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纺织品出口初现转型苗头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8-30 10:18:00
2006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总体平稳,虽然受到欧美市场设限、人民币汇率升值、能源价格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但上半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速不减、仍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势头。业内专家指出,纺织行业一直期待的一个出口结构转变的良好势头正在形成。据此,根据近几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简要分析一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转型苗头的基本特征。
出口区域市场更趋合理
欧美地区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的主要消费市场,从而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在取消全球配额限制后所积极关注的焦点市场区域。然而,2005年下半年欧美市场对我国部分纺织品服装品类重新实施设限,并积极举起反倾销、特保等贸易保护的“大棒”,使得中国纺织出口企业不得不逐渐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区域,从而促使整个行业出口市场区域转移趋势日趋明显。具体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到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增幅对比情况(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2006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到欧盟市场的纺织品服装达9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2%,较去年同期增幅下降了46.03个百分点;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纺织品服装达8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2%,较去年同期增幅下降了73.9个百分点。而出口其他国家和地区则增长态势乐观,对香港、澳门、台湾、韩国等地区的出口都扭转了去年同期负增长的态势,一路增速水平上扬,出口墨西哥、土耳其的增速水平分别达到154.83%和219.64%,增幅分别超过去年同期增幅192.49个百分点和175.43个百分点。可见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开拓新市场趋势明显,出口市场的区域结构更趋合理化。
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历来被认为是低利润出口行业,但是通过近几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情况(如图2)可以看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一般贸易比重逐年上升,加工贸易比重不断下降,体现了我国纺织行业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06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额为46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31%,占整个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额的71.89%,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出口产品一般贸易比重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另外,2006年1-6月,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也有所提高,同比增长7.67%,扣除价格和成本因素外,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是其价格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也反映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出口秩序逐渐规范
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局势,理性规范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秩序,引导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调整,是我国纺织品行业在国际市场取得主动权的重要策略。为此,我国对纺织品服装的外贸出口政策方面也有所调整,如对出口配额制度标准规范的调整,以及即将出台的出口退税下调的政策,都是从战略角度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纺织品外贸市场秩序的规范。
配额制度的调整、对非法转口行为的严厉打击等,将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配额使用效率的提高,主动规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等非贸易壁垒行为;而下调“两高一资”出口行业的退税率,不仅能够提高宏观经济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更能够持续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引导出口产品由传统的低附加值转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由传统的成本优势转化为综合优势,从而推动全行业可持续发展。
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竞争力系数日益提高,2006年上半年,国际贸易竞争力系数达到了7.72%。而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出口优势行业,在进出口贸易中也一直保持较强贸易竞争力,2006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系数达到了76%,远远高于全国平均贸易竞争水平。具体近几年来,我国纺织行业与全国整体贸易出口竞争力系数情况如图3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注:贸易竞争力系数(又称出口竞争力系数)=(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它表明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力状况。
虽然,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总体趋好,增幅不断提升,但还是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低成本扩张所带来的贸易摩擦的加剧,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甚至是环境的代价所换来的微薄出口收益等问题,都将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直面的发展约束瓶颈。
对此,要继续保持纺织行业的贸易竞争优势,摆脱发展束缚,就必须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培养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单纯的数量型扩张向效益、数量并进方向发展,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