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东蚕西移——来自广西茧丝绸行业的调查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3-12 15:03:00
在“东蚕西移”工程实施过程中,广西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而随着新一轮茧丝绸加工企业“东厂西移”的推进,为广西的茧丝绸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6年广西蚕桑产业的工农业产值达120亿元。
业内人士观点不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向仲怀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如此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广西现象”,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奇迹,它是中国“东桑西移”的一面旗帜。
当然,这种评价在很多人看来有些拔高,特别是丝绸行业内人士。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曾经表示,对于广西茧丝绸产业的超速发展,业界是曾经有过担心的。但是,从其发展情况来看,并没有对行业产生不利影响,却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
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直到今天,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原副总经理陈亦庆仍然提醒业界:种桑养蚕只是丝绸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行业的稳定源于其各产业链的协调发展;以出口为主的我国丝绸外向型特点还未根本改变,去年国际市场需求的明显“变脸”需要重点关注。
专家认为,广西蚕茧业的发展固然与国家“东桑西移”政策的推动有关,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广西农民桑蚕生产的比较效益高于其他作物。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的农民韦军就将种桑养蚕比喻成一个吹糠见米的朝阳产业,认为它能够当年种植,当年受益,亩产最低收入可达3000多元,远比种其他作物强。
重要的是质量
浙江千万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斌告诉记者,他很关注国家的“东桑西移”工程,但目前还是有些顾虑。说到底,他还是对西部蚕茧质量有所担忧。一些东部企业反映,他们认为广西非常适合种桑养蚕,但是目前广西的茧丝质量与东部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江苏富安茧丝绸总公司的卢董事长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茧丝质量高,并且稳定,所以价格一直比普通茧丝的价格高。他认为,对于目前仍然高度依赖出口的茧丝绸产业来说,茧丝的质量至关重要。国家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中还是应该将重点放在提高蚕茧及蚕丝的质量上。
针对如何提高西部地区蚕丝质量的问题,广西茧丝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非常重视茧丝加工质量的提高,目前已经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5A级厂丝。这家企业是广西横县桂华茧丝绸公司。最近,该公司送检的5批白茧丝,通过了国家商检局11项指标检测,被鉴定为5A级产品,填补了广西高品质茧丝生产的空白。我国最高茧丝质量为6A级,5A级代表了茧丝质量的较高水平。
开拓高档茧丝绸产品市场,茧丝质量是关键。广西经过了两年总量大规模的扩张后,逐步认识到了这一点。
“东厂西移”的推进
丝绸行业是一个产业链,种桑养蚕只是第一步。为了消耗蚕茧原料,大大小小的缫丝厂在广西逐步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很多东部的丝绸企业也将关注的目光瞄准了广西。
浙江丝绸之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今年1月7日,总投资额达8000万元的浙江丝绸之路集团、广西丝绸有限公司在象州县城郊隆重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公司在象州的投资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立20组8000绪自动缫丝生产线;二期投资5000万元,建立真丝织造及服装加工生产线。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以后,他们更加看好广西桑蚕业的发展。
2006年的茧丝价格在较高的价位上运行,一些广西本地的缫丝厂赚了不少钱,其中有部分企业表示,他们会运用手中的资金,在丝绸加工的后道工序上有所作为,并且不排除与东部企业合作的可能。
今年1月30日,广西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宁正式挂牌。从合作模式看,广西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广东丝绸(集团)公司和广西丝绸进出口公司等共同出资组建,两家主要出资方均是省一级丝绸龙头企业。
“进一步将茧丝绸业做大,我们自己可以做到;但是想做强,我们必须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来实现。”广西经委主任冯祖华一语中的。
广西丝绸从做大到做强还有多少路要走?没有人能够回答。但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报
业内人士观点不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向仲怀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如此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广西现象”,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奇迹,它是中国“东桑西移”的一面旗帜。
当然,这种评价在很多人看来有些拔高,特别是丝绸行业内人士。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曾经表示,对于广西茧丝绸产业的超速发展,业界是曾经有过担心的。但是,从其发展情况来看,并没有对行业产生不利影响,却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
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直到今天,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原副总经理陈亦庆仍然提醒业界:种桑养蚕只是丝绸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行业的稳定源于其各产业链的协调发展;以出口为主的我国丝绸外向型特点还未根本改变,去年国际市场需求的明显“变脸”需要重点关注。
专家认为,广西蚕茧业的发展固然与国家“东桑西移”政策的推动有关,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广西农民桑蚕生产的比较效益高于其他作物。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的农民韦军就将种桑养蚕比喻成一个吹糠见米的朝阳产业,认为它能够当年种植,当年受益,亩产最低收入可达3000多元,远比种其他作物强。
重要的是质量
浙江千万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斌告诉记者,他很关注国家的“东桑西移”工程,但目前还是有些顾虑。说到底,他还是对西部蚕茧质量有所担忧。一些东部企业反映,他们认为广西非常适合种桑养蚕,但是目前广西的茧丝质量与东部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江苏富安茧丝绸总公司的卢董事长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茧丝质量高,并且稳定,所以价格一直比普通茧丝的价格高。他认为,对于目前仍然高度依赖出口的茧丝绸产业来说,茧丝的质量至关重要。国家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中还是应该将重点放在提高蚕茧及蚕丝的质量上。
针对如何提高西部地区蚕丝质量的问题,广西茧丝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非常重视茧丝加工质量的提高,目前已经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5A级厂丝。这家企业是广西横县桂华茧丝绸公司。最近,该公司送检的5批白茧丝,通过了国家商检局11项指标检测,被鉴定为5A级产品,填补了广西高品质茧丝生产的空白。我国最高茧丝质量为6A级,5A级代表了茧丝质量的较高水平。
开拓高档茧丝绸产品市场,茧丝质量是关键。广西经过了两年总量大规模的扩张后,逐步认识到了这一点。
“东厂西移”的推进
丝绸行业是一个产业链,种桑养蚕只是第一步。为了消耗蚕茧原料,大大小小的缫丝厂在广西逐步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很多东部的丝绸企业也将关注的目光瞄准了广西。
浙江丝绸之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今年1月7日,总投资额达8000万元的浙江丝绸之路集团、广西丝绸有限公司在象州县城郊隆重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公司在象州的投资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立20组8000绪自动缫丝生产线;二期投资5000万元,建立真丝织造及服装加工生产线。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以后,他们更加看好广西桑蚕业的发展。
2006年的茧丝价格在较高的价位上运行,一些广西本地的缫丝厂赚了不少钱,其中有部分企业表示,他们会运用手中的资金,在丝绸加工的后道工序上有所作为,并且不排除与东部企业合作的可能。
今年1月30日,广西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宁正式挂牌。从合作模式看,广西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广东丝绸(集团)公司和广西丝绸进出口公司等共同出资组建,两家主要出资方均是省一级丝绸龙头企业。
“进一步将茧丝绸业做大,我们自己可以做到;但是想做强,我们必须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来实现。”广西经委主任冯祖华一语中的。
广西丝绸从做大到做强还有多少路要走?没有人能够回答。但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