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一场无法回避的战争----印度纺织业挑战中国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3-06 08:20:00
印中竞争并非“龟兔赛跑”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大国,纺织工业在印度经济中占有7%的份额,直接就业人数达35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近1亿人。纺织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印度纺织服装业拥有许多竞争优势,因此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在印度的采购力度。新德里珍珠时装学院奈尔教授自豪地说,在配额完全取消、市场放开后,本国的纺织公司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固有优势,在群雄纷争中脱颖而出。
  劳动力成本低廉是印度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制胜的重要法宝。一份关于十余个纺织品出口国工人工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柬埔寨纺织工人的工资低于印度。劳动力成本在印度纺织服装业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为6%,中国的这一比例为10%。专家认为,印度纺织服装业的上述优势说明它已经部分具备了向中国挑战的能力。
  一家研究机构认为,印度将紧随中国之后,成为纺织品后配额时代最大受益者。配额制被废除后,一部分人认为印度纺织服装业将出现“爆炸式”增长。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纳特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配额制取消后的头一年就使出口额增长50%。印度棉花工厂协会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到2010年,印度纺织服装业产值可达到850亿美元,创造1200万个就业岗位。报告说,取消配额限制本身将引发世界对印度服装产品的需求空前增加,因为印度企业终于可以生产“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了。
  摩拳擦掌备战印中抗衡
  为在后配额时代站稳脚跟,多数印度纺织公司早就开始摩拳擦掌,积极备战。2003年,印度一些主要成衣企业就开始着手扩大产能,以符合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许多成衣企业还在继续进行大规模兼并和重组,以形成共同对外的规模效应。2004年,印度成衣出口促进会登记公司已由2.5万家下降至5000家。一些著名厂家也开始投入巨资开设新的工厂,以迎接大批订单的到来。
  印度政府和行业协会也纷纷采取措施,加大整合力度,提高技术含量,并寻求海外合作,提升企业竞争力,以期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与中国抗衡:
  首先,印度成立了国家纺织公司,对亏损的国有企业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促进企业复苏、实现企业现代化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该公司已接管了100多家工厂。政府同时也给私营企业更多权力,鼓励私营纺织服装企业增加出口。私营企业在税收和关税等方面将享有和国家纺织公司同等的待遇。
  其次,印度重工业部设立了振兴国内纺织机械制造工业的专家委员会,以帮助纺织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并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其三,印度纺织和服装业计划今年投资20亿美元,扩大现有生产能力,以满足来自美国和欧盟买家的需求。
  最后,由于特种或高科技纺织品的市场容量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因此,印度政府设立一个专家委员会,研究如何促进特种或高科技产品的生产。
  无法回避的“成堆问题”
  前景虽然光明,但是印度专家认为,欲与中国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一争高低,印度至少还面临生产效率低下、现代化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不足以及科技落后等一堆难题。
  印度《金融快报》一位资深记者指出,印度纺织服装业目前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生产规模还很小,技改资金严重匮乏,僵化的劳工法严重阻碍了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
  印度纺织品出口促进会会长坎南认为,纺织服装业面临许多困难,其中一大难题就是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并已经涉及出口。而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棉花质量下降和能源成本上升。由于能源短缺,电力费用占到纺织品成本的8.5%,明显高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越南等国的3.5%。
  落后的基础设施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周期。在印度南部,一些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商被港口吞吐能力严重不足所困扰,许多运往美国的货物不得不取道其他国家。由于能源短缺,生产企业所支付的电费通常要比中国高30%。此外,资金匮乏也严重阻碍了纺织服装业上档次、上规模。据统计,虽然印度纺织业在过去两年中投资达到1000亿到12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但仍有9000亿卢比的投资缺口无法弥补。另外,印度纺织业生产商在棉花上支付的费用比其他国家要多。因此,要在配额制度结束后具有竞争力,印度就必须将棉花成本降低10%。
  落后的管理制度也约束了印度制造能力的发展,是造成国内生产不配套、生产规模小、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业界人士警告说,过于苛刻的劳工法可能使印度无法充分享受后配额时代的好处。比如,印度的厂商习惯同时开办几家小厂,而不举全力办好一家大厂,原因是,如果印度企业的雇员超过100人,解雇工人就变得非常困难。印度成衣出口促进协会的主席萨克蒂维尔认为,印度企业需要足够大的规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改革印度的劳工法,使其与生产效率挂钩,使工厂能在不受罢工威胁的情况下做到最优化的运行。专家认为,印度纺织业低下的生产效率使印度原本比中国低15%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完全抵消。
  挑战中国似乎时机未到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为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印度纺织服装业尚不可能对中国同行构成较大的影响和威胁。这是因为,印度和中国的产品适合不同的市场:中国45%的产品出口到日本和中国香港特区,而印度70%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中国的强项在人造纤维,而印度的强项在棉花;中国从事大宗出口生意,而印度则盯着小订单。
  印度国家计委一位专家认为,印度对来自中国的压力感受更深一些,主要是中国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让人“惊讶”。他说,虽然两国纺织业存在相似之处,但中国的纺织和服装业早已将印度远远地甩在后面。据专家介绍,尽管印度在环形纺织品方面投资巨大,但中国早已用现代化的无梭纺织技术取代了旧式梭织机。中国占全球成衣出口总额的11.3%,而印度仅占3.2%;中国成衣的年出口额已经达到500亿美元,印度在短期内仍难以望其项背。因此,专家得出一个结论: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还不是中国的对手。
  印度纺织部秘书默哈帕特拉承认,印度纺织品厂商面临许多竞争对手,尤其是中国。他说:“我们不能像一些分析人士预计的那样,期望纺织品出口会有一个大飞跃。”
  印度一位中国问题专家在分析印中对比时曾这样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30年前,有几人能预料到中国会变得如此强盛。因此,谁也无法预料30年后的印度。这番话对印度的纺织服装业也许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