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将继续下去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12-08 10:20:00
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将继续下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展望》报告(摘要)②
尽管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身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使得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面临诸多风险。但总体看,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越来越好,库存的变化和订单的增加,以及现行的经济政策和金融现状等都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持续。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将在2005年继续下去。但各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尽相同。
首先,企业家信心越来越好。近几个季度以来,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信心明显加强。在美国,企业家信心指数同美国的GDP增速一样,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在日本,最近几次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家信心强劲恢复,这也包括那些小企业和服务业的企业家。欧元区整体来讲,企业家信心有所恢复,目前达到历史的平均水平。德国的企业家越来越乐观。此外,美国和日本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开始上扬,欧元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虽然在历史平均水平之下,但正逐步改善。
其次,库存变化和订单的增加同样预示着经济复苏的持续。在美国,半成品库存迅速增加,与此同时,订单也迅猛增加。在欧元区,目前的最终产品低于正常水平之下,以至于要重新填补库存。但订单数量,尤其是国外的订单数量持续增加。在日本,最终产品库存逐渐减少到正常水平之下。
第三,目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对刺激经济复苏仍发挥着作用。世界大部分国家近3年以来实施的大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制止了经济进一步衰退,刺激了经济的复苏。一些国家降息和减税政策双管齐下,不仅如此,另外一些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又在2004年出台。美国今年实施的调控措施中,美国家庭从中获得了减税的好处。《稳定与增长公约》虽然使欧元区调控措施受到限制,欧元区实施着自动稳定器的办法,使得其价格水平不会出现问题。英国同样,额外的支出已列在英国家庭的支出计划中。人们观察到,日本仍未实施,而且也不会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第四,金融现状同样有助于经济复苏的持续。目前金融市场现状非常有利于经济复苏的持续。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名义和实际的国债收益率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此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企业的风险金、抵押金及借债都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美国,信贷标准仍很灵活。在欧元区,企业贷款标准仍很宽松。在日本,除了对企业风险贷款标准有所提高,金融市场仍未有收缩的迹象。
第五,美国、中国、日本和英国的经济复苏带动欧元区经济复苏。虽然欧元区经济近期增长仍然缓慢,但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带动欧洲的经济复苏。随着出口大增抵消国内需求下滑的影响,欧元区经济开始加速增长。尤其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经济已经表现出加快的迹象。
此外,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有所不同。美国潜在GDP和实际GDP的差额将在2004年和2005年初步消失。这主要是因为,在消费方面,美国的家庭消费需求在今明两年内,受低利率、减税,以及股市和不动产价格上涨的影响,使得美国家庭收入增加,进而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在投资方面,随着企业利润的增加,预计美国私人投资将继续增长;在出口方面,国际市场需求增强以及美元汇率贬值,将对美国的出口产生刺激作用。
欧元区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的状况仍将继续。但由于欧元区的外部环境充满活力,这将使得欧元区出口的增长在2004年和2005年期间将达到6.5%-7.5%,这对欧元区的内需也起到间接刺激的作用。同时投资需求无疑将会增加。预计今年和明年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有所加快,但欧元区的潜在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差额似乎还没有减少的迹象。
日本将继续从全球经济复苏中获利。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首次品尝到经济复苏的感觉。尽管日本的经济增长还不稳定,但其出口有2位数的增长。日本2003年底以来的过度投资有所缓解,但投资对经济增长仍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失业率的降低,日本私人消费有所增加。此外,日本的工业和服务业也有所改善。因此,2004至2005年期间,日本经济增速将达到2.5%左右。
OECD的其他成员国总体来讲,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国家有:英国的经济增速持续强劲增长,这主要是私人消费一直很旺盛,投资增长较快,此外,订单增加速度也很快。欧盟的新成员国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波兰,以及斯洛伐克共和国经济增速也将继续加快。经济开始加速增长的其他国家有,土耳其、北欧各国、瑞士、澳大利亚和韩国。经济有所恢复的国家主要有加拿大和墨西哥,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济之所以是温和的复苏,不会太快,主要原因是,对于加拿大来讲,其主要原因是货币升值;对于墨西哥来讲,来自亚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其经济影响很大。
总体上看,OECD非成员国的经济将持续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中国经济在蓬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通货膨胀压力正在抬头,失业情况持续恶化,贫富差距仍在扩大,银行坏账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投资过热难以控制等。特别是中国因投资不断加快,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和许多工业部门生产能力过大的现象。但中国经济总体不仅将继续强劲增长,而且中国经济的过热现象会得到控制。预计中国2004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由于中国已经采取了控制和限制信贷等多种措施,将会使投资有所下降。对外贸易继续呈扩张形势,国内消费水平也呈现上涨的趋势。总体看来,2005年增幅会有轻微的下降,预计经济增长速度将在7%到8%之间。而且,OECD认为中国经济会“软着陆”。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强劲的增长,以及是否继续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些都将取决于中国能否成功地继续经济改革,特别是要对国有企业和银行系统进行整顿和改革。与此同时,中国还必须加快和强化社会保险体系,以利于这一体系的改革和社会稳定。此外,还应强调两点,一是目前中国银行有大约45%被列为有问题的贷款。这些银行之所以还没有出现问题,因为一方面是中国政府在控制银行体系过度发放贷款方面已经收到一些成效;另一方面,中国家庭的储蓄率属世界最高之一,使得中国银行还没有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中国目前主要使用行政手段控制投资过热的问题,但如果控制一旦松动,投资过热的问题会立刻再度出现。因此,建议中国在使用行政手段的同时,应同时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但中国目前不会改变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政策。
从其他OECD非成员国来看,拉美的经济增速会因外需的增长而重新追赶上来。到2005年,巴西的经济增速将达到3.5%。俄罗斯生产大幅增长,以及在石油出口的带动下,其经济持续强劲增长,2004年增速将达到7%。不过,2005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速将有所减缓。需要指出的是,拉美、亚洲和OECD非成员国的欧洲,其经济增长是否持续强劲主要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结构调整的进展情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展望》报告(摘要)②
尽管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身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使得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面临诸多风险。但总体看,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越来越好,库存的变化和订单的增加,以及现行的经济政策和金融现状等都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持续。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将在2005年继续下去。但各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尽相同。
首先,企业家信心越来越好。近几个季度以来,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信心明显加强。在美国,企业家信心指数同美国的GDP增速一样,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在日本,最近几次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家信心强劲恢复,这也包括那些小企业和服务业的企业家。欧元区整体来讲,企业家信心有所恢复,目前达到历史的平均水平。德国的企业家越来越乐观。此外,美国和日本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开始上扬,欧元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虽然在历史平均水平之下,但正逐步改善。
其次,库存变化和订单的增加同样预示着经济复苏的持续。在美国,半成品库存迅速增加,与此同时,订单也迅猛增加。在欧元区,目前的最终产品低于正常水平之下,以至于要重新填补库存。但订单数量,尤其是国外的订单数量持续增加。在日本,最终产品库存逐渐减少到正常水平之下。
第三,目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对刺激经济复苏仍发挥着作用。世界大部分国家近3年以来实施的大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制止了经济进一步衰退,刺激了经济的复苏。一些国家降息和减税政策双管齐下,不仅如此,另外一些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又在2004年出台。美国今年实施的调控措施中,美国家庭从中获得了减税的好处。《稳定与增长公约》虽然使欧元区调控措施受到限制,欧元区实施着自动稳定器的办法,使得其价格水平不会出现问题。英国同样,额外的支出已列在英国家庭的支出计划中。人们观察到,日本仍未实施,而且也不会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第四,金融现状同样有助于经济复苏的持续。目前金融市场现状非常有利于经济复苏的持续。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名义和实际的国债收益率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此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企业的风险金、抵押金及借债都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美国,信贷标准仍很灵活。在欧元区,企业贷款标准仍很宽松。在日本,除了对企业风险贷款标准有所提高,金融市场仍未有收缩的迹象。
第五,美国、中国、日本和英国的经济复苏带动欧元区经济复苏。虽然欧元区经济近期增长仍然缓慢,但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带动欧洲的经济复苏。随着出口大增抵消国内需求下滑的影响,欧元区经济开始加速增长。尤其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经济已经表现出加快的迹象。
此外,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有所不同。美国潜在GDP和实际GDP的差额将在2004年和2005年初步消失。这主要是因为,在消费方面,美国的家庭消费需求在今明两年内,受低利率、减税,以及股市和不动产价格上涨的影响,使得美国家庭收入增加,进而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在投资方面,随着企业利润的增加,预计美国私人投资将继续增长;在出口方面,国际市场需求增强以及美元汇率贬值,将对美国的出口产生刺激作用。
欧元区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的状况仍将继续。但由于欧元区的外部环境充满活力,这将使得欧元区出口的增长在2004年和2005年期间将达到6.5%-7.5%,这对欧元区的内需也起到间接刺激的作用。同时投资需求无疑将会增加。预计今年和明年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有所加快,但欧元区的潜在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差额似乎还没有减少的迹象。
日本将继续从全球经济复苏中获利。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首次品尝到经济复苏的感觉。尽管日本的经济增长还不稳定,但其出口有2位数的增长。日本2003年底以来的过度投资有所缓解,但投资对经济增长仍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失业率的降低,日本私人消费有所增加。此外,日本的工业和服务业也有所改善。因此,2004至2005年期间,日本经济增速将达到2.5%左右。
OECD的其他成员国总体来讲,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国家有:英国的经济增速持续强劲增长,这主要是私人消费一直很旺盛,投资增长较快,此外,订单增加速度也很快。欧盟的新成员国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波兰,以及斯洛伐克共和国经济增速也将继续加快。经济开始加速增长的其他国家有,土耳其、北欧各国、瑞士、澳大利亚和韩国。经济有所恢复的国家主要有加拿大和墨西哥,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济之所以是温和的复苏,不会太快,主要原因是,对于加拿大来讲,其主要原因是货币升值;对于墨西哥来讲,来自亚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其经济影响很大。
总体上看,OECD非成员国的经济将持续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中国经济在蓬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通货膨胀压力正在抬头,失业情况持续恶化,贫富差距仍在扩大,银行坏账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投资过热难以控制等。特别是中国因投资不断加快,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和许多工业部门生产能力过大的现象。但中国经济总体不仅将继续强劲增长,而且中国经济的过热现象会得到控制。预计中国2004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由于中国已经采取了控制和限制信贷等多种措施,将会使投资有所下降。对外贸易继续呈扩张形势,国内消费水平也呈现上涨的趋势。总体看来,2005年增幅会有轻微的下降,预计经济增长速度将在7%到8%之间。而且,OECD认为中国经济会“软着陆”。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强劲的增长,以及是否继续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些都将取决于中国能否成功地继续经济改革,特别是要对国有企业和银行系统进行整顿和改革。与此同时,中国还必须加快和强化社会保险体系,以利于这一体系的改革和社会稳定。此外,还应强调两点,一是目前中国银行有大约45%被列为有问题的贷款。这些银行之所以还没有出现问题,因为一方面是中国政府在控制银行体系过度发放贷款方面已经收到一些成效;另一方面,中国家庭的储蓄率属世界最高之一,使得中国银行还没有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中国目前主要使用行政手段控制投资过热的问题,但如果控制一旦松动,投资过热的问题会立刻再度出现。因此,建议中国在使用行政手段的同时,应同时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但中国目前不会改变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政策。
从其他OECD非成员国来看,拉美的经济增速会因外需的增长而重新追赶上来。到2005年,巴西的经济增速将达到3.5%。俄罗斯生产大幅增长,以及在石油出口的带动下,其经济持续强劲增长,2004年增速将达到7%。不过,2005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速将有所减缓。需要指出的是,拉美、亚洲和OECD非成员国的欧洲,其经济增长是否持续强劲主要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结构调整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