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我国制订《蚕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重在提升国际竞争力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11-02 10:57:00


  最近,有关部门正在对《全国茧丝绸行业农业部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初稿征求意见。《规划》是个五年的发展大计。在改革开放锐意进取的年代,更要有一个引导进取的主导思想,有纲举目张的核心改革内容。尤其是我国蚕业,自总量30年前起超越日本,进而占世界茧丝贸易量70%以来,至今质量上不具优势,仍在重复着是“茧丝大国”而不是“茧丝强国”的老调,却末见组织进取的大动作,处惊而不忧。以致目前,出丝率仍比巴西低3个百分点,只能任其优质高价紧俏市场;甚至比地处南亚扩量增质崛起的印度,只是茧质仅比我国略低。此时此刻制订“十一五”规划,不进则退,重心已经凸显。关键在于,要运筹帷幄,有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路。
  
  一、要有突出的规划发展主线纲领。整个规划应以提升我国茧丝国际市场竞争力为主线,以茧丝绸强国为目标,突出产品质量为主旋律而展开,打造质量的竞争优势,分段组织实施赶超巴西,远甩印度,各段各节都要以此为轴线,前后呼应,形成一体,以引导我国广大蚕区的合力推进。
  
  二、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发展。近几年来,行业制定了一些错误的方针,阻碍我国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应予推到重来,与时俱进。
  
  1、体制上,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还政于民”。建立在行政层次上的“公司+农户”,属封建垄断性质的权力经济,专门赋于其贩卖农民蚕茧坐享其成谋利的权力,而生产服务则由农业事业单位承担。世界现代农业各国的发展,无一例外地是,不容这类非生产投入获利这种产业组织形式存在的。这种公然与WTO精神背道而驰的作法,显然是岐视性的和不公正的,农民惊呼“这是大不如过去了”,义愤填膺,唯有既得利益者唱赞歌,在直接起着剥夺农民联合起来走向市场的权利。这些所谓“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实际上只是补了鲜茧变干茧这种简单工艺过程,如若农民联合着干,普遍能比公司搞得质优本省,为什么非要在这个环节上楔入封建式的垄断。全国而言,必须从体制上向既得利益集团开刀,按照“十六大”三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民蚕茧合作事业的发展,将蚕茧农产品受体制隔断的生产权和经营权一并交还给主体农民,产生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蚕业经济新体制,才能激发我国蚕区农民参与提升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2、经营上,改革的方略是蚕茧收购彻底放开。我国现有的蚕茧收购是建立在行政区划、行政授权的基础,以此维护垄断性购销,剥夺农民的自主权。蚕茧收购要打破地方保护的垄断,向全社会开放。在蚕茧收购资格认证中,明确以农民蚕茧合作社为首选对象;尚未组建的地方,要以具有代购代销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为主认定,最终由主体农民抉择。凡是当地农民出售鲜茧得不到公益性保障的,允许跨地区、跨行业与当地农民签订公益性协议,界入收购。农民有权将自己的蚕茧销售到任何地方去。

  要加大质量收购和监管的力度。凡有权收购的单位和个人,都要将质量评茧作为行业纪律,按质计价,拒收毛脚茧,以此作出导向。对违反收购纪律的,则取消其收购资格。
  
  3、管理上,实行“农归农口”。滥竿是不能充数的。实践已经证明,现在的茧丝绸行业管理,对农业的特殊管理不懂行,不仅替代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工作,反而是职能的削弱和怡误,起到了体系弱化、人心焕散的作用。要严格实行行政和事业分离,茧丝办担当茧丝绸行业行政管理重任,当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为主责,要认真总结我国蚕业多次大幅动荡的惨痛教训,学会与国际接轨的行业管理,大刀阔斧推进提升质量、品质,推进外贸价格统一管理避免低价竞销,推进贮备库建设平抑稳定国内收购价格,建立有利于发挥竞争优势的贸工农新秩序,力参出台时势要求必须全国人大通过的蚕业法规,建立类同农业部蚕种质量抽查那样的全国蚕茧质量监督抽查机制,解决蚕桑人才教育培养碌碌失掌的问题,将这些长期以来缺少进取的重大工作搞好,彻底清除造成蚕业跌宕起伏的隐患,创造我国蚕业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好环境。不要丢弃这些大事,再搞那些维护封建垄断的坏事。农业管理,则带编整体移交农业部门去发挥优势。这方面,市县已经归口,唯等国家级和仅剩个别省级的行动。
  
  4、布局上,要发挥区域性优势。“东桑西移”,有概念性的错误。“规划”中所列的东、西部的数字哗众取宠,照这个概念,川、皖、两河、两湖诸省的蚕桑都是东桑移过去的,掩盖了西部开发的艰巨性;对稳若金汤的江苏东部蚕区,对生产水平领先全国年产2.1万吨方格簇优质鲜茧的海安县,对江、浙等主产老区的调优,却是大泼了冷水,不如“稳东进西”为妥。引领我国蚕桑的发展,当以自然地理区划划分为适温中湿区、中高温高湿区、低温干燥区等三大区域,分别确定稳定调优、控量重质、以点推面等方针,以优为目标,配套不同的桑、蚕品种,不同的产业构架,不同的技术推广措施,以推动全国性的整体调优。
  
  三、突出规划重心精心编制。“规划”的全文,要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为主轴,压缩大量关联度不大的内容,深化主线纲要内容。要提高文字逻辑水平,使大、小标题的章节内容都能围绕一根主轴串成一体,既文理清淅,又突出重心。总结分析要实,不能将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作为主要趋势、主要经验,不要唯上奉承;发展目标要明,要从量化概念为主转向质化进取为主,质量指标要有农民群众能够掌握的解舒率的引导,效益指标要有明确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引导;引用的数据要实,不能以自然环境造成的优质年份与低质年份比较,而应以五年平均计,使人们了解质量的真实状况,才能寻找差距,组织进取。不能以减少“东桑”范围来充入“西移”成绩,要以区域性的进取引导全国形成提升蚕茧质量的合力。

  信息来源:苏州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