棉花进口,满足国内棉花需求;调整面料进口关税,促进纺织品进口”
……
我国纺织产业是最早进入市场化的行业,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其产品主要以消费性产品为主,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也较高。因此,纺织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稳定、规范的市场环境。取消配额的第一年,纺织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据专家测算,整个纺织业全年已经为政策的多变付出了近200亿元的成本;相当部分出口企业2005年的利润水平大幅度下降。
通过中国第一纺织网的在线调查显示,100%的企业对政策的突变性和随意性等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都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强烈呼吁政府能给企业创造一个稳定、规范的市场环境,减少不确定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小马视线”就此建议,有关方面在信息的透明和对称方面应给予政策支持,以增强信息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准确性,便于企业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调整。
信息来源:第一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