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印度专家:实现"中印大同"进而促进"世界大同"(图)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7-26 10:33:00

7月6日,中印双方在乃堆拉山口举行边贸通道重开仪式,随后两国分别开放仁青岗边贸市场和昌古边贸市场,恢复了这条中断44年的边贸通道。新华社记者格桑达瓦摄


  “中印大同”是文章作者对印度商务国务部长斋拉姆·拉梅什去年创造的新英文字“CHINDIA”的理解。

  “中印大同”思想源远流长


  今年3月2日的《参考消息》登载了记者唐璐在新德里采访兰斋拉姆·拉梅什部长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问答。

  唐:“印度的中国问题专家谭中把CHINDIA的中文意思诠释为‘中印大同’,您如何评价……?”

  兰:“CHINDIA意味着中国和印度共同前进与合作,两国都彼此明了相互之间的差异,两国总是会非常在乎彼此间需要和平与和谐共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谭中先生……的解释都是不错的。我非常尊重谭中及他的父亲谭云山先生。”

  其实拉梅什和我之间是一种“CHINDIA”式的友谊,他也知道家父和我两代人70余年来就生活在“CHINDIA”理想世界中——只不过有实无名而已。他还知道,“中印大同”是印度诗圣泰戈尔潜移默化给了谭云山,又作为家庭文化遗产传到我脑海中的。

  1937年,谭云山受命于泰戈尔,主掌泰戈尔在印度孟加拉邦“和平乡”创办的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根据泰戈尔的指示,谭云山为中国学院的宗旨确定了36个字:“研究中印学术,沟通中印文化,融洽中印感情,联合中印民族,创造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大同。”从这36个字中看出:泰戈尔和谭云山两人深深感到,如果增进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感情与合作,必然会对“创造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大同”作出贡献。这就是我现在要谈的“中印大同”理想。

  有的字典已经把拉梅什创造的“CHINDIA”当作“中国(China)”和“印度(India)”合并的缩写,还有了形容中印混血儿的“Chindian(中印人)”新字。

  唐代王维首开“中印人”概念

  其实,唐朝名维、字摩诘的著名诗人王维,早就以印度佛教神奇人物“Vimalakirti(维摩诘)”命名。他这个“王维摩诘”可算人类历史上第一个“Chindian(中印人)”。但他不是混血儿,而是两大文明的结晶。

  再看中国农历“除旧迎新”,中国农历以月晦开月,印度农历以月明开月,印度农历“初一”就是中国农历的“十五”,“元宵”这一中国民俗和印度以“灯节(Diwali)”方式庆祝印度新年相若——是典型的“中印大同”节庆。

  由于“CHINDIA”理想,两千多年来,中国和印度一直保持着“背靠背”的关系。两大文明之间横着喜马拉雅山,凡是从山上走过或没有走过的中国人和印度人,都在思想上共认它为“须弥”天堂,创造了泰戈尔形容的“朝圣时代”——中印两国高僧(如唐僧取经)以及其他人以虔诚“朝圣”的心情互访。这种“背靠背”关系充分说明东方文明是传播和谐种子的“东风”。

  英帝国主义者麦克马洪用红铅笔在地图上胡乱画成的以他为名的一段中印边界线,成为了一百多年来中印关系的祸根。过去实力太弱对边境鞭长莫及的中国政府,原先只能空手抵制英帝国主义的蚕食政策,而单方面印出自己认定的中印边界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力强大了,过去视“麦克马洪线”为鬼,现在又有了“钟馗打鬼”的力量。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如果北京和新德里两个政权都没有这么悠久的文明背景,那肯定会酿成比巴勒斯坦更悲惨的流血冲突——不会像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不到一个月就终止冲突的。

  “中印大同”曲折中前进

  虽然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印关系发展走了弯路,但“中印大同”理想并没有被抛弃。有两大例证:第一是1962年边境战争后,尼赫鲁在国际大学讲演说:“你们有中国学院,是由一位出名的中国学者(谭云山)领导。这是很好的事,可以使你们觉得:你们不是与中国文化或中国今昔的伟大作战。”第二是1963年一位在野领袖批评尼赫鲁说:“掉眼泪没用,应该坚强。”那时摩拳擦掌的政客、2003年以印度总理身份访华的瓦杰帕伊,特别在访华前夕作诗说:“我们再不要战争了!我们再不要战争了!”瓦杰帕伊2003年访华,开创了中印关系捐弃前嫌恢复“中印大同”理想的新时期。2004年温家宝访印使两国进入新时期的步伐更加稳固。

  中印两国人口占亚洲2/3。如果真正实现了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宗旨指出的“研究中印学术,沟通中印文化,融洽中印感情,联合中印民族”,一个“和谐亚洲”的轮廓就会在地平线上出现。欧洲本来是世界大战的发源地,现在变成世界上最和谐的地区。亚洲从古以来就有和谐的传统,难道不能与欧洲试比高吗?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