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自由扩张时代出口企业谨防触上暗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1-17 08:12:00
谁将成为纺织后配额时代的赢家--这个配额消亡前的焦点话题在2004年被各方人士讨论得热火朝天。整个世界的目光集中于中国,许多国家的纺织业越来越感觉到来自中国产品的前所未有的威胁。不仅发达国家感到忧虑,发展中国家也有些坐立不安。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2004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显示,世界纺织业界的担忧似乎得到了印证。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销售收入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25%;2004年全年我国的纺织品服装总销售收入约1.35万亿元,同比增长30%,总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5%;纺织工业的布料产值3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服装产量达550亿件,约为2003年的两倍。
牵动世界各国神经
2004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大有把全球市场席卷一空的燎原之势。而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情况仍然不尽人意。目前,中国服装占欧盟纺织品进口量的30%,2005年预计可占到美国市场份额的1/2甚至3/4。
国际纺织界人士普遍认为,取消配额以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将会得到充分释放,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接近垄断地位,不仅冲击美国等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业,而且会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纺织业以致命的打击。
美国纺织业制造协会(ATMI)在中国威胁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报告中提出,2004~2006年间,美国将失去63万个工作岗位,将有至少1300家纺织企业被迫关闭。报告还进一步推断,中国的市场份额提高,也意味着美国其他贸易伙伴的订单会转移到中国。具体数字是加勒比海盆地转移62.79亿美元、墨西哥转移54.23亿美元、欧盟24.77亿美元、加拿大18.61亿美元……报告认为中国大约能从其他国家手中一共抢得至少420亿美元。
贸易冲突仍将不断
2005年,随着配额的终止,强加于发展中国家的配额枷锁终于被打破,这无疑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在许多国家的供应商越来越感觉到来自中国产品的威胁的同时,中国纺织品出口仍将面临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发达国家一方面指责发展中国家的低价竞争,另一方面又不断对其施加成本压力,造成全球范围内纺织贸易冲突不断,严重影响纺织产业的和谐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纺织行业发展之路不平坦。杜钰洲指出,在后配额时代,全球加工能力过剩,行业利润空间缩小,技术竞争激烈,国内改革和发展还会出现种种矛盾和困难。面对这样的环境,中国纺织行业需要积极地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有机衔接纺织行业中各产业环节,优化成本结构,形成集合式产品开发快速反应机制,从而应对国际采购商不断变化的要求。同时,我国纺织企业要通过增加先进的技术装备投入,加强研发,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和优势品牌,推进中国纺织产品向高性能、高功能、高文化品位方向发展,打造中国纺织企业和高品质国产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新形象。
谨防量增价跌暗礁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配额取消了,可蛋糕就这么大,谁都想分一口,竞争必然更加残酷,行业内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可能导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量增价跌的局面。”美国、欧盟对中国纺织业的壁垒正在升级,纺织业的出口危机像海底的暗礁一样,令人防不胜防。从后配额时代开始,中国纺织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我们的纺织企业不宜在国内过度投资扩大产能,否则必然因产能过剩而激化自相残杀的价格战,也促使进口国更快地向我们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曹新宇说。
“如果政府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按照我国目前的情况,单靠行业协会约束和企业自律难以起到效果。”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担心量增价跌局面的出现,众多企业纷纷表示希望政府出面干预,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全行业的健康运行。
加征出口税不会动摇中国纺织优势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对全球出口的7大类33个敏感类别的148个服装税号,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对近期欧美要求延缓取消纺织品配额的一个正面回应。而针对产品从量征税,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据了解,这种税率结构对质次价廉的商品压力较大,对质优价高的商品压力较小,能达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税负相对较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税负相对较高的效果,从而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以实现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的目的。大企业可以通过原料采购、内部管理等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但小工厂出口采取低价竞争的优势就不明显,再加上税金需在出关前支付,对工厂的资金运转也是一种考验。另外,此举表明我国对贸易争端的处置从被动设限转为主动设限,从我国贸易国际战略出发平衡国家利益,同时又实现双赢的目的。
应当承认,鉴于后配额时代纺织品服装贸易完全自由化的“最优”状况难以成为现实,对部分纺织品出口加征出口税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虽然各主要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如期取消了全部纺织品服装进口配额,但保护主义者不可能坐视竞争力强大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横扫全球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具有全世界无与伦比的范围经济优势,加征出口关税不至于动摇中国的优势。
首先,与由进口国限制进口相比,我国通过加征出口税获得了在进口国以高于世界市场价格销售的价格加成收入;而如果征收反倾销税,这部分价格加成收入势将落入进口国政府囊中。
其次,由于此举可望减少贸易摩擦,我国出口企业相应可望减少应对反倾销官司的支出。
第三,与实施自愿出口限制(亦即由出口国政府自己设置出口配额)方案相比,相对透明、公开、公正的出口税手段能够减少出口配额分配过程中腐败的可能性。直到现在,在仍然实行出口配额管理的商品中,配额分配、拍卖过程及结果也始终为非议所包围。
最后,加征从量出口关税还有助于促使出口企业提升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
权威人士指出,对纺织品的征税,不仅可以有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不利地位,同时可以通过税收的形式将以前无偿给外国用户提供的“福利”收回给国内,更主要的是可以迫使中国企业转而生产那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从而实现中国纺织业的现代化。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2004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显示,世界纺织业界的担忧似乎得到了印证。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销售收入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25%;2004年全年我国的纺织品服装总销售收入约1.35万亿元,同比增长30%,总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5%;纺织工业的布料产值3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服装产量达550亿件,约为2003年的两倍。
牵动世界各国神经
2004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大有把全球市场席卷一空的燎原之势。而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情况仍然不尽人意。目前,中国服装占欧盟纺织品进口量的30%,2005年预计可占到美国市场份额的1/2甚至3/4。
国际纺织界人士普遍认为,取消配额以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将会得到充分释放,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接近垄断地位,不仅冲击美国等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业,而且会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纺织业以致命的打击。
美国纺织业制造协会(ATMI)在中国威胁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报告中提出,2004~2006年间,美国将失去63万个工作岗位,将有至少1300家纺织企业被迫关闭。报告还进一步推断,中国的市场份额提高,也意味着美国其他贸易伙伴的订单会转移到中国。具体数字是加勒比海盆地转移62.79亿美元、墨西哥转移54.23亿美元、欧盟24.77亿美元、加拿大18.61亿美元……报告认为中国大约能从其他国家手中一共抢得至少420亿美元。
贸易冲突仍将不断
2005年,随着配额的终止,强加于发展中国家的配额枷锁终于被打破,这无疑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在许多国家的供应商越来越感觉到来自中国产品的威胁的同时,中国纺织品出口仍将面临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发达国家一方面指责发展中国家的低价竞争,另一方面又不断对其施加成本压力,造成全球范围内纺织贸易冲突不断,严重影响纺织产业的和谐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纺织行业发展之路不平坦。杜钰洲指出,在后配额时代,全球加工能力过剩,行业利润空间缩小,技术竞争激烈,国内改革和发展还会出现种种矛盾和困难。面对这样的环境,中国纺织行业需要积极地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有机衔接纺织行业中各产业环节,优化成本结构,形成集合式产品开发快速反应机制,从而应对国际采购商不断变化的要求。同时,我国纺织企业要通过增加先进的技术装备投入,加强研发,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和优势品牌,推进中国纺织产品向高性能、高功能、高文化品位方向发展,打造中国纺织企业和高品质国产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新形象。
谨防量增价跌暗礁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配额取消了,可蛋糕就这么大,谁都想分一口,竞争必然更加残酷,行业内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可能导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量增价跌的局面。”美国、欧盟对中国纺织业的壁垒正在升级,纺织业的出口危机像海底的暗礁一样,令人防不胜防。从后配额时代开始,中国纺织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我们的纺织企业不宜在国内过度投资扩大产能,否则必然因产能过剩而激化自相残杀的价格战,也促使进口国更快地向我们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曹新宇说。
“如果政府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按照我国目前的情况,单靠行业协会约束和企业自律难以起到效果。”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担心量增价跌局面的出现,众多企业纷纷表示希望政府出面干预,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全行业的健康运行。
加征出口税不会动摇中国纺织优势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对全球出口的7大类33个敏感类别的148个服装税号,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对近期欧美要求延缓取消纺织品配额的一个正面回应。而针对产品从量征税,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据了解,这种税率结构对质次价廉的商品压力较大,对质优价高的商品压力较小,能达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税负相对较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税负相对较高的效果,从而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以实现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的目的。大企业可以通过原料采购、内部管理等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但小工厂出口采取低价竞争的优势就不明显,再加上税金需在出关前支付,对工厂的资金运转也是一种考验。另外,此举表明我国对贸易争端的处置从被动设限转为主动设限,从我国贸易国际战略出发平衡国家利益,同时又实现双赢的目的。
应当承认,鉴于后配额时代纺织品服装贸易完全自由化的“最优”状况难以成为现实,对部分纺织品出口加征出口税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虽然各主要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如期取消了全部纺织品服装进口配额,但保护主义者不可能坐视竞争力强大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横扫全球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具有全世界无与伦比的范围经济优势,加征出口关税不至于动摇中国的优势。
首先,与由进口国限制进口相比,我国通过加征出口税获得了在进口国以高于世界市场价格销售的价格加成收入;而如果征收反倾销税,这部分价格加成收入势将落入进口国政府囊中。
其次,由于此举可望减少贸易摩擦,我国出口企业相应可望减少应对反倾销官司的支出。
第三,与实施自愿出口限制(亦即由出口国政府自己设置出口配额)方案相比,相对透明、公开、公正的出口税手段能够减少出口配额分配过程中腐败的可能性。直到现在,在仍然实行出口配额管理的商品中,配额分配、拍卖过程及结果也始终为非议所包围。
最后,加征从量出口关税还有助于促使出口企业提升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
权威人士指出,对纺织品的征税,不仅可以有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不利地位,同时可以通过税收的形式将以前无偿给外国用户提供的“福利”收回给国内,更主要的是可以迫使中国企业转而生产那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从而实现中国纺织业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