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金融环境面临“白箱危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8-09 10:21:00
2006年上半年国内经济、金融数据公布之后,如何调控经济的重任被扔给了决策部门。中央曾表示,重点关注四大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其中,投资增长与信贷投放是调控的重点。
从上半年的货币和信贷增长看,数字的确惊人,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上海的信贷增长显得更为突出。
据央行上海总部不久前发布的上海地区第二季货币信贷运行报告披露,上海金融机构第二季度的信贷出现高速增长,4月、5月和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55.82亿元、267亿元和466.89亿元,即5月比4月增长3.76倍,6月也比5月增长74.9%。据悉,更令央行高层震惊的是,6月份央行为抽紧银根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发行了1000亿元人民币定向票据,还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借此冻结银行体系约1500亿元资金。但上海的银行就在这个过渡时间,仅是6月下旬中资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就高达426.5亿元,分别占该月和第二季度贷款增量的98.8%和61.8%,并接近上半年新增贷款的40%。从这些数据来看,上海成了信贷增长的“坏榜样”。
从上海的例子看,现在的金融形势已经变成:宏观调控是中央的事情,地方政府和基层关注的依然是发展,是增长。金融形势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中央和地方各唱各的调,这就难怪有人要说出一些惊人之语。
一向爱发警语的摩根士丹利亚洲经济学家谢国忠日前再次警告,全球金融市场正面临一场夏日风暴,而亚洲经济体处在危机边缘。谢国忠的警告并非出于偶然,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比较的视角来看待当前中国的金融形势。如果说亚洲金融风暴是一场当时看不清原因的“黑箱危机”的话,我们现在的金融环境面临的就是一种“白箱危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事情的内幕,看到问题出在哪里,但却无能为力。
现在,来自各个地方与行业的投资冲动,与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联手”,完全可能使得今年维持央行预设的信贷目标成为泡影。从目前的投资势头来看,估计全年新增信贷将会突破3万亿元,并且将超过今年目标的20%!对于央行来说,这几乎就是眼睁睁地看着信贷增速失控,而无能为力。
央行的问题是:如果决定严控,则上海等一些地方今年下半年肯定会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将有相当一部分项目和企业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如果不死守,信贷失控的局面又将会发生。一旦出现这种“放水”的情况,从决策高层到市场,各种质疑必将针对央行:今后设立信贷总量控制目标是否还有意义?谁应该来为此承担责任?
现实情况表明,危机状态的确存在,而且商业银行的看法与宏观经济部门的视角也严重不一致。建设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日前就表示,建行上市之后,核心资本充足率达11%,资本过剩情况非常严重。虽然在央行眼中,建行已成为上半年信贷扩张的先锋,但建行管理层坚持认为,对于上半年的贷款量,“我们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范一飞还表示,“商业银行应以市场、客户为导向,要配合宏观部门政策,但不应对贷款设上限。”必须提及的是,在中国银行及工商银行两大银行今年已经或者即将完成上市之后,它们盈利的冲动,将为下半年及明年的信贷扩张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这将进一步加重国内金融的“白箱危机”。央行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未来决定信贷总盘子时进行刚性分配,其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信息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