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出口纺织品的纤维组成看我国面料的水平差距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12-23 10:50:00
2004面料以其纷繁争艳成为中国纺织整个产业链提升的关键点。Sorona纤维面料、大豆纤维面料等新型纤维面料层出不穷,而经各种新方式处理的复合面料、涂层面料新鲜出炉并走俏市场,各种功能面料更是如雨后春笋,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愈加完美。我们推出2004点与面的回眸,希望与业内同行一起为面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临近岁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以下的信息:我国面料的出口金额已连续三年超过同期的进口金额,外贸顺差增长明显,整个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面料的主要问题,还是产品结梅的单调和产品档次的低下。从进出口统计看,我国出口面料的平均纤维成分为1.3种,而同时进口的国外面料平均纤维成分为5.6种。也就是说,我国的出口以单纤维纯纺和两种纤维混纺为主,而国外的进口面料,一般以7-8种纤维混纺为主。
从进出口产品的单价看,进口面料一般是我们出口面料的平均单价的3 -5倍,刚好与混纺纤维比值的差距成正比。
纤维混纺成分越复杂,其构成面料的手感、性能和风格就越优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充斥国内市场的各种新型纤维,加以利用仿佛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怛是业内人士对我国面料多种纤维利用的前景却忧心忡忡。
首先,是在面料企业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新型纤维方面的知识不足,是妨碍新原料应用的第一个难题。
二是新型面料的设计往往从纱线设计开始,而我国直到目前为止,许多企业基本上还没有这个概念,更不要说在这方面配置相应的人才。
三是从纱线设计到织物设计,再到后整理加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能沟通并贯彻这个产业链的机制和体制目前尚不完备。
比如现在中国面料出口的主要渠道是大型印染企业,当他们从国外采购商那里得到订单后,开始在国内采购,而国内坯布企业一般只生产常规产品,对于一些成分比较复杂的面料坯布,纺织企业从试纺、试织开始,通常不能满足货物交期,所以这类的买卖往往是做不成的。
其实坯布厂也有苦衷,对于成分复杂的纱线品种,采购绝对是一个难题。而下单去定纺定织,成本高不说,交期也是_-.个大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面料成分一复杂,就找不到加工企业;而有心搞一些新产品的企业,又由于信息、款式和销路问题,使开发成本和风险加大,尝试的人日益减少。于是,多种纤维混纺面料,便成了中国面料业的一块心病,一种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境界。
据业内人士介绍,其实多称纡维混纺面料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印染后整理的制约。目前国内印染企业,对三种纤维成分以上的混纺面料,由于实践机会少,实际操作的品种简单,所以在]:艺和技术上都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
纤维成分越复杂,其所形成面料的多组分的染色性能差异就越复杂。例如一款大豆纤维、氯纶纤维和涤纶纤维共混的面料,大豆纤维的染色温度要控制在90~(2以下,氨纶盼桑色瘟度要控制在120~C以下,而涤纶的染色旃艘一般在120℃以上,所以许多企业认为产品不可染。其实;迭种面料的关键,在于纺纱时混入的涤纶离一种差别化涤纶,叫做常温沸染阳离子涤纶,用了这种原料,则一切技术问题可迎刃而解。
事实上,我们的印染厂、织造厂和纺纱厂,有多少技术人员可以熟练地掌握差别化纺织纤维的性能?又有多少人可以熟练地将它们巧妙配伍,形成独具特色的面料’
由此看来,从我们出口面料的平均1.3种成分,发展到进口面料的平均5 6种成分,是中国面料业所必须面对的,一条不得不为之艰难奋斗的,也是任重道远的漫漫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