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经济学家》:“中国制造”暂失风采(一)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1-26 09:50:00
提要:由于人工成本节节攀升,贸易保护、人民币升值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风险加大,中国作为低成本生产基地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东盟、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市场规模较大,人工成本优势比中国更为明显。为规避中国风险,最近跨国企业纷纷采取“中国+1”或“中国+2”战略,在东南亚新兴市场投资建厂,进行多元发展。中国已不再是制造业投资的唯一圣地。但由于市场规模巨大,基础设施良好,中国总体投资环境更胜一筹。长远来看,中国依然是投资热点。

  (外脑精华·北京)跨国企业放弃中国,东南亚成投资热土

  2006年初,英特尔公司在越南投入3.5亿美元,建立一家新生产基地。这是跨国企业在越南这个东南亚新兴国家的最大一笔投资,无疑是对越南投资环境的高度认可。而且,这家美国芯片制造商于去年年底将对越南的投资额增至10亿美元。短短8个月内,英特尔在越南的投资就赶上其过去10年在中国的投资总额。

  而另一家跨国企业伟创力公司(Flextronics)在马来西亚柔佛(Johor)地区投资4亿吉林特(1.1亿美元)兴建的一家为惠普公司生产打印机的新厂已正式投产。作为全球电子产品合同制造巨头的伟创力公司在中国设有多处生产基地,但该公司却还是将马来西亚作为新的投资地点。

  在印尼,香港制鞋企业裕元集团(Yue Yuen)的生产基地为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品牌生产的运动鞋和休闲鞋产量一直在不断上升。尽管中国和越南分厂的产量同样在增加,但是印尼工厂的产量增长最为迅猛。

  虽然上述三家企业在东南亚地区投资的原因不尽相同,但结果却殊途同归,因为它们均为规避中国的经济过热风险而在亚洲其他地区开辟新的投资场所。做出这种选择的跨国企业为数不少。在对全球化运营的成本、风险、客户群及物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中国并非制造业唯一的投资圣地。

  中国非唯一低成本生产基地,外资分流到亚洲其他地区

  在用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高的支撑下,中国经济的增长显得势不可挡。实际上,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在欧、美地区关闭工厂的所有跨国企业都必定会在中国建厂。有许多跨国企业的确选择了中国市场,这使得中国出口份额在1993年至2005年间增长三倍,出口量占到全球出口总量的7.3%。相比之下,八国集团(俄罗斯除外)中经济强国的出口份额均有所下降。商品产出的增长趋势亦是如此。在截至2003年的10年间,中国制造业产出总量翻了一番,占到全球总量的近7%,而八国集团中多数成员的产出却呈现逐步下滑态势。耐人寻味的是,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商品产出呈现出增长势头,两国产出增长率合计为25%。因此,尽管目前多数商品产自中国,但北美仍是真正的世界工厂。

  而方兴未艾的低成本生产基地并非只有中国。亚洲其他地区的产出与出口也在迅猛增长。在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韩国、台湾、印度及东盟(ASEAN)的产出总量在全球总量中的比重已从原来不足7%提升至9%以上,而这些地区的出口同样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尽管中国是新兴市场的龙头,但外资却从中国分流出去。这为亚洲其他地区凭借自身优势打造制造业中心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而问题在于他们是否能抓住这一机遇。

  人工成本激增,中国成自身成功的牺牲品

  里昂证券(CLSA)驻香港的亚太市场分析师斯科特·布利克森(Scott Brixen)指出,中国未能成为外商新一轮投资首选目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成本上升,其次是由于企业寻求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本性所致。”

  目前为止,中国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上海周边地区及毗邻香港的珠三角地区。而目前这些工业中心的生产成本正在激增:办公楼租金猛涨,工业用地紧张,日常经营费用上升。其中影响外商投资的最大因素是人工成本的直线上升。尽管中国内地有大量民工在不断涌入沿海地区,但是近几年沿海地区工人的薪资增长率仍超过了两位数,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就更高了。

  伟创力公司亚洲执行总裁彼特唐感叹:“中国已成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他发现,无论是财务总监,还是精通“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和“精益制造”等国际化技能的经理人,招揽和挽留这些技术人员尤为困难。人才的匮乏导致了企业互挖墙脚现象屡见不鲜,并推动了工资水平的急速上涨。他认为:“中国显然已不再是生产成本最低廉的地区了。”

  里昂证券投资银行布利克森所作的一份关于亚洲地区薪资水平分析的报告支持了皮特的观点。如果将社保金计算在内,2005年上海人均月薪约为350美元,深圳约为250美元。相比之下,马尼拉的薪资水平低于200美元,泰国约为150美元,而印尼巴淡岛地区仅有100多美元。尽管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但许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与薪资增长水平并不一致。

  规避高人工成本,部分企业迁移工厂至内地

  对跨国企业而言,解决人工成本上升的一个办法是将工厂迁至内陆地区,因为后一地区人工成本远远低于高度发达的沿海地区。实际上,为了使内陆地区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政府中国早在2000年就出台了鼓励投资内陆地区的优惠政策。中国本土企业已有所行动。尽管迁往内陆的跨国企业数量较少,但已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英特尔公司就是其中一家。2004年,该公司决定在四川省省会成都投资5.25亿美元成立一家新的生产基地,作为1600公里(994英里)以外上海分厂的备用产能。英特尔公司测试与组装业务部门经理布莱恩·科兹安尼克(Brian Krzanich)表示,公司做出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对降低成本的考虑。中国政府“开发西部”的鼓励政策为英特尔公司提供了慷慨的优惠条件。毋庸置疑,在如此遥远的内陆地区设厂肯定会增加出口商品的运输成本。但布莱恩先生认为,因为当地人工成本和日常运营费用较沿海地区低很多,运输成本的上升完全可以得到弥补。

  但并非所有外企都对迁往内陆充满信心。伟创力公司将所有生产基地都设在了东部沿海省份,唐先生表示“对进军西部不感兴趣”,因为从内陆地区将产品运往美国或欧洲市场的成本太高。其他观察家还指出,内陆地区的管理人才较沿海地区更为匮乏。要说服海外员工举家搬迁至重庆或成都绝非易事,因为内陆地区的外企和国际化院校可谓是凤毛麟角。因此,许多跨国企业宁愿选择到其他亚洲地区进行投资。

  社会稳定、贸易保护等险加大,跨国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

  成本只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多元化发展战略同样重要。在中国设立多家生产企业后,许多跨国企业显然不愿再把更多的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日本贸易振兴会(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sation-Jetro)在去年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商业风险日趋增加,人工成本节节攀升,使得许多日本企业采取了所谓“中国+1”的经营发展战略,即在中国投资的同时,在东盟地区选择一个国家进行投资。而日本企业应当考虑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1”这个国家上。

  日本企业也许更为小心谨慎,但其他国家的经理人目前也有同样的忧虑。由于中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与繁荣的东部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相差十分悬殊,有些跨国企业担心中国社会的稳定。

  同样令跨国企业不安的还有欧美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和欧盟在要求中国履行世贸组织职责方面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跨国企业担心出现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突然中断的局面。

  以全球最大的鞋业合同供应商裕元集团为例,该公司每年在中国、越南和印尼生产的鞋子超过了一亿八千多万双,其中多数销往欧、美市场。因此,当2006年10月欧盟决定对中国和越南生产的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后,裕元集团马上提高印尼工厂的生产份额。该公司发言人泰瑞(Terry Ip)表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关税政策以及出口配额情况是我们选择投资地点时考虑的关键因素。”

  薪资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生产一双鞋需要在生产线上经过200名员工合作完成,裕元集团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该公司中国分厂的薪资水平在迅速上涨。尽管生产率的提高抵消了部分薪资成本,但总体人工成本仍在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泰瑞认为,尽管越南和印尼公司的薪资水平也在增长,但薪资水平仍较中国沿海地区低35%。

  采取“中国+1”经营战略的另一家外资企业是日本服装零售商优衣库(Uniqlo)。去年,该公司决定将中国分厂的服装生产任务从90%压缩到60%,以分散可能出现的贸易中断风险。生产缺口则由在柬埔寨和越南新建工厂来填补。英特尔公司也在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中国均设立了生产基地。

  在中国投资还面临其他方面的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许多外企发现中国本土企业在仿冒它们的产品,然后冠上一个不同的品牌。为此,许多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外资企业已纷纷选择在新加坡投资建厂。由于这些企业通常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因此在投资时最看重的是知识产权能否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而并非人工成本。甚至有几家以中国为销售市场的跨国化工企业将工厂建在新加坡。诚然,投资新加坡可以使原材料获取更便捷,但确保珍贵的工艺流程不被窃取同样重要。

  让外企负责人担心的还有人民币升值问题。尽管没人认为人民币会突然大幅升值,但人民币币值曲线却在稳步上扬。自2005年7月政府首次将人民币汇率上调2.1%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又升值了4%。权威人士预计接下来的一年里人民币将继续升值5%。这将导致中国对出口型外资生产企业失去吸引力。

信息来源:经济学家,200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