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纺企自立支援项目 放宽条件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2-08 08:34:00
为了振兴纺织服装产业,日本经济产业省从2003年度开始实施一项名为“中小纺织企业自立支援项目”,旨在帮助那些“具有一定能力和进取心”的中小纺织企业“进行商品策划、设计、生产和加工等方面的活动”,为企业带来活力。据统计,2003年度申报该项资助的有575个项目,其中110项获得立项,资助总额为30亿日元;2004年申报数、立项数分别为269项、169项,资助总额达到50亿日元。
销售能力事关事业成败
通俗地讲,中小纺织企业的自立就是摆脱对大企业和零售商的依赖性,做到“自产自销”。因此,受资助企业的销售能力成为关键。2005年度,中小纺织企业为了拓展销售渠道,纷纷加强了与零售企业和服装企业之间的合作。
中小纺织企业自立支援项目在经过了两年的实施之后,作为主管部门的经济产业省正在考虑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并且提出了修改方案。与2004年度相比,2005年度方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降低了对企业直接销售的限制。过去两年里,支援方案强调企业要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而2005年度案提出,只要具备“能够满足终端消费者需求的商品策划”、“减少流通成本”等两个条件,即使不对现有销售渠道进行改进也能获得较高评价。也就是说,原则上要求获得资助的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销售产品,但是作为一项更为现实的选择,允许纺织企业通过与服装生产销售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合作开展销售活动。
2005年1月12-14日,由日本时装协会主办的日本国际服装节(InternationalFashionFair,简称“IFF”)在东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参展企业中不乏获得自立支援项目资助的中小纺织企业和计划申请立项的企业。这些中小纺织企业似乎敏锐地把握了2005年度的评审标准,纷纷尝试通过合作提高销售能力。
资源效用最大化战略
大阪纺织资源中心顾问松田正夫先生称,纺织企业重视合作体现了“自立源于共存”这一理念,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可以理解为“资源效用最大化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不外乎三种途径,即强化商品开发方面的合作、扩大销售网和拓宽销售渠道。
强化商品开发方面,大阪的女装缝制企业URBAN公司、东京的针织企业MATSUMARU公司加强了与百货店、专卖店的合作。两家企业的共同之处在于:在不影响现有的OEM(贴牌加工)业务的前提下,扩大与下游产业的合作,试图通过建立自主品牌、扩大销路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然而,两家企业与流通企业进行合作的动机略有不同。URBAN公司开展此类业务是基于如下认识,即“有必要全面展示企业的实力,为扩大批量做准备”;MATSUMARU公司则认为:“将开发自主品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其他面料是决定成败之关键”。
扩大销售网络方面,与代理商的合作成为主流。除前述的URBAN、MATSUMARU等公司外,岐阜县的纺织企业IWANAKA公司、青森县的女装缝制企业AXIS公司、五泉针织工业联合会等积极开展了与代理商的合作。其中,IWANAKA公司将原本局限于部分产品的代理业务推广到所有产品;AXIS公司计划将合作代理商从原来的1家增加到3家,该公司高层人士对此做出如下解释:“关键在于选择在货款回收方面信誉较好的代理商”。在加强与代理商合作的同时,各企业还考虑配备专职业务员。据悉,URBAN、MATSUMARU、IWANAKA等公司已经开始实施,AXIS公司则表示正在积极考虑。MATSUMARU公司负责人甚至表示:“录用业务员有望成为事业向上的契机。”
拓展销售渠道方面,各企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并计划逐渐增加出口在销售额中所占比重。MATSUMARU公司扩大了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渠道,平和台礼服公司计划将设在中国的专卖店从现在的3家增加到5家。AXIS公司、马渊纺织公司计划从2005年度开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五泉针织工业联合会也在积极探讨面向海外市场的销售。
任重道远
常言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小纺织企业的自立项目走入正轨还需要待以时日。通常,中小纺织企业走向自立需要3年左右。IWANAKA公司认为:“前两年实际上是试运行,第三年才逐渐走入正轨。换句话说,公司将在第三年实现自立”。MATSUMARU公司也称:“2005年是公司推出努步(音译)品牌的第三年。推出后的第二年曾在纽约引起轰动,本以为当年在日本能大有作为,但是由于季节方面的原因,看样子要推迟到今年。”平和台礼服公司也认为,在获得资助后的第二年能够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第三年将成为产销量翻番的扩张期。
中小纺织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自立,仅靠自立支援项目资助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应该根据纺织行业的特点,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支援的力度和周期。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说:“与贴牌加工不同,中小纺织企业的自立需要相当规模的前期投入。从事服装生产销售不仅需要购买面料和辅料的资金,而且货款回收通常是在交货日的数月之后。如果没有金融机构在周转资金方面的支援,中小企业很难真正实现自立。”
2003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重整纺织行业雄风的新一轮5年计划,中小纺织企业自立支援可以理解为实施该战略的一枚重要棋子。为了收到预期效果,经济产业省加强了与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并逐步加大了资助力度。根据2005年度的实施方案,经济产业省将分3次组织由制造企业、服装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设计师参加的见面会,目的在于把握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使自立支援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更有针对性。
但是,中小纺织企业实现自立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纺织服装行业、流通行业、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还需要得到消费者、各企业的员工乃至企业所在社区的理解和支持,可谓“任重而道远”。
销售能力事关事业成败
通俗地讲,中小纺织企业的自立就是摆脱对大企业和零售商的依赖性,做到“自产自销”。因此,受资助企业的销售能力成为关键。2005年度,中小纺织企业为了拓展销售渠道,纷纷加强了与零售企业和服装企业之间的合作。
中小纺织企业自立支援项目在经过了两年的实施之后,作为主管部门的经济产业省正在考虑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并且提出了修改方案。与2004年度相比,2005年度方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降低了对企业直接销售的限制。过去两年里,支援方案强调企业要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而2005年度案提出,只要具备“能够满足终端消费者需求的商品策划”、“减少流通成本”等两个条件,即使不对现有销售渠道进行改进也能获得较高评价。也就是说,原则上要求获得资助的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销售产品,但是作为一项更为现实的选择,允许纺织企业通过与服装生产销售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合作开展销售活动。
2005年1月12-14日,由日本时装协会主办的日本国际服装节(InternationalFashionFair,简称“IFF”)在东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参展企业中不乏获得自立支援项目资助的中小纺织企业和计划申请立项的企业。这些中小纺织企业似乎敏锐地把握了2005年度的评审标准,纷纷尝试通过合作提高销售能力。
资源效用最大化战略
大阪纺织资源中心顾问松田正夫先生称,纺织企业重视合作体现了“自立源于共存”这一理念,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可以理解为“资源效用最大化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不外乎三种途径,即强化商品开发方面的合作、扩大销售网和拓宽销售渠道。
强化商品开发方面,大阪的女装缝制企业URBAN公司、东京的针织企业MATSUMARU公司加强了与百货店、专卖店的合作。两家企业的共同之处在于:在不影响现有的OEM(贴牌加工)业务的前提下,扩大与下游产业的合作,试图通过建立自主品牌、扩大销路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然而,两家企业与流通企业进行合作的动机略有不同。URBAN公司开展此类业务是基于如下认识,即“有必要全面展示企业的实力,为扩大批量做准备”;MATSUMARU公司则认为:“将开发自主品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其他面料是决定成败之关键”。
扩大销售网络方面,与代理商的合作成为主流。除前述的URBAN、MATSUMARU等公司外,岐阜县的纺织企业IWANAKA公司、青森县的女装缝制企业AXIS公司、五泉针织工业联合会等积极开展了与代理商的合作。其中,IWANAKA公司将原本局限于部分产品的代理业务推广到所有产品;AXIS公司计划将合作代理商从原来的1家增加到3家,该公司高层人士对此做出如下解释:“关键在于选择在货款回收方面信誉较好的代理商”。在加强与代理商合作的同时,各企业还考虑配备专职业务员。据悉,URBAN、MATSUMARU、IWANAKA等公司已经开始实施,AXIS公司则表示正在积极考虑。MATSUMARU公司负责人甚至表示:“录用业务员有望成为事业向上的契机。”
拓展销售渠道方面,各企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并计划逐渐增加出口在销售额中所占比重。MATSUMARU公司扩大了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渠道,平和台礼服公司计划将设在中国的专卖店从现在的3家增加到5家。AXIS公司、马渊纺织公司计划从2005年度开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五泉针织工业联合会也在积极探讨面向海外市场的销售。
任重道远
常言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小纺织企业的自立项目走入正轨还需要待以时日。通常,中小纺织企业走向自立需要3年左右。IWANAKA公司认为:“前两年实际上是试运行,第三年才逐渐走入正轨。换句话说,公司将在第三年实现自立”。MATSUMARU公司也称:“2005年是公司推出努步(音译)品牌的第三年。推出后的第二年曾在纽约引起轰动,本以为当年在日本能大有作为,但是由于季节方面的原因,看样子要推迟到今年。”平和台礼服公司也认为,在获得资助后的第二年能够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第三年将成为产销量翻番的扩张期。
中小纺织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自立,仅靠自立支援项目资助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应该根据纺织行业的特点,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支援的力度和周期。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说:“与贴牌加工不同,中小纺织企业的自立需要相当规模的前期投入。从事服装生产销售不仅需要购买面料和辅料的资金,而且货款回收通常是在交货日的数月之后。如果没有金融机构在周转资金方面的支援,中小企业很难真正实现自立。”
2003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重整纺织行业雄风的新一轮5年计划,中小纺织企业自立支援可以理解为实施该战略的一枚重要棋子。为了收到预期效果,经济产业省加强了与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并逐步加大了资助力度。根据2005年度的实施方案,经济产业省将分3次组织由制造企业、服装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设计师参加的见面会,目的在于把握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使自立支援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更有针对性。
但是,中小纺织企业实现自立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纺织服装行业、流通行业、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还需要得到消费者、各企业的员工乃至企业所在社区的理解和支持,可谓“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