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世界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的贸易摩擦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10-14 08:27:00
自2005年1月1日起,纺织品配额制度将终止,世界纺织品贸易将迎来彻底的自由化,真正进“后配额时代”。舆论普遍认为,一旦纺织品配额被取消,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惠国。然而,配额取消给中国纺织业带来的利好绝非想象的那么大。专家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反倾销、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技术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将可能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在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后努力设置的新的贸易壁垒,使未来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反倾销形势将更加严峻从反倾销法律的逻辑含义、反倾销的起源以及WTO规定的反倾销宗旨来看,反倾销制定的初衷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秩序,是反不正当竞争的延续。但时至今日,反倾销法的运行结果却事与愿违,每每被一些国家以维护公平竞争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由于它具有形式合法、便于实施、效果明显、保护期长且不易招致贸易报复的特点,被发达国家视为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最佳办法而被频繁采用,成为限制国外产品同本国产品竞争的有效法律武器。
根据WTO统计,从1995年至2003年底,成员方对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共159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共17起,占成员方案件总数的11%。因此人们普遍担忧进口设限国今后会更多地使用反倾销措施来限制已一体化的产品;而且纺织品贸易逐步自由化,特别是2004年底所有配额将取消,这极有可能导致国际纺织品服装价格的下降,进口设限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可能性会更大。以美国市场为例,现在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向美国市场出口纺织品,这些国家现在拥有美国市场的份额是由它的配额决定的,在配额取消之后,市场份额则会完全由各自产品在自由市场中的竞争力决定。很明显,现在中国的纺织品,其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在美国市场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而且在未来还会不断上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测,未来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会增加到30%以上。而根据韩国服装协会预测,在2010年,美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总额将达到750亿美元,而其中将有超过150亿美元的产品来自中国。因此,中国以其传统在美国纺织品市场上具有无法取代的整体优势,这实际上也为美国对华纺织品服装提起反倾销准备了温床。此外,“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也将制约我国企业有效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
“特保措施”将成为最大隐患由于我国入世协定书中有允许成员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的承诺,入世后,WTO成员纷纷加强了对华特别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立法工作。针对中国的特殊保障条款纷纷出台,这些立法主要是大幅度降低了立案标准,同时可以仅针对中国,从而避免保障措施针对全球所带来的压力。据统计,已有美国、欧盟、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家制定了对华保障措施法规条款。2003年底,美国针对原产于中国的针织布、袍服及胸衣等3种产品提出特别保障措施申请。对美国业者而言,提出申请本项措施的“门槛”很低,程序简单,也不须付出很大成本。此外,根据美国纺织业界预计,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65%-75%,美国企业极有可能持续提出实施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的申请,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预计2005年配额取消后的3-6个月将会有许多申请案提出。
最近,欧盟重申,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全部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配额限制。欧盟这一决定是在其成员国的纺织服装组织反对的情况下作出的。但欧盟同时也宣布,如果配额结束之后中国的进口产品破坏了欧盟的纺织服装业,欧盟将采取类似“特保”的措施保护自己。
因此,特保措施是悬挂在出口势头强劲的中国纺织产品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出口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随时可能招致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措施。
技术贸易壁垒将成为最重要的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每年受反倾销措施影响的出口额仅占全年出口额的1%左右,而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出口额已超过25%,约为450-500亿美元。我国近年来有60%的出口企业遇到这种壁垒,这已经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先进的环保等技术,通过提高环保等方面的要求阻碍他国纺织品进入本国市场,保证本国同行的竞争优势,使得技术壁垒成为纺织服装贸易中新的保护网。毋庸置疑,技术壁垒将成为后配额时代贸易争端的主要形式之一,纺织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
SA8000渐成新贸易壁垒目前,一个新的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认证运动正在全球广泛开展,作为全球化浪潮的产物,SA8000也同样会对我国社会产生巨大冲击,这是我国正在面对的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而且,这种冲击在我国已初见端倪,并呈扩大之势。如,近些年来,作为跨国公司供应链中的我国供应商,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条款中,一些没通过认证的企业出口开始受阻,SA8000标准有可能成为我国商品出口的新非关税贸易壁垒。
据了解,我国出口至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已遇到SA8000的要求。有种种迹象表明,发达国家正将以SA8000标准为“利剑”指向中国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来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正确应对是上策反倾销、特保措施、技术贸易壁垒以及SA8000等相比较传统的贸易壁垒而言,更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和运作上的复杂性和歧视性。他们都是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各国都通过立法确定了这些措施合法的地位,相对于直接的明显的贸易障碍,更不容易应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我国纺织品的对外出口创造一个更公平更有竞争力的环境。
一是要建立纺织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随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特保和技术壁垒必然会增加,因此,我国应紧密跟踪重点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情况,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以便及时了解国外某些贸易壁垒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通过有效的预警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外可能实施的反倾销调查、特保和新的技术法规时有所估计和预测,提醒企业及时进行价格自律,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一旦国外发起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或特保,政府、企业和其他相关单位就可以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是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出口经营秩序。无论是反倾销还是特保,都是因为出口商品价格低,甚至许多技术贸易壁垒也是由于产品价格过低而造成的。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的服务协调职能,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可通过各行业协会、主管部门、重点省市制定有关行业出口产品的最低限价,遏制低价竞销行为。另外,对发现有竞价销售,扰乱出口秩序的情况要坚决制止,对个别企业的恶性竞争,建立必要的惩罚制度,以保障出口秩序的正常化。
三是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而且,纺织服装行业的那种数量扩张型道路已被证明越来越难走,我们必须要改变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因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品牌。走出国门看国内的名牌,我们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后配额时代,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品升级,由生产大众化的产品转向生产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四是切实执行国家劳动、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法规,实现纺织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反倾销形势将更加严峻从反倾销法律的逻辑含义、反倾销的起源以及WTO规定的反倾销宗旨来看,反倾销制定的初衷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秩序,是反不正当竞争的延续。但时至今日,反倾销法的运行结果却事与愿违,每每被一些国家以维护公平竞争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由于它具有形式合法、便于实施、效果明显、保护期长且不易招致贸易报复的特点,被发达国家视为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最佳办法而被频繁采用,成为限制国外产品同本国产品竞争的有效法律武器。
根据WTO统计,从1995年至2003年底,成员方对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共159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共17起,占成员方案件总数的11%。因此人们普遍担忧进口设限国今后会更多地使用反倾销措施来限制已一体化的产品;而且纺织品贸易逐步自由化,特别是2004年底所有配额将取消,这极有可能导致国际纺织品服装价格的下降,进口设限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可能性会更大。以美国市场为例,现在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向美国市场出口纺织品,这些国家现在拥有美国市场的份额是由它的配额决定的,在配额取消之后,市场份额则会完全由各自产品在自由市场中的竞争力决定。很明显,现在中国的纺织品,其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在美国市场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而且在未来还会不断上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测,未来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会增加到30%以上。而根据韩国服装协会预测,在2010年,美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总额将达到750亿美元,而其中将有超过150亿美元的产品来自中国。因此,中国以其传统在美国纺织品市场上具有无法取代的整体优势,这实际上也为美国对华纺织品服装提起反倾销准备了温床。此外,“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也将制约我国企业有效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
“特保措施”将成为最大隐患由于我国入世协定书中有允许成员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的承诺,入世后,WTO成员纷纷加强了对华特别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立法工作。针对中国的特殊保障条款纷纷出台,这些立法主要是大幅度降低了立案标准,同时可以仅针对中国,从而避免保障措施针对全球所带来的压力。据统计,已有美国、欧盟、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家制定了对华保障措施法规条款。2003年底,美国针对原产于中国的针织布、袍服及胸衣等3种产品提出特别保障措施申请。对美国业者而言,提出申请本项措施的“门槛”很低,程序简单,也不须付出很大成本。此外,根据美国纺织业界预计,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65%-75%,美国企业极有可能持续提出实施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的申请,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预计2005年配额取消后的3-6个月将会有许多申请案提出。
最近,欧盟重申,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全部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配额限制。欧盟这一决定是在其成员国的纺织服装组织反对的情况下作出的。但欧盟同时也宣布,如果配额结束之后中国的进口产品破坏了欧盟的纺织服装业,欧盟将采取类似“特保”的措施保护自己。
因此,特保措施是悬挂在出口势头强劲的中国纺织产品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出口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随时可能招致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措施。
技术贸易壁垒将成为最重要的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每年受反倾销措施影响的出口额仅占全年出口额的1%左右,而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出口额已超过25%,约为450-500亿美元。我国近年来有60%的出口企业遇到这种壁垒,这已经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先进的环保等技术,通过提高环保等方面的要求阻碍他国纺织品进入本国市场,保证本国同行的竞争优势,使得技术壁垒成为纺织服装贸易中新的保护网。毋庸置疑,技术壁垒将成为后配额时代贸易争端的主要形式之一,纺织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
SA8000渐成新贸易壁垒目前,一个新的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认证运动正在全球广泛开展,作为全球化浪潮的产物,SA8000也同样会对我国社会产生巨大冲击,这是我国正在面对的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而且,这种冲击在我国已初见端倪,并呈扩大之势。如,近些年来,作为跨国公司供应链中的我国供应商,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条款中,一些没通过认证的企业出口开始受阻,SA8000标准有可能成为我国商品出口的新非关税贸易壁垒。
据了解,我国出口至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已遇到SA8000的要求。有种种迹象表明,发达国家正将以SA8000标准为“利剑”指向中国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来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正确应对是上策反倾销、特保措施、技术贸易壁垒以及SA8000等相比较传统的贸易壁垒而言,更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和运作上的复杂性和歧视性。他们都是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各国都通过立法确定了这些措施合法的地位,相对于直接的明显的贸易障碍,更不容易应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我国纺织品的对外出口创造一个更公平更有竞争力的环境。
一是要建立纺织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随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特保和技术壁垒必然会增加,因此,我国应紧密跟踪重点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情况,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以便及时了解国外某些贸易壁垒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通过有效的预警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外可能实施的反倾销调查、特保和新的技术法规时有所估计和预测,提醒企业及时进行价格自律,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一旦国外发起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或特保,政府、企业和其他相关单位就可以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是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出口经营秩序。无论是反倾销还是特保,都是因为出口商品价格低,甚至许多技术贸易壁垒也是由于产品价格过低而造成的。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的服务协调职能,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可通过各行业协会、主管部门、重点省市制定有关行业出口产品的最低限价,遏制低价竞销行为。另外,对发现有竞价销售,扰乱出口秩序的情况要坚决制止,对个别企业的恶性竞争,建立必要的惩罚制度,以保障出口秩序的正常化。
三是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而且,纺织服装行业的那种数量扩张型道路已被证明越来越难走,我们必须要改变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因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品牌。走出国门看国内的名牌,我们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后配额时代,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品升级,由生产大众化的产品转向生产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四是切实执行国家劳动、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法规,实现纺织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