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做好了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准备吗?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11-15 08:10:00
我国央行在10月28日突然宣布加息27个基点,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反应。道琼斯工业指数、日经平均指数、伦敦市场FTSEl00指数争相下跌。为什么仅仅O.27%的人民币利率变化会使全世界有如此不同的凡响呢?利率调整对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直接影响是什么?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影响?
中国经济的国际依存度越来越大
人民币利率引起全球市场巨大的反响,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国际依存度增强,也说明全球化趋势下各经济体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牵制不容忽视。
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例,从1982年的1.2%增长到2004年的6%。在1993年到2002年间,出口总量以每年17%的两倍于GDP增长速度上升,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量占GDP总量的比例,已高达66%,是美国与日本等国这 一比例的3倍以上:作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中国已真正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个开放经济体。 中国改革开放26年来平均每年GDP增长9.5%,超过日本上世纪50-70年代和韩国在60-80年代高速增长期的发展速度。用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12%,按市场价格计算,2004手中国GDP将达到13,000亿美元。中国存在巨大的潜在购买力。
中国对繁界经济的贡献,不仅表现在总量上,更表现在增量上。中国出口的增长,满足了各国市场的需求,使全球消费者在不断增强的世界贸易走争的增长中受益,同时增加了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和需求。据亚洲开发银行计算,2004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5%。 中国人均GDP的增长和综合 国力的增强,中国对国外商品的购买力增强。使中国成为巨大的国际商品销售市场,为其他国家的出口创造了需求,为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经济成长提供了巨大机会。中国已经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中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因此中国这次带着某种程度的刻意的"突发性"地调升了基准利率,弓l起全球性的慌乱就不足为奇。
人民币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全球市场
世界市场从人民币利率提升得到的信号是:中国货币政策要进一步紧缩,中国经济可能会放缓,全球各金融市场预期来自中国的商品需求可能减缓。
为此,股票市场上一些向中国出售原料的企业股应声下跌,日本股市中钢铁类和航运类股票遭到抛售的压力。国际石油价格也在利率提升后随之下降。因为外国投资者认为,人民币利息上升后,中国的通胀会降下来,使中国商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加强,而进口会由于价格的相对升高而减少,对世界和周边国家的进口需求降低,各市场投资者针对这些判断做出了投资策略的调整。
期货市场上,最为敏感的铜、铝等金属期货品种还出现了大跌,几乎在人民币加息消息公布的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基本金属期货(LME)就纷纷上演"高台跳水",其中LME3月铜价反应最为明显,盘中一度大幅下挫70美元,跌幅达2.43%。
世界债券市场特别是美国债市,在人民币加息的消息刚公布的时候,美国一些投资者就开始抛售美国国债。他们认为人民币提高利率可能会促使美国再次升息,国债收益率会受到影响。
在国际外汇市场,美元表现为对其他货币走低,主要原因是因为人民币利率升高,人民币的预期收益率相对美元升高,投资者会抛出美元从而使美元供给增加,导致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出现下跌。美元开始的时候也出现短期上扬的情况,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市场的慌乱,出现美元随人民币而暂时出现水涨船高的现象。
事实上,应该从两方面来分析美元的最终表现。从货币的角度来看,由于人民币利率的 提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而与之关系密切的美元随之被人民币推高;从利率升高货币紧缩经济放缓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呈贬值压力带动美元走低;结合两个不同角度的影响,哪方 面效应更大,哪个角度的影响更重。市场互动过程中的浓缩综合反应决定了美元的最终走势。 不论是股市、债市、期市还是汇市都在瞬间发生了全球性连锁反应,无一不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说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国的投资者也应该牢牢把握这种互动方式,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苦练基本功并从中受益。我们是否准备好了应对国:外经济变化
国际经济对中国经济变化反应如此迅速和强烈,而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变化,或者一些经济大国和地区的经济政策的变化,是否也能够做出迅速反应?比如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如何做出及时和正确的判断。今年中国的外贸总量要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出口国,美国经济的放缓对进口商品需求的下降,对中国出口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提前开辟其他市场来避免可能遭遇的损失。对资本市场来说,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对我们的股市、债市、期市和汇市有什么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及如何应对等。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不能主动快速地反应并调整我们的各种预期和行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将失去许多机会,甚至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金融风险。
特别是中国已经加入WTO,两年以后我们将面对全面开放的风险。我们亲眼目睹和经 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对亚洲资本市场和亚洲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资本流动可载舟也可覆舟。这次人民币利率调整带来的全球反应,不妨看作是一次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的前奏,不妨作为中国融入全球化的一次前哨战。我们要学会和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我们要把握一个开放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动 的规律,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中,准确把握一个经济大国的定位,并在其中得到我们应得的利益。
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利率敏感的反应,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应该是人民币利率这次"突发性"调整,国际金融市场的反应不论是理性的反应还是一定程度的慌乱反应,都是完全符合理论上突发性事件对市场产生的冲击效应。而在意料之外我们则发现,我们并没有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渗透的程度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对在信息网络系统高速发展为栽体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力量和效率缺乏深刻认识。这再一次印证了拿破仑的预言:"让中国睡觉吧,当她醒来的时候,她将震撼整个世界"。
世界似乎准备好了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是否准备好了应对全球化的排山倒海的滔天巨浪?
中国经济的国际依存度越来越大
人民币利率引起全球市场巨大的反响,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国际依存度增强,也说明全球化趋势下各经济体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牵制不容忽视。
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例,从1982年的1.2%增长到2004年的6%。在1993年到2002年间,出口总量以每年17%的两倍于GDP增长速度上升,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量占GDP总量的比例,已高达66%,是美国与日本等国这 一比例的3倍以上:作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中国已真正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个开放经济体。 中国改革开放26年来平均每年GDP增长9.5%,超过日本上世纪50-70年代和韩国在60-80年代高速增长期的发展速度。用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12%,按市场价格计算,2004手中国GDP将达到13,000亿美元。中国存在巨大的潜在购买力。
中国对繁界经济的贡献,不仅表现在总量上,更表现在增量上。中国出口的增长,满足了各国市场的需求,使全球消费者在不断增强的世界贸易走争的增长中受益,同时增加了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和需求。据亚洲开发银行计算,2004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5%。 中国人均GDP的增长和综合 国力的增强,中国对国外商品的购买力增强。使中国成为巨大的国际商品销售市场,为其他国家的出口创造了需求,为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经济成长提供了巨大机会。中国已经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中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因此中国这次带着某种程度的刻意的"突发性"地调升了基准利率,弓l起全球性的慌乱就不足为奇。
人民币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全球市场
世界市场从人民币利率提升得到的信号是:中国货币政策要进一步紧缩,中国经济可能会放缓,全球各金融市场预期来自中国的商品需求可能减缓。
为此,股票市场上一些向中国出售原料的企业股应声下跌,日本股市中钢铁类和航运类股票遭到抛售的压力。国际石油价格也在利率提升后随之下降。因为外国投资者认为,人民币利息上升后,中国的通胀会降下来,使中国商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加强,而进口会由于价格的相对升高而减少,对世界和周边国家的进口需求降低,各市场投资者针对这些判断做出了投资策略的调整。
期货市场上,最为敏感的铜、铝等金属期货品种还出现了大跌,几乎在人民币加息消息公布的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基本金属期货(LME)就纷纷上演"高台跳水",其中LME3月铜价反应最为明显,盘中一度大幅下挫70美元,跌幅达2.43%。
世界债券市场特别是美国债市,在人民币加息的消息刚公布的时候,美国一些投资者就开始抛售美国国债。他们认为人民币提高利率可能会促使美国再次升息,国债收益率会受到影响。
在国际外汇市场,美元表现为对其他货币走低,主要原因是因为人民币利率升高,人民币的预期收益率相对美元升高,投资者会抛出美元从而使美元供给增加,导致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出现下跌。美元开始的时候也出现短期上扬的情况,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市场的慌乱,出现美元随人民币而暂时出现水涨船高的现象。
事实上,应该从两方面来分析美元的最终表现。从货币的角度来看,由于人民币利率的 提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而与之关系密切的美元随之被人民币推高;从利率升高货币紧缩经济放缓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呈贬值压力带动美元走低;结合两个不同角度的影响,哪方 面效应更大,哪个角度的影响更重。市场互动过程中的浓缩综合反应决定了美元的最终走势。 不论是股市、债市、期市还是汇市都在瞬间发生了全球性连锁反应,无一不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说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国的投资者也应该牢牢把握这种互动方式,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苦练基本功并从中受益。我们是否准备好了应对国:外经济变化
国际经济对中国经济变化反应如此迅速和强烈,而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变化,或者一些经济大国和地区的经济政策的变化,是否也能够做出迅速反应?比如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如何做出及时和正确的判断。今年中国的外贸总量要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出口国,美国经济的放缓对进口商品需求的下降,对中国出口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提前开辟其他市场来避免可能遭遇的损失。对资本市场来说,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对我们的股市、债市、期市和汇市有什么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及如何应对等。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不能主动快速地反应并调整我们的各种预期和行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将失去许多机会,甚至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金融风险。
特别是中国已经加入WTO,两年以后我们将面对全面开放的风险。我们亲眼目睹和经 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对亚洲资本市场和亚洲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资本流动可载舟也可覆舟。这次人民币利率调整带来的全球反应,不妨看作是一次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的前奏,不妨作为中国融入全球化的一次前哨战。我们要学会和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我们要把握一个开放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动 的规律,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中,准确把握一个经济大国的定位,并在其中得到我们应得的利益。
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利率敏感的反应,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应该是人民币利率这次"突发性"调整,国际金融市场的反应不论是理性的反应还是一定程度的慌乱反应,都是完全符合理论上突发性事件对市场产生的冲击效应。而在意料之外我们则发现,我们并没有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渗透的程度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对在信息网络系统高速发展为栽体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力量和效率缺乏深刻认识。这再一次印证了拿破仑的预言:"让中国睡觉吧,当她醒来的时候,她将震撼整个世界"。
世界似乎准备好了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是否准备好了应对全球化的排山倒海的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