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丝绸产业快速发展 立足内需“破茧成蝶”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1-24 09:49:00
中国第一纺织网近日公布的《2006年1-11月丝绸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06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丝绸行业企业数量为1294家,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40.93亿元,同比增加19.03%;资产合计643.17亿元,同比增加13.26%;实现销售收入630.40亿元,同比增加17.78%;完成利润总额17.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9亿元,同比增加34.02%;完成出口交货值99.7亿元,同比增加22.85%;行业整体从业人数19.73万人,同比增加0.09%。由此可见,丝绸行业总量增长势头良好,并为我国经济、财政、出口和就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2006年1-11月丝绸行业发展指标中,中国第一纺织网行业观察员也注意到了一组令人为之欣喜的数据:
1、从丝绸企业平均规模比较的比较看,2006年1-11月,丝绸企业平均产值为4953.07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10440.28万元,非国有企业为4782.55万元;企业平均资产为4970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20356万元,非国有企业为4492万元;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为4871.7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10504.2万元,非国有企业为4696.7万元;企业平均利润为133.66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427.52万元,非国有企业为124.53万元;企业平均出口交货值为770.12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550.04万元,非国有企业为776.96万元;企业平均人数为152人,其中国有企业为431人,非国有企业为144人。由此可见,在丝绸企业中,国有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反映其大企业产能比例较高。
2、从丝绸行业人均规模的比较看,2006年1-11月份丝绸行业人均产值为32.48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24.20万元,非国有企业为33.25万元;行业人均资产为32.59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47.19万元,非国有企业为31.23万元;行业人均销售收入为31.95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24.35万元,非国有企业为32.65万元;行业人均利润为0.88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0.99万元,非国有企业为0.87万元;行业人均出口交货值为5.05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1.28万元,非国有企业为5.40万元。由此可见,非国有企业的人均产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出口交货值更具优势,反映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综合竞争力较强。
综上所述,中国第一纺织网行业观察员分析认为,2006年以来,我国的丝绸行业经济运行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业内各方的主观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注意到,2006年,我国丝绸行业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丝绸消费,加快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使全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茧丝绸行业在经过艰难的企业改组改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全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迹象已经显现。
因此,总体来说,丝绸行业所面临的形势是比较好的,2007年丝绸行业将继续在上升通道中运行。
此外,随着纺织品服装内需的快速增长,国内消费对纺织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在稳步提高。国内纺织消费市场回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服装价格指数持续回升。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2004年以来一直阴跌不止的居民衣着类价格指数在2005年终于抬头,截止2006年11月份,国内居民衣着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其中,城市居民衣着消费价格指数为100.0,农村居民衣着消费价格指数为100.3。当然,在我国服装生产能力过剩、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局面长期存在的前提下,指数的回升更大程度上体现出的是跌势的趋缓。
此外,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行业外向型特征面临转型的背景下,为减缓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压力,政府已改变多年来鼓励出口的政策,而国内纺织消费的适时启动显然令人欣慰,但内销增长能否抵御出口减速、延伸行业景气,很大程度上还将受到2006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作为颇受人们青睐的丝绸制品,势必在内销增长的过程中获取更大的收益。而如果在内销市场中有所作为,就需要企业自己开动脑筋,打开内销市场,寻求一条真正能走的长远的道路。
信息来源:第一纺织网
从2006年1-11月丝绸行业发展指标中,中国第一纺织网行业观察员也注意到了一组令人为之欣喜的数据:
1、从丝绸企业平均规模比较的比较看,2006年1-11月,丝绸企业平均产值为4953.07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10440.28万元,非国有企业为4782.55万元;企业平均资产为4970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20356万元,非国有企业为4492万元;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为4871.7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10504.2万元,非国有企业为4696.7万元;企业平均利润为133.66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427.52万元,非国有企业为124.53万元;企业平均出口交货值为770.12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550.04万元,非国有企业为776.96万元;企业平均人数为152人,其中国有企业为431人,非国有企业为144人。由此可见,在丝绸企业中,国有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反映其大企业产能比例较高。
2、从丝绸行业人均规模的比较看,2006年1-11月份丝绸行业人均产值为32.48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24.20万元,非国有企业为33.25万元;行业人均资产为32.59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47.19万元,非国有企业为31.23万元;行业人均销售收入为31.95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24.35万元,非国有企业为32.65万元;行业人均利润为0.88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0.99万元,非国有企业为0.87万元;行业人均出口交货值为5.05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为1.28万元,非国有企业为5.40万元。由此可见,非国有企业的人均产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出口交货值更具优势,反映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综合竞争力较强。
综上所述,中国第一纺织网行业观察员分析认为,2006年以来,我国的丝绸行业经济运行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业内各方的主观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注意到,2006年,我国丝绸行业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丝绸消费,加快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使全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茧丝绸行业在经过艰难的企业改组改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全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迹象已经显现。
因此,总体来说,丝绸行业所面临的形势是比较好的,2007年丝绸行业将继续在上升通道中运行。
此外,随着纺织品服装内需的快速增长,国内消费对纺织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在稳步提高。国内纺织消费市场回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服装价格指数持续回升。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2004年以来一直阴跌不止的居民衣着类价格指数在2005年终于抬头,截止2006年11月份,国内居民衣着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其中,城市居民衣着消费价格指数为100.0,农村居民衣着消费价格指数为100.3。当然,在我国服装生产能力过剩、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局面长期存在的前提下,指数的回升更大程度上体现出的是跌势的趋缓。
此外,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行业外向型特征面临转型的背景下,为减缓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压力,政府已改变多年来鼓励出口的政策,而国内纺织消费的适时启动显然令人欣慰,但内销增长能否抵御出口减速、延伸行业景气,很大程度上还将受到2006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作为颇受人们青睐的丝绸制品,势必在内销增长的过程中获取更大的收益。而如果在内销市场中有所作为,就需要企业自己开动脑筋,打开内销市场,寻求一条真正能走的长远的道路。
信息来源:第一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