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带动 上下合力 产业发展 农民增收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11-23 11:07:00
龙头带动 上下合力 产业发展 农民增收
刘二宝
(四川省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四川 珙县 644501)
摘 要:本文阐述了以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当地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蚕桑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蚕桑;新农村建设;龙头企业;四川珙县
珙县地处四川省南部盆周山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必经点。全县幅员面积1149.5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62个村,总人口4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9万人,地势南高北低,以低山为主,系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珙县属于纯农业县, 自然气候宜桑宜蚕,是全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列入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建设项目。
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于2004年5月组建,是成都智溢集团下属公司,民营企业。公司下辖13个蚕茧站、2个收购点,其中有6个茧站实现了自动化烘茧,并配备自动化催青室1个,年产干正茧近1000吨;公司拥有一个按三星级设施配置的宾馆,一家拥有飞宇牌2000型自动缫丝机6组、粗丝机2组的缫丝厂,辖云南威信智溢丝绸公司和成都贸易分公司。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资金实力强,有出口经营权,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进驻前,全县仅有桑园面积近4万亩,产茧3.26万担,产值1523万元。智溢公司进驻两年多来,立足投资发展理念,取得显著成效:公司在发展蚕桑生产上累计投资达1307万元,让利蚕农近千万元,新建“一步成园”桑园24000亩,截止今年正秋,已累计产茧12.1万担,蚕农售茧收入8790万元,单产30公斤, 带动了全县2万多户蚕农增产增收,提速了产业发展进程。
今年以来,公司借助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建设的强劲东风,立足投资发展理念,提出“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努力增加蚕农收入”,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使蚕业成为珙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支撑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产业得发展,政府得人心,生态得保护”。
1 “东桑西移”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实效
今年,在公司带动下,经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虽经历了50多年来罕见的旱灾,蚕桑生产上仍取得较好成绩。
1.1 发种产茧上
全县发放蚕种73482.5盒,较去年增发蚕种5509.6盒,增长8.1%;前三季共生产蚕茧181万公斤,与上年全年收购量持平,较去年同期增产24万公斤,增长15.3%,增幅在全市居第一。预计晚秋可生产蚕茧60万公斤,全年产茧241万公斤,则较去年增产蚕茧58万公斤,增长31.7%。
1.2 投放茧款
前三季公司投放茧款已达3000万元,超过去年全年投放茧款数量,较上年同期增投茧款863万元,增长40%。预计晚秋季将投放茧款1140万元,则全年投放茧款将达4140万元,较去年增投茧款1600万元,增长63%,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贡献,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1.3 育苗栽桑上
全县今年春季“一步成园”栽桑8841.6亩,秋播4000亩,合计12841.6亩,且目前桑苗长势良好。
1.4 养蚕单产
前三季养蚕单产达30.9公斤,较上年增加2.8公斤,增长10%;单盒种平均产值为525.3元。实现了养蚕向高单产、高质量、高效益即“三高蚕业”迈进。
2 采取的主要举措
公司立足长远,注重投资,从做大做强珙县茧丝产业和助农增收出发,抓住“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契机,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投入资金已达650多万元(尚未含工业投入),全力提速了珙县蚕业发展。
2.1 实施“百万元村”工程,推动新农村建设
公司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在全省率先提出实施蚕业“百万元村”工程。此项方案提出后,得到了市县各级党政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把其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来抓好、抓落实。
2.1.1 加强领导
县上专门成立实施蚕业“百万元村”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亲任组长,同时下设工程建设指挥部,由两名副县级领导分任正副指挥长,相关部门参加,有关的乡镇也对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且首批实施的18个“百万元村”,均有一名县级领导联系;县上还争取了市上林业、农业、商务、农办等部门对口联系“百万元村”,得到其技术和资金上的扶持,为此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1.2 明确目标
在原有目标基础上,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已规划此工程分两期实施,于2010年前共实现蚕业“百万元村”40个,鉴时其蚕茧产量将占全县总量的80%以上。首期规划2008年前实现 “百万元村”18个。
2.1.3 落实人员
智溢公司专门选派18名技术人员驻村,其通过县委组织部考核,委以科技副支书或科技副村长职务,专职负责所在村蚕桑生产;同时,充分发挥和调动蚕业协会人员和村级组织力量,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考核措施,严格兑现。
2.1.4 资金到位
除对“百万元村”实施人员明确考核奖惩措施外,还专门制定了扶持蚕桑发展的优惠政策,从桑树基础到科技、养蚕基本条件配套,智溢公司今年在此项上的投入将达80万元,充分调动了农户栽桑养蚕积极性。
2.1.5 成效显著
现实施的18个“百万元村”全年发种已达27862盒,前三季发种22090盒,产茧70万公斤,蚕农售茧收入近1200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45%,预计全年蚕桑产值将达1750万元左右,实现“百万元村”5----6个。
2.2 狠抓育苗栽桑工作,打牢产业基础。
为加快蚕业发展速度,政府、公司高度重视产业基础建设,除大力宣传和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外,以公司为主,共同出资,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蚕农育苗栽桑。农户每育苗一亩,补助杂交桑种一包、磷铵50斤、尿素30斤、薄膜3公斤及农药等,全部实行肥团育苗,做到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实现当年育苗、当年栽桑、当年嫁接、当年养蚕、当年见效“五当年”目标。
2.3 强化蚕业科技推广,促进产业增效
公司高度重视蚕业科技推广,加大科技投入,全面实施小蚕饲养共育化、大蚕饲养省力化、消毒防病统一化和上簇纸板方格簇化,以提高养蚕单产、质量和效益。
2.3.1 小蚕共育室建设
珙县原有小蚕共育室286间,共育面为60%。今年以来,公司采取优惠政策,蚕农每修建一间标准化共育室,补助1200元,且对共育户每共育一盒种达标后,公司补助6元,进一步完善对共育室的管理考核,提高共育质量,效果显著。全年将陆续改造共育室200间,新建100间,在明年春蚕前总共育室达400间,使共育面达95%以上。
2.3.2 室外大蚕棚建设
今年,全县拟新建室外大蚕棚2000间,现已完成1100间。蚕农每新建一间使用面积60平方米以上的大蚕棚,政府补助60元,公司补助300元。
2.3.3 统防统治工作
其一,公司今年全面实施蚕前统一消毒防病工作,加上桑树病虫害防治,共投入资金60万元,用于购买消毒器具和人工费用、组织等,全县养蚕统防面达80%以上;其二,大力推行养蚕“万病一把灰”工作,投资30万元进行精制石灰粉生产和优惠,以“买一送一”的方式供给蚕农会员,共生产销售石灰粉530吨,其中赠送会员石灰粉数量近200吨。
2.3.4 纸板方格簇推广
珙县从1993年开始推广纸板方格簇上簇,到目前为止,其使用面达95%以上,今年新推广82.5万片,大大提高了蚕茧质量,为创蚕茧品牌奠定了基础。
2.3.5 优质茧工程
为创珙县蚕茧质量品牌,实现高单产、高质量和高效益。公司与蚕农签定协议,制定优质茧标准,对凡达到标准的,在正常收购之外,另行给予每公斤蚕茧1.00元----1.50元的奖励。过去,蚕农饲养一盒种,收入在300元左右,但今年有的蚕农平均一盒种的收入高达1000元,效益非常明显,农民喜笑颜开,且蚕茧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2.4 全面配套收烘设施,提供优质服务
其一,公司根据收烘设施现状,投入了250万元,改造完善收烘设施,扩大收烘场地,使之与生产同步发展;其二,公司确立了“在情感上贴近蚕农,在生活上关心蚕农,在技术上帮助蚕农,在经济上让利蚕农”的服务宗旨,在全县推行了职工包村包户,任务与工资挂钩,考核兑现,改善服务态度,为蚕农提供优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强了与蚕农之间的感情联络。
2.5 发挥协会纽带作用,完善利益联结
公司加强与协会的合作,根据产茧量,每年交纳给协会的费用达25万元左右。协会也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规范运作,为会员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引导会员与公司签定了“订单蚕业合同”和“互利育苗栽桑合同”“优质茧生产协议”,公司承诺对合同户提供每公斤蚕茧不低于12元的收购保护价,稳定了蚕农心态,且对会员给予各种优惠,公司所有的政策优惠,首先是给会员,以现金、物资的方式返利,预计今年返利总额将达700万元以上。目前,协会养蚕会员已达9300人,养蚕量占总量的83%,产茧量占总茧量的90%。
2.6 关心社会福利事业,营造发展氛围
公司在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同时,还主动参与各类社会福利事业,真正从情感上贴近蚕农。今年除继续出资4000元扶持两名贫困大学生外,还出资5000元支持蚕桑主产村---恒丰乡下洛村的公路修建,并无偿提供50万元支持珙县教育事业,用于蚕区新建小学,深受各级党政和蚕农好评。
3 进一步壮大蚕业的发展思路
3.1 珙县蚕业发展思路
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大做强珙县蚕业,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目标,根据珙县实际,公司提出2010年发展思路:
以 “四片一点”为发展重点,即孝儿镇、底洞镇、下罗乡、恒丰乡四乡镇为产业重点区域,建设一个两万担蚕茧镇、三个1万担蚕茧乡镇,打造南桥村蚕桑科技园区。从今年起,每年实现“三个一”,即新育苗1万亩,蚕茧增产1万担,农民售茧收入增加1千万元。2010年全县实现桑园面积8---10万亩,产茧10万担,单产35公斤以上,农民售茧收入8000万元----1亿元,蚕业“百万元村”40个。
3.2 云南威信县蚕业发展思路
珙县距云南省威信县仅70公里,蚕茧收购上双方曾多次发生纠纷,是“蚕茧大战”热点区域。为根治这种状况,珙县智溢公司投资控股成立了威信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
威信县地处云贵高原,贫困山区,是纯农业县,农村人平纯收入仅960元,农民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其自然气候宜桑宜蚕,蚕茧质量较好,粒茧丝长多在1100米以上,解舒率60%,但蚕桑基础较差,全县桑园仅5000亩左右。蚕桑,是一项富民增收的“短、平、快”产业,县委、县府也高度重视寻找农民增收项目,把蚕桑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公司立足投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拟于今明两年投资500万元,发展蚕桑产业,重点用于新建桑园、老桑树改造、科技配套和收烘设施建设等,推动农民增收进程。
近期发展目标:2007年,狠抓育苗栽桑打基础工作,规划在全县四个乡镇新建“一步成园”桑园2万亩,其中在扎西镇(长征扎西会议地址)罗离村新建桑园3000亩,为建设万担村奠定基础。
信息来源:蚕桑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