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经济发展中的“色彩科学”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12-05 08:16: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色彩科学也正向城市建筑、服装服饰等领域渗透。专家呼吁,应重视经济发展中的“色彩科学”。
――我国色彩科学发展还比较落后
在当今社会,色彩这一最活跃的视觉冲击波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已经超过任何一个年代。美国市场专家曾经做过调查,当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67%的人首先是被物品的色彩所吸引,其次才是形状、材质、价格等。
色彩学的发展在国外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国际流行色委员会早在1962年就已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的色彩研究开始普及。在亚洲,色彩学教育、研究比较发达的日本活跃着色彩研究所、流行色研究协会和民间的流行色应用机构。而在我国,直到1995年才有流行色的出现,全国700多所与设计相关的院校色彩科学教育也十分薄弱。
――要在全球色彩应用领域逐步取得“发言权”
中国流行色协会会长王曾敬认为,色彩科学不仅仅是美学问题,还涉及到色彩开发、色彩标准、色彩管理、色彩经济等诸多方面。以服装为例,色彩是时尚的起点,国外著名服装设计师都较看重色彩设计。而我国的设计师多注重款式和面料设计,对于色彩设计则没有足够重视,色彩开发能力也明显不足。同时,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自己的色彩标准,基本上是采用国际上潘东公司的标准。
色彩管理也是色彩科学的重要一环。王曾敬说,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食品口味相同,原因就是从原料到工艺,对于每个细节都有硬性规定,不允许出现差错。我国的纺织企业如果能将色彩的每个细节都处理到位,色彩管理自然会提升到较高的水平。
即便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内家电业,也不能摆脱色彩单一的困境。记者发现,当韩国流行色中心副会长申慧英向中国同行们展示绚丽多彩的韩国家用电器时,国内企业代表们在表示惊喜的同时更是陷入了深思。韩国消费者在享用彩色家电的基础上,更可根据个人爱好直接向生产商订购不同色彩组合的家电产品,而满足这一个性化要求的成本并不昂贵。
流行色是色彩科学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据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梁勇介绍,流行色的“发言权”始终掌握在西方时尚之都,我国对此只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
据了解,担负着提前24个月进行色彩趋势预测的国际流行色委员会,在其成立42年后首次选择在中国召开委员会会议,制定2006/2007秋冬国际流行色预测方案。业内人士为此受到极大鼓舞。梁勇指出,经过努力,我国完全可以成为继欧美之后第三大潮流之都,但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掌握流行色“发言权”。
梁勇认为,在中国召开这样重大的国际色彩专业会议,对我国迈向第三大潮流之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从首届亚洲色彩论坛上国内企业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上来看,成为第三大潮流之都的设想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份,中国流行色协会开展了城市居民色彩取向调查,初步计划整个调查历时3-5年,调查对象为遍布全国各地的3万多户居民。这是国内首次对色彩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调查,并力图用科学数据说话,以对企业产品的色彩设计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在发展“色彩科学”的同时要警惕“色彩污染”
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亚洲色彩论坛上,中国流行色协会会长王曾敬在接受采访时对“色彩污染”感触颇深:“申奥期间国际奥委会来京考察,北京的老房子被重新粉饰一新,可人们根本没有考虑色彩因素,以致于出现了几栋杏黄色楼群中间冒出个翠蓝色的楼,特别难看。”
“色彩污染”在纺织服装领域表现尤为明显。梁勇告诉记者,由于对色彩缺乏研究,国内企业在色彩运用上越来越趋于保守。一些企业新的一季色彩设计竟有80%是去年的,甚至有的企业一半以上产品都选用永不过时的黑、白色。做保守色彩设计只能得到保守的附加值,企业难以获取最大利益。法国一位著名色彩学家曾说过:“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色彩能使产品附加值提高15%-30%”。
王曾敬还谈起了他参观嵊州领带节的感受。他说,有的展位布置很好,但展品没有按色谱排列,红的、黄的、蓝的混放在一起,让人无法看清产品,更难获得愉悦的感受。国外的情况就大不相同,商品排列绝对不会违背色彩规律。至于橱窗的展示,更是在色彩运用上挖空心思,使之成为美的聚焦。
据调查,目前在国内纺织服装业,产品和布展的色彩问题都比较突出。与国外产品相比,色彩差距已成为最大的差距。一些企业小批量生产时质量还能保证,一旦大量投产,各种色彩方面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我国色彩科学发展还比较落后
在当今社会,色彩这一最活跃的视觉冲击波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已经超过任何一个年代。美国市场专家曾经做过调查,当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67%的人首先是被物品的色彩所吸引,其次才是形状、材质、价格等。
色彩学的发展在国外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国际流行色委员会早在1962年就已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的色彩研究开始普及。在亚洲,色彩学教育、研究比较发达的日本活跃着色彩研究所、流行色研究协会和民间的流行色应用机构。而在我国,直到1995年才有流行色的出现,全国700多所与设计相关的院校色彩科学教育也十分薄弱。
――要在全球色彩应用领域逐步取得“发言权”
中国流行色协会会长王曾敬认为,色彩科学不仅仅是美学问题,还涉及到色彩开发、色彩标准、色彩管理、色彩经济等诸多方面。以服装为例,色彩是时尚的起点,国外著名服装设计师都较看重色彩设计。而我国的设计师多注重款式和面料设计,对于色彩设计则没有足够重视,色彩开发能力也明显不足。同时,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自己的色彩标准,基本上是采用国际上潘东公司的标准。
色彩管理也是色彩科学的重要一环。王曾敬说,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食品口味相同,原因就是从原料到工艺,对于每个细节都有硬性规定,不允许出现差错。我国的纺织企业如果能将色彩的每个细节都处理到位,色彩管理自然会提升到较高的水平。
即便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内家电业,也不能摆脱色彩单一的困境。记者发现,当韩国流行色中心副会长申慧英向中国同行们展示绚丽多彩的韩国家用电器时,国内企业代表们在表示惊喜的同时更是陷入了深思。韩国消费者在享用彩色家电的基础上,更可根据个人爱好直接向生产商订购不同色彩组合的家电产品,而满足这一个性化要求的成本并不昂贵。
流行色是色彩科学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据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梁勇介绍,流行色的“发言权”始终掌握在西方时尚之都,我国对此只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
据了解,担负着提前24个月进行色彩趋势预测的国际流行色委员会,在其成立42年后首次选择在中国召开委员会会议,制定2006/2007秋冬国际流行色预测方案。业内人士为此受到极大鼓舞。梁勇指出,经过努力,我国完全可以成为继欧美之后第三大潮流之都,但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掌握流行色“发言权”。
梁勇认为,在中国召开这样重大的国际色彩专业会议,对我国迈向第三大潮流之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从首届亚洲色彩论坛上国内企业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上来看,成为第三大潮流之都的设想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份,中国流行色协会开展了城市居民色彩取向调查,初步计划整个调查历时3-5年,调查对象为遍布全国各地的3万多户居民。这是国内首次对色彩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调查,并力图用科学数据说话,以对企业产品的色彩设计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在发展“色彩科学”的同时要警惕“色彩污染”
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亚洲色彩论坛上,中国流行色协会会长王曾敬在接受采访时对“色彩污染”感触颇深:“申奥期间国际奥委会来京考察,北京的老房子被重新粉饰一新,可人们根本没有考虑色彩因素,以致于出现了几栋杏黄色楼群中间冒出个翠蓝色的楼,特别难看。”
“色彩污染”在纺织服装领域表现尤为明显。梁勇告诉记者,由于对色彩缺乏研究,国内企业在色彩运用上越来越趋于保守。一些企业新的一季色彩设计竟有80%是去年的,甚至有的企业一半以上产品都选用永不过时的黑、白色。做保守色彩设计只能得到保守的附加值,企业难以获取最大利益。法国一位著名色彩学家曾说过:“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色彩能使产品附加值提高15%-30%”。
王曾敬还谈起了他参观嵊州领带节的感受。他说,有的展位布置很好,但展品没有按色谱排列,红的、黄的、蓝的混放在一起,让人无法看清产品,更难获得愉悦的感受。国外的情况就大不相同,商品排列绝对不会违背色彩规律。至于橱窗的展示,更是在色彩运用上挖空心思,使之成为美的聚焦。
据调查,目前在国内纺织服装业,产品和布展的色彩问题都比较突出。与国外产品相比,色彩差距已成为最大的差距。一些企业小批量生产时质量还能保证,一旦大量投产,各种色彩方面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