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梦虎:丝绸内销市场悄然崛起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8-02 16:47:00
中国丝绸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高级工程师 廖梦虎
今年的丝绸面料与去年相比,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记者在丝绸产地苏州看到,当地知名的丝绸品牌“绣娘”专卖店里,售货员介绍说,今年各款面料的价格比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在20%左右。同样,在北京的绸缎老字号“瑞蚨祥”,记者向销售人员求证,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答案。为什么会出现价格上涨,这种趋势会持续到何时,会不会又出现大起之后的大落……本期梁枫会客室,我们请行业专家廖梦虎就当前情形进行一下分析。
水涨船高
原料上涨引发面料涨价
主持人:今年的丝绸面料为什么会出现价格上涨?
廖梦虎:简单而言,上涨主要是由于茧丝原料价格的大幅飙升造成面料成本的大幅增加所至。丝绸面料所用的主要原料是厂丝,以3A级厂丝为例,从2005年上半年的17万元/吨涨至年底的26万元/吨,今年年初又经历了一次非理性的暴涨与暴跌的洗礼,目前已基本稳定在23万元/吨左右的水平,每吨厂丝的价格比去年上半年上涨了6万元,有30%以上的涨幅,这就是丝绸面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那茧丝原料价格上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廖梦虎:这要从近几年厂丝价格的走势说起。自从2003年6月底厂丝价格下跌至11万元/吨后,由于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到位,市场各方信心逐渐恢复,国内外丝绸市场形势逐渐转好,厂丝价格也从2003年7月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到年底已基本稳定在17万元/吨左右,2004年全年一直到2005年头三个季度也都在这个价位附近运行。这是我国茧丝绸行业近10年来运行情况最好的一段时间,生产、出口、内销平均每年都有两位数以上的增幅,特别是出口市场,低价竞销现象得到有效抑制,出口单价恢复性上涨,丝绸产品的出口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
市场的持续转好,导致对蚕茧原料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蚕茧生产的增长要小于市场实际需求的增长速度。近几年的市场趋旺已基本消化了前几年积压下来的库存蚕茧,从2005年开始,市场所需的增量蚕茧必须依靠我国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的发展来补充。也就是说,茧丝原料价格的上涨是由于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所至。
主持人:今后丝绸面料的价格将会继续上涨吗?
廖梦虎:我认为,丝绸面料的价格将在目前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为什么这么讲,要从目前的大背景加以分析。
厂丝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刺激了蚕茧收购价格的提升。从各地统计数据分析得知,今年全国春茧均价在11元/市斤左右,比去年上涨将近30%。这一价格已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均价,但在其他农产品价格已有较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蚕茧价格适当提高一下,有利于增加蚕农收入,稳定蚕桑生产,应有其合理性。总体看今年春茧生产正常,整体形势要好于去年,据部分主产省的反映,估计全国春茧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
在出口方面,由于年初出现了茧丝价格的非理性走势,部分客户为了回避风险采取了观望和改行的态度,导致丝绸出口量出现了近几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这一增一减,原料供应偏紧的状况可得到缓解,但如果出口情况继续恶化的话,茧丝原料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不过就目前情况看,随着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茧丝价格在目前的价位有望保持相对稳定,估计未来茧丝价格的走势总体将会处于稳中有升、升幅有限、保持相对稳定的格局。因此,原料价格稳定,也将给丝绸面料创造一个稳定的价格空间。
想要更多“奶酪”
从国内市场做起
主持人:在看面料的同时,我也注意到丝绸服装的价位不仅有所上涨,而且不同品牌的价差也很大。在北京贵友大厦,我看到北京当地的丝绸品牌服装一般标价在三四百元/件,而深圳“香云纱”品牌的单件上衣一般在七八百元, 同样来自深圳的品牌梁子“天意”的一件采用香云纱工艺的裙装则要千元以上。您认为这样的价位是否体现了丝绸的价值?
廖梦虎:我个人认为,每件衣服无论是三百还是七百元,如果是一般的大路产品,这一价格应是合适的,但作为高档时装或高档品牌服装来说,这一价格就显得太低了。
就面料而言,丝绸面料每米少则五六十元,多则上百元,而化纤面料每米只需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也就是说,面料成本相差10倍以上,而做成服装却几乎不相上下,甚至有的化纤服装比丝绸服装还贵。面料本身的价值也是拉开服装差距的原因。因为“香云纱”是我国丝绸面料中非常具有传统特色的一个产品,它的独特制作工艺和穿着效果是其他丝绸面料不可比的,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远高于其他丝绸面料。
另外,我国丝绸服装平均出口单价不足10美元/件(套),而进口的丝绸服装平均单价却在100美元/件(套)以上。分析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丝绸服装生产企业都是以出口加工为主。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丝绸服装除了进口的外,大部分都是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因此,其价格基本上是按照其成本价在销售,实际上不包含品牌价值和时尚特色价值,这就是我们丝绸服装售价较低的直接原因。
由此也说明,我们的丝绸服装制造企业还没有进入到主动进行市场调研与市场开拓的领域,安心接受国外来样和外来品牌,从事的是简单的加工业务,赚取的是少而又少的辛苦费,没有重视自身品牌的建设,没有足够实力去发展自有品牌,反映出目前丝绸行业整体实力不强,以及研发、开拓市场的投入严重不足。
主持人:看来,您是相当看好国内丝绸服装市场的?
廖梦虎:对。我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丝绸服装的消费能力会逐渐提高。在茧丝价格提高的过程中,部分丝绸出口企业将精力转向国内市场,这是我国丝绸行业的一件好事。这些企业专门针对国内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又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打造丝绸品牌首先就应该从国内做起,先在国内做大,才有资格、经验和实力去闯国际市场。
因此,目前还没有足够实力以自有品牌去开拓国外市场的丝绸企业,逐渐繁荣起来的国内市场应是最理想的奋斗场所,希望能出现几个叫得响的国内知名品牌,在国内市场与洋品牌一拼高下。据海关统计,近两年进口丝绸服装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递增,2005年进口的丝绸服装已达到3400万美元。因此,做内销的企业从中可以看到品牌的价值和市场盈利的空间。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