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丝企”停产之痛——“中国绸都”路在何方(二)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8-08 14:29:00

  今年初,我市蚕丝加工企业普遍遭遇了一场停产“寒流”,大部分企业因无蚕茧原料而不得不暂停生产。这对于重新起步的南充丝绸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钻心之“痛”。
  
  “丝企”遭遇“寒流”
  
  “春节后停产,我们至今还在忙着采购蚕茧和技改,生产还没启动呢。”仪陇承德丝厂负责人唐露民7月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停产至少给企业带来七八十万元损失。
  
  记者了解到,南充丝绸服装企业大大小小约100多家,其中“丝企”约50家左右,停产波及到了整个行业中包括较有影响的“六合集团”、“南部绿神”等企业。六合集团丝厂停产1个月,利润损失50万元左右;嘉兴公司停产几个月,利润损失两三百万元。
  
  相关部门对这次停产“寒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专门的统计与分析,自然也就无法准确知道南充有多少家“丝企”在“寒流”中停产?损失有多大?但从有关部门的常规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5月,南充规模以上丝绸企业实现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4%”的表述上看,4%的增长速度和去年与前年同期增长20.7%的速度相比,增长速度放缓16.7个百分点,这与众多“丝企”停产应有直接关系。如以去年同期增长速度作参照,换算成产值,那今年1月至5月的“丝企”停产致使行业至少少实现产值6300余万元。
  
  “丝企”停产的背后
  
  分析南充“丝企”停产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整个市场茧源紧缺买不到货,另一方面是茧价太高,好多企业怕亏本而不敢贸然进货。一位行内人士透露,其实当时整个国际丝绸产品市场价格并没上涨,茧价狂涨主要是网上市场的人为操控所致。
  
  那么,当时其它地方的“丝企”受到影响没有?也是大面积停产吗?“有影响,但却没南充严重。”六合集团董事长任立荣介绍,据他所知,此间外地的永川金凤丝厂、乐至红旗丝厂等就没有停产,而且产销两旺。就其原因,一方面他们早期建立了专门的蚕桑基地,企业和蚕农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茧源有一定保障;另一方面他们一直重视产品质量,生产的生丝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形成了品牌效应,人家加工出的丝每吨要比南充企业加工出的丝多卖1万多元,企业坚持生产而不会亏本。任立荣认为,本地茧源严重不足,原料无法保证生产优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是导致南充“丝企”在“寒流”中大面积停产的深层次原因。
  
  何以承载“中国绸都”
  
  年初以来的“丝企”停产“寒流”对于去年刚拿到“中国绸都”这块牌子的南充来说,无疑是敲了一次警钟:南充能获得“中国绸都”称号,完全是因为本土茧、丝原料生产出的丝、绸曾闻名国内外,即荣誉来自昔日的辉煌。
  
  再说原料资源,年需求1万多吨干茧的南充“丝企”,80%的茧源得从外地调购;与此相同的是用丝生产绸的绸厂,同样百分之八九十的生丝原料得从外地采购,且生产出的产品在同行中越来越不具竞争优势。我们以什么优势来承载起“中国绸都”这块牌子?
  
  “南充的丝厂不用南充的茧,南充的绸厂不用南充的丝,南充的服装厂不用南充的绸。这在南充茧丝绸服装行业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在茧丝绸行业工作的市商务局副局长李伟认为,在市场化的今天,用市场的观点解释上述怪现象或许说是“完全正常”,但作为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来说,像茧、丝、绸、服装这种关联性极强的传统产业,中间出现 “链条”完全断裂的现象,是十分危险的信号,内部必然潜伏着危机,那就是整个行业“同舟共济”抗市场风险能力减弱的“市场危机”;企业个体技术水平低、行业整体进步慢的“技术危机”。

 
信息来源:南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